[汽車之家 初步海選] “你車咋那么抖啊,出毛病了吧?”“這是三缸車,就這樣!”十幾年前,這樣的對話頗為常見,以至于現(xiàn)在仍懷念小時候坐在遍布北京街頭的“黃蟲面的”和“紅夏利”出租車里等紅燈時臉部肌肉亂顫的感覺,不覺著難受,甚至覺得好玩兒,有時還愿意把頭倚在車窗上加劇這種“顫動”。如今,在平衡軸等部件的加持下,那些三缸車的抖動已遠不至當初那種令人煩躁、影響舒適的程度。更何況在油價堅挺和環(huán)境問題日益加劇的今天,缸數(shù)少、油耗低等優(yōu)勢也使得這部分車型頗有一定的競爭力。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那些國內(nèi)外高品質(zhì)的三缸車。
◆ smart fortwo(后文簡稱smart)
官方指導價:11.5~22.5萬元
車型特點:小巧精致,宜動宜停
smart以玲瓏可愛的外型很容易吸引住女孩子的眼球,而且雙門雙座的設計也頗得一些年輕情侶的垂青。它及其小巧的尺寸以及獨特的外觀使smart在高端微型車市場上一直占有一席之地?梢愿绕焚|(zhì)的車,我能列舉一堆;但要跟它拼身材,除了靠模仿,我可想不出有什么跟它一個級別的對手。
smart的三缸1.0升發(fā)動機有自然吸氣和渦輪增壓兩個版本。其中1.0L發(fā)動機的最大功率為70Ps(52kW)/5800rpm,最大扭矩92N·m/2800rpm;1.0T發(fā)動機為84Ps(62kW)/5250rpm,120N·m/2000-4750rpm。頂配的博速Xclusive車型采用的1.0T高功率版本更是達到了102Ps(75kW)/6000rpm,147N·m/2000-3600rpm,在同級別中處于中上水平,拉動這臺小車毫不費力,與之搭配的是一臺5速手自一體的AMT變速箱。
2695毫米長的車身,甚至短于一些緊湊車型的軸距!兩個大燈及其下方的中網(wǎng),構成了smart那副作著賤賤壞笑的臉龐。這般精巧的身型,加上調(diào)皮的表情,讓smart絕對堪稱在城市中游走的精靈。而位于車身四端的“腳爪”,也最大程度地保證了smart的行駛穩(wěn)定性。
smart的車體部件并沒有采用常規(guī)車型的鋼板,因此當車身因碰撞、剮蹭出現(xiàn)凹坑時,即便很小很淺,也無法通過鈑金來修復,這無疑增加了一部分使用成本。但此般設計為更換車身顏色提供了很大方便(須經(jīng)車管所審批),而完整的套件更換僅需2小時左右。如您欲詳細了解更換過程,請點擊這里。
黑色內(nèi)裝配銀色飾條,令smart乘員艙顯得酷味十足。不知廠家是否有意為之,由儀表、旋鈕、顯示屏組成了一張呆萌呆萌的面孔,頓時令這簡約、精致的中控部分增加了一分生氣與笑意。
由于AMT的結(jié)構接近于手動變速箱,沒有常規(guī)自動變速箱的液力變矩器,因此在動力傳輸上更為直接高效,更加適用于這類動力有限的微型車。
由于smart僅為單排設計,而且1867mm的軸距幾乎全部提供給了乘坐區(qū)域,使得smart依然擁有相當充裕的縱向空間,但后備廂的容積則有折扣,僅為220升。
后備廂對開門式設計在此類時尚微型車上十分適用,但是下尾廂蓋最大只有100公斤的承重對于絕大多數(shù)情侶而言,那種比肩而坐溪邊垂釣的畫面則無法實現(xiàn)。
★友情提示:
雖然仰仗著短小的身型,smart在城市穿梭停泊可謂占盡優(yōu)勢,但千萬不要“無所不用其極”!在停車場里抖抖威風,或是在路邊豎著應個急臨時停靠就好,但交通法里對于跨兩個車位、或者逆向停車都是不允許的。若像圖中這輛smart這樣長時間垂直?浚是要做好吃罰單的心理準備(上圖來源于網(wǎng)絡)。
小結(jié):
對于如此小而輕的smart,一臺1.0的三缸發(fā)動機對于它也僅僅算是“小馬拉微車”罷了,更何況1.0T的版本能使它在加速上不遜于一些1.8的緊湊型轎車。出于奔馳的品牌厚度,和它自身的品質(zhì)水平,也讓smart擁有了11.5~22.5萬元相對高昂的售價,因此它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只能走進資金相對充裕,并且擁有一輛車以上的家庭。縱觀市面上其它車型,說smart是精品三缸車過分嗎?我不覺得。
