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初步海選] 我在2012年底寫過一個系列文章叫《外國人買什么車》,主要就是結(jié)合銷量數(shù)據(jù)和自己的親身感受,寫寫去過的那些國家的人都開什么車、買什么車。今天這個《臺灣篇》算是系列的特別篇吧,因為這次寫得不是外國人,而是我們的臺灣同胞。(前兩期傳送鏈接:法國&德國)
2013年年底,我第一次踏上了寶島臺灣的土地。來之前就聽不少朋友說臺灣挺破的,遠(yuǎn)比不上香港、北京那么高大上,實際感受后比較理解朋友的描述。其實臺灣也算不上破,只能說我們剛有的人家早就有了,所以機(jī)場啊、高速啊都顯得有些舊。另外臺灣的經(jīng)濟(jì)發(fā)展屬于北強(qiáng)南弱,西富東窮,所以不可能處處都精致。
不過接觸過臺灣人后你就會愛上這里,他們大都熱情、親切,說話禮貌、得體,用他們自己的話說就是“溫良恭儉讓”。國人在游臺后常有“臺灣才是中華文化繼承者”的感嘆,不過在臺灣人看來,文明、有禮不過是現(xiàn)代文明社會的表現(xiàn),與“中華傳統(tǒng)文化”似乎沒多大關(guān)系。
臺灣也有“國產(chǎn)”車
回到車的話題,走出機(jī)場,我看到的第一輛車是豐田,第二、第三、第四輛也都是。沒錯,臺灣可以說是日本車的天下,其中又以豐田的市場份額為最大,市場占有率在30%左右。出租車中豐田Corolla Altis(卡羅拉)、豐田Wish和豐田Camry(凱美瑞)的占比也很高,目測至少超過了一半的比例。
臺灣的汽車生態(tài)和大陸很相似,同樣分為“國產(chǎn)車”和“進(jìn)口車”,其中“國產(chǎn)車”中又以合資車銷量占的比重最大。比如臺灣的“國產(chǎn)”豐田就由國瑞汽車生產(chǎn),和泰豐田代理,相應(yīng)的還有裕隆日產(chǎn)、福特六合、臺灣本田、南陽現(xiàn)代等等。我想大家聽聽名字就知道是什么品牌在臺的合資公司了。
當(dāng)然,由于臺