● 相關鏈接
◆ 奧拓
官方指導價:4.09~6.43萬元
車型特點:能跑能省,口碑良好
追溯到十余年前,繼菲亞特126P、夏利之后,奧拓也一度以都市貝貝、快樂王子等細化車型活躍在城市的街頭巷尾。小巧的車身、充足的動力,讓奧拓成為名副其實的“夾縫利器”,而且還特別省油!我沒有開過老奧拓,但一直期盼著能有個機會摸摸它。現(xiàn)在回顧一下那會兒的胡同照片,總覺得大樹底下得停著輛奧拓什么的才叫夠味兒。若您也愿意與我腦補曾經(jīng)的北京、并領略留傳下來的胡同,那不妨點擊這里。
但是,由于排放原因,老款奧拓于2008年全線停產(chǎn)。但一年過后,全新奧拓重新出現(xiàn)在國內(nèi)市場,今天我們看到的是經(jīng)歷了中期改款的2013款奧拓。
奧拓搭載的這臺1.0升發(fā)動機,相比于smart的1.0升自然吸氣版本,最大功率提高了1馬力,扭矩則相同,但它的最大扭矩爆發(fā)點比smart的2800轉(zhuǎn)有一定提前,而且在1000轉(zhuǎn)的范圍內(nèi)呈平臺狀,如此來看奧拓發(fā)動機的輸出特性非常適合城市中走走停停的路況。我們測試的09款奧拓0-100km/h加速成績?yōu)?3.2秒,在1.0自然吸氣的級別中算是相當優(yōu)秀。同時在綜合路況下,它的油耗也僅僅為5L/100km。高動力低油耗,作為奧拓的一貫的賣點,被很好地傳承下來。
雖然是在幾個在細節(jié)處的改變,但從這個角度看來奧拓確實換了另外一種風格,不如小改款前那么溫順,仿佛身長增加了70mm便覺得自己就不再是微型車的樣子,一股子橫氣。
僅僅是通過增加黑色下護板的面積,便一掃奧拓以往可愛流暢的形象;一并與后保險杠上“[ ]”型線條相配合,使新奧拓儼然有了一副運動范兒。
中控臺上的彩色大屏更是微型車的越級配置,但它也只是在豪華影音型以上車型才能見到,如果在豪華影音型的基礎上多花3000元選擇炫酷版,它將會整合進導航功能,這價格還比較實惠。
完善的變速箱形式確實給奧拓擴展了更加細分的受眾群體,并且自動擋車型也能達到非常不錯的動力表現(xiàn),雖然150km/h的極速要比手動擋車型低10km/h,不過這樣的極速對于一臺1.0升三缸自然吸氣的微型車而言已屬不易!
對于微型車而言,后排能有足夠容納三個人的橫向?qū)挾纫咽蛛y得,雖然無法“拖家”,但“帶口”這應急活兒奧拓還是能干的。
由于我們還沒有體驗2013款奧拓的空間表現(xiàn),所以在此環(huán)節(jié)借用我們之前在09款奧拓上的體驗感受。因兩車軸距相同,故仍舊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可以看到,在空間表現(xiàn)上,180cm身高的編者坐在前排能有一拳多的頭部空間,這點相當不錯。相對之下,后排的空間則稍顯局促了,無論是頭部還是腿部空間都只是剛剛好而已。不過若以微型車的標準來看,奧拓也能獲得非常高的分數(shù)。
129L意味著拉著五個人的行李出門旅行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奧拓有限的后備廂空間則充分表明了它拉人與載物不能兼得的窘境,但這也是微型車的通病,而且消費者在選購此類車型中相信已充分考慮這種情況,所以這里只是提醒,并不是加以微詞。
小結(jié):
兩種變速箱,五種配置,涵蓋了2.4萬元的價格區(qū)間,奧拓在微型車市場上鋪張開了相當豐富的產(chǎn)品線,消費者很容易按照自己的配置需求來選擇最合適的車型。雖然沒有涵蓋4萬元以內(nèi)區(qū)間,但奧拓無論在品牌效應還有細節(jié)做工上都要強于很多來自于自主品牌的競爭對手。更何況最低配車型在ABS+EBD、駕駛員安全氣囊等安全配置上做得一點也不含糊,又搭載著一臺動力、油耗表現(xiàn)均十分出色的發(fā)動機,奧拓在汽車之家微型車關注排行榜上排名第一的位置,絕對不無道理!
● 相關鏈接
◆ 福特翼搏 1.0L GTDi 手動尊貴型 (后文簡稱翼搏1.0T)
官方指導價:11.98萬元
車型特點:既能“酷玩”,亦能“酷用”
身為福特品牌下最小的SUV,翼搏也沿襲了新一代福特“馬丁”臉的家族面孔,而且它在車身長、寬上也與同門的嘉年華頗為接近,甚至說翼搏是嘉年華的增高版我也沒什么異議,因為它雖然是一臺SUV,就目前而言卻僅有前置前驅(qū)一種驅(qū)動形式,在搶占合資小型SUV市場的腳步上,翼搏邁得足夠快,但這步子走得穩(wěn)不穩(wěn),我們一起來看看。
翼搏搭載的1.0T發(fā)動機無論在最大功率還是最大扭矩上均大幅超越了smart頂配車型使用的1.0T高功率版本,達到了同級別中優(yōu)秀的水平,而且它在1500轉(zhuǎn)時便能輸出最大扭矩,這對于一臺小排量手動擋車型至關重要。在別的三缸車力求起步不容易熄火的時候,翼搏已能保證很快地讓發(fā)動機進入佳境。
翼搏的前臉幾乎可以算是多邊形的堆砌。大燈、下進氣格柵拼湊出一副相當酷的扮相。它的外觀以及價格很明顯地將年輕人定位成了它的目標客戶,實際上我認為對于步入工作崗位的時尚一族而言,作為人生中第一輛車,翼搏確實是一款非常適合的選擇。
前盤后鼓的制動形式,與嘉年華完全相同。對于翼搏這種身材而言后輪鼓式剎車已完全能夠達到它的制動需求。就目前而言市面上十萬元附近的美、德系車多數(shù)均采用這樣的制動形式,選購時不必為此過多糾結(jié)。
對于外置備胎這個設計,我認為是一個一舉三得的設計。首先它能允許后備廂擁有更多的儲物空間、其次它能減小車尾的設計成本,最后它還能增加視覺效果,讓一臺SUV擁有更大、更野性、且更加偏向于越野車的感覺,這三點放在一臺十萬元左右的SUV上哪一個都很重要,能玩能用還好看,是它的消費群體最原始的訴求。
翼搏的內(nèi)飾主題,與它的外觀也有很好的呼應,并且在用色上也是僅將年輕人定位為購買人群。我覺得這類十萬元SUV將目標用戶單一化才容易出亮點。若在設計上還要考慮中年人的眼光,那現(xiàn)在的翼搏在玩性上也不會這么純粹,還容易被人淡忘。
1.0T+5MT對于很多人而言也算是令人心動的搭配,但是目前還沒有看到配備6速雙離合車型將在后期推出的消息,因此若是小兩口都愿意駕駛的話,女方還需練練技術或者就只能考慮1.5L車型了。個人感覺若翼搏1.0T是在重走福克斯ST只有手動擋路線的話,還真不太合適。雖然都是年輕群體,但兩者的用車訴求還是相去甚遠。
織物座椅的使用,個人感覺符合翼搏1.0T活力與年輕的性格,同時還有真皮材質(zhì)在尊貴型上也可選裝。對于座椅材質(zhì)的問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見解,但后排中央頭枕的問題卻是值得一提:雖然對于翼搏的客戶而言,后排乘坐三人的概率可能并不高,但既然設計的是三個座椅,加個頭枕也就是捎帶手的事兒,畢竟這是個成本不高的安全配置,還易討消費者的好,何樂而不為呢?
乘坐空間表現(xiàn)則不是翼搏的強項,身高180cm的體驗者坐在前排時四指的頭部空間只能說一般,后排三指腿部空間也很顯局促。綜合來看,翼搏的空間能夠滿足乘坐需求,但后排若乘坐三人則會顯得很擠?傮w而言,達到舒適的標準翼搏還差著一定距離。
翼搏的后備廂蓋采用了側(cè)開式設計,并且車門的開啟方向符合國內(nèi)“右側(cè)通行”的使用習慣。唯一的弊端是相比于上掀式的后備廂蓋,翼搏需要更大的車尾空間,如果與后方障礙物過近就無法完全打開了。
后備廂的空間很規(guī)整,第二排座椅靠背不但可以4/6向前分折放倒,還可以向前翻起,騰出來的后備廂空間可以容納更多物品。翼搏的后備廂空間擴展性在同級別車型中屬于表現(xiàn)相當優(yōu)異的。
小結(jié):
外觀動感,內(nèi)飾年輕,甚至不用按下點火開關就知道誰會對翼搏1.0T笑臉相迎。9.48萬元(非1.0T車型)起的售價非但沒讓這部分對它青睞有加且荷包尚未充裕的客戶望而卻步,還將本應屬于它直接競爭對手的昂科拉等其它小型SUV一腳踢開。它的存在甚至已侵入至合資品牌小型車的價位區(qū)間,足可讓一些本沒有充足預算選購SUV車型的消費者將視線轉(zhuǎn)投在它身上,而1.0T+手動擋的搭配對于那些堅持“酷玩主義”的年輕一族來說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動力組合。它就是一臺個性且實用的小車,身材并沒有掩蓋它作為SUV能同時滿足拉人載物的用途。靜下心來想想,它的對手可能是9~13萬元的任何一款車型,包不包括smart?我想,也不是沒有可能!
● 相關鏈接
其實,相對于中國,身處歐洲的那些高收入國家的人們在鐘愛旅行車的同時也對適宜在城市中游弋的微型車情有獨鐘,這點與國人好大的心理截然不同。因此那些主要針對歐洲市場的微型車更加注重于配置,并且外觀也完全不是“湊合用”的形象。在看完國內(nèi)高端三缸車之后,我們一起欣賞一下國外市場的高品質(zhì)三缸車。
◆ 雪鐵龍C1
國外起售價:7995英鎊(約合人民幣7.53萬元)
自2005年上市以來,雪鐵龍C1在全球銷售已愈62萬輛, 僅在英國便有超過8萬臺的銷售業(yè)績。在歐洲市場上,雪鐵龍給C1定位為“入門級城市代步車”,這種短小的車型憑借著低油耗易停車的優(yōu)點深受歐洲人民的喜愛。
現(xiàn)在市場上銷售的2013款C1較以往車型在外觀上有了很大改變,其最明顯的改變就是前臉風格的調(diào)整。新車采用了新式的前保險杠,鍍鉻裝飾的加入讓其看起來更顯精致,另外,新車的霧燈部分也發(fā)生了改變,同時還加入了LED日間行車燈,除此以外,新車前臉鑲嵌的Logo造型也做了改動。
小巧的車身,為C1在車流中敏捷地穿行提供了有利條件,而9.63米的最小轉(zhuǎn)彎直徑能在愈加狹窄的城市道路上保障C1足夠的靈活性和機動性。
小結(jié):
2013款雪鐵龍C1在經(jīng)過了外觀修飾之后更顯得精致、可愛。隨著國內(nèi)用車市場的多元化發(fā)展,這種高品質(zhì)小型車已逐漸被國人所接受。并且日漸擁堵的道路以及愈發(fā)難找的停車位,都會使這類小型車在城市中找到用武之地,因此我很希望它能盡快出現(xiàn)在國內(nèi)市場。
◆ 標致107
國外起售價:7195英鎊(約合人民幣6.78萬元)
標致107可謂是雪鐵龍C1的孿生兄弟。外型相近,售價相當,采用完全一樣的發(fā)動機,甚至全球銷量都幾乎一致,截止至2011年底,它已經(jīng)賣出了66.5萬輛。
由于兩車幾近相同,又搭載同一款發(fā)動機,因此無異的部分便不再贅述。如果日后兩者同期引進到中國,我們還會對這二位進行更加細致的對比。
◆ 標致208
國外起售價:9995英鎊(約合人民幣9.42萬元)
嚴格意義來講,標致208同翼搏1.0T一樣,不是全部車型都搭載三缸發(fā)動機,它的動力范圍,從與標致107相同的68馬力的1.0升自然吸氣發(fā)動機,到208GTi上的那臺200馬力1.6T渦輪增壓發(fā)動機。也就是說,無論是溫順馴良小情人,還是蠻橫暴躁的野小子,標致208都能當?shù)谩?/p>
雖然標致208與207的軸距相同,但由于208在前排椅背上采用更緊湊的設計,使得它的后排腿部空間相比于207還有5cm的增加。
標致208在后備廂空間上相比207也有一定增加,常規(guī)模式下儲物空間為311升,在后排座椅放倒的情況下可增至1152升。
標致208的駕駛艙有濃重的運動和科技氣息。儀表盤、液晶屏及下方的控制區(qū)域?qū)⒄麄中控部分劃成了三層,且由于觸摸屏的使用,減小了控制區(qū)域的按鍵數(shù)量。就目前而言,如此前衛(wèi)的內(nèi)飾風格,在小型車上很難找到第二臺。
小結(jié):
活脫靈動的標致208在世界范圍內(nèi)的小型車中絕對屬于最漂亮的幾款之一,并且它的內(nèi)飾風格也是難出其右。未來標致208的國產(chǎn)可能性要比上面介紹的雪鐵龍C1和標致107都大,由于三缸1.0版本在標致208的產(chǎn)品序列里屬于最低配,因此它定不會是廠家主推的車型,在國內(nèi)能否面世也是個未知數(shù)。不過對于國內(nèi)消費者而言,高配車型上搭載的1.6升120馬力的自然吸氣發(fā)動機似乎更對口味。單論外觀內(nèi)飾,這臺小車足以讓很多人吊足了胃口?傊,讓我們拭目以待!
◆ 豐田Aygo
國外起售價:7995英鎊(約合人民幣7.53萬元)
看到這張圖片,是否覺得似曾相識?如沒有,那就請拉到最下方點擊“上一頁”重溫一下C1和107吧!沒錯,這輛Aygo,就是它們的日本表親……如果您要說它像比亞迪F0,我也同樣認同。
同為2005年發(fā)布,Aygo針對的是日本當?shù)嘏c歐洲市場,也達到了58萬輛的銷售成績。其實,正是由于同其它廠商合作研發(fā)讓豐田吃到了許多甜頭(比如與斯巴魯共同研發(fā)豐田86和BRZ),因此豐田越來越傾向于將計劃和更多的廠商推出新車。
此次改款在外上面的變化并不明顯,畢竟以目前的審美觀點來看Aygo的設計元素也已時尚有余,而由于歐洲市場格外看重排放和節(jié)能這兩個因素,所以作為產(chǎn)品升級的重點,此次改款讓豐田在動力方面下了不少的心思。
輕量化的三缸1.0發(fā)動機重量僅有67千克,這也為它僅有4.4L/100km的油耗做出了貢獻,同時,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102g/100km,達到了歐洲五號排放標準。
小結(jié):
豐田Aygo的成功是一次聯(lián)手研發(fā)的成果,從今天各大車廠的聯(lián)手來看,合作研發(fā)能夠讓成本進一步降低,同時還能一定程度上共享資源,互相學習,對雙方來講是雙贏。但換個角度來看,聯(lián)手讓車型間差異化越來越小,作為消費者,這樣的結(jié)果我們并不十分愿意看到。
◆ 三菱Colt
國外起售價:9450英鎊(約合人民幣8.9萬元)
三菱最早為以Colt名稱命名的車型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該車系對于三菱來說稱的上是小型車的鼻祖之一。在2003年,三菱推出了全新一代Colt車型,最初的設計是由三菱與戴姆勒-克萊斯勒在2002年共同開發(fā),與smart forfour車型共享平臺生產(chǎn),而且在以后陸續(xù)推出了Colt Plus(旅行版)、Colt CZC(敞篷版)以及RALLIART Version-R(高性能版)等多種車型。截止到目前,Colt已經(jīng)演變到了第七代。本文介紹的便是2009年發(fā)布的Colt全新?lián)Q代車型,作為在歐洲市場的主力產(chǎn)品,Colt有三門和五門兩款車型,動力分為一款1.1L三缸發(fā)動機,1.3L、1.5T兩款四缸發(fā)動機,且由于三缸1.1L車型只搭載在三門車型上,所以我們更主要針對歐版三門款Colt進行介紹。
根據(jù)亞洲和歐洲市場的不同,Colt的外觀分為兩種:一種是歐洲市場的“大嘴”車型,另一種在日本本土市場銷售的版本則采用更加接近Colt首次推出時的前臉造型。以目前三菱產(chǎn)品的家族特征來看,“大嘴”是更符合品牌整體形象的造型,但偏溫順的日版造型似乎更符合Colt的性格。
大嘴版Colt實際上是Colt第七代的改款版車型,于2009年10月在歐洲正式上市。采用大嘴設計的Colt也是三菱統(tǒng)一家族前臉的一款產(chǎn)品,第七代Colt車型來源于三菱和奔馳聯(lián)合研發(fā)的smart forfour平臺,也正是得益于兩方面對各自領域的技術優(yōu)勢,才打造出了這款既便宜又優(yōu)秀的小型車。
相比之下,Colt的油耗卻不那么突出,它的綜合工況百公里油耗為5.4升。在Colt的產(chǎn)品序列里,四缸的1.3版本車型才是廠家的主推產(chǎn)品。當然,對于那些追求動力的客戶來說,1.5T車型才是最極致的選擇,150馬力,210!っ椎馁~面數(shù)據(jù)可將Colt的極速推至210km/h。
小結(jié):
出自于三菱這個運動味十足的品牌,Colt自然不會將三缸車作為主打。如果Colt日后會引入國內(nèi)相信三菱僅僅會為它配上1.3L和1.5L自然吸氣版發(fā)動機,而在配置方面希望不要縮水,畢竟僅靠之前積累的品牌形象便認定車輛品質(zhì)絕對沒有什么說服力。
◆ 大眾up!(為保證閱讀連貫性,后文將稱它為“up”)
國外起售價:8095英鎊(約合人民幣7.63萬元)
在看大眾up之前,讓我們回顧一下LUPO這款小車,1998年,大眾為了填補旗下最低端車型(當時的最低端車型為POLO,我們熟知的高爾為巴西大眾的產(chǎn)品)的空白,并與福特Ka、菲亞特熊貓等車型競爭,于是向市場推出了LUPO,它的外觀就像是縮小了一號的“四眼”POLO,但是它曾經(jīng)以一臺1.2升三缸柴油渦輪增壓發(fā)動機創(chuàng)下了3升/100千米的油耗水平而轟動一時,但由于銷量不佳,它最終于2005年被大眾FOX替代從而退出了大眾的產(chǎn)品線。
在2007年的法蘭克福車展上,大眾再次推出了一款微型車尺寸的概念車,這就是大眾up的概念版本,經(jīng)過4年的改進,量產(chǎn)版本的up于2011年9月的法蘭克福車展上正式亮相。大眾up的車型定位和當年的LUPO相同,并且它的出現(xiàn)也正式替代了FOX作為大眾旗下的新一代入門車型。
大眾up的1.0升三缸發(fā)動機源自大家都熟知的EA211系列,采用全鋁缸體,并搭載兩組進氣凸輪,保證發(fā)動機在高低轉(zhuǎn)速區(qū)間均能有出色的動力表現(xiàn),同時也為降低油耗做出了貢獻。該款發(fā)動機均能滿足歐五排放標準,在二氧化碳排放量上也能做到100g/km的成績,與這款發(fā)動機匹配的是均為5速的手動與自動兩款變速箱。另外,up還有一款68馬力的天然氣發(fā)動機可供選擇。
單單分成了儀表、屏幕和控制部分的三個區(qū)域,便令大眾up的中控部分流露著“易用”的元素。細化地看,它的儀表盤采用三圓式設計,將最常用的時速表大而醒目地置于中間,轉(zhuǎn)速表和燃油表綴在兩邊;為使駕駛員盡可能減小視線從路面上的游離,控制區(qū)域也緊湊地列在屏幕地下方,并盡可能多地整合進更多開關,包括后窗電熱絲開關、甚至是座椅加熱。
小結(jié):
大眾作為涵蓋車系區(qū)間最為廣泛的德系品牌代表,在微型車市場必然得有自己的拳頭產(chǎn)品。而且它面對的還是日法品牌聯(lián)起手來打造的“三劍客”,讓小小的up也肩負著大大的壓力。不過憑借著較大的乘載空間、清新的內(nèi)飾風格,以及大眾在全球的口碑,up也不會被對手擠占得毫無生存空間。更何況它擁有較其它三缸對手中最優(yōu)秀的動力及油耗,單憑這一點,就足夠誘人。
三缸車如今已不僅是低端的代名詞,越來越多的廠商已經(jīng)更多著眼于這塊兒市場,甚至不乏一些我們印象中的高端品牌。未來還有什么高端的三缸車等待面世,我們一起來看看。
◆ 寶馬1系、3系
也許您知道N55、N20,但您是否聽說過B38?它是寶馬在未來將推出的一款排量為1.5升的三缸渦輪增壓發(fā)動機。也許您已吃驚得張大嘴巴,或像我一樣曾經(jīng)對它嗤之以鼻,但是都擋不住它會到來的腳步。
這臺全新的3缸渦輪增壓發(fā)動機是寶馬發(fā)動機模塊化的產(chǎn)物,目前新3系上搭載了代號為N20的4缸渦輪增壓發(fā)動機以及代號為N55的直列6缸渦輪增壓發(fā)動機,二者除了在排量上不同外,其技術裝備保持了一致性,且沖程相近(相差0.5mm),缸徑相同(84mm)。因此可簡單理解為這臺新三缸發(fā)動機就是拿掉了一個氣缸的N20或者是砍了一半的N55。在未來,寶馬發(fā)動機模塊化的基礎就是保持每一個氣缸的容積為0.5L,通過增減氣缸的數(shù)量來達到產(chǎn)品的多樣化。
三缸發(fā)動機出現(xiàn)在寶馬身上確實讓人感覺不可思議,在我還在惋惜N20取代直列六缸自然吸氣的N52時,它的出現(xiàn)仿佛當頭一棒將我打蒙。不過退一步想,這種“砍缸”的行為是降低成本和拉低門檻的有效方式,如果它會引進到中國,還會享受到買寶馬獲國家3000元節(jié)能補貼獎勵,仔細一琢磨也是一件蠻好玩兒的事情。
由于兩款車均在2011年首次推出,按照寶馬以往的動作,明年年底左右兩者的中期改款版本也差不多能面市。因此在三缸車型發(fā)布后,很有可能與現(xiàn)款在售車型有所區(qū)別,況且各位Bimmers想必已對目前的1系3系了如指掌,因此不再此頁進行車型詳述。意猶未盡的讀者歡迎點擊下方的文章鏈接,我的同事在之前已對兩款車系的現(xiàn)售低配車型做出了非常細致的解讀。
●全文總結(jié):
三缸車,放在十年前恨不得是個受盡國人嘲笑的低端車代名詞,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技術的進步以及觀念的成熟,三缸車非但沒有被淘汰,在各個廠商的努力下,反而以低廉的入門價格和使用成本為原點,憑借渦輪增壓的加持和靚麗的外表給它撐起了更大一片天空。我其實是一個大排量自吸控,從來沒有想過寶馬這樣的高端品牌會推出三缸的入門車,就像我十年前想象不到一個小小的渦輪增壓器在今天能壓榨出如此多的動力一樣。如今當看到這些三缸“小玩意兒”一次次顛覆我的固有認知時,心里也會有被虐得好爽的感覺,不自覺地也越來越接受它們的存在。“別人抖,是;咱抖,是命”,這話放在從前鐵定是一種無奈的自嘲,但今后如果誰要是開著臺三缸車從我面前駛過,我心里沒準兒還會贊一句:“喲,這哥們兒挺潮!”(文/圖 汽車之家 于晗)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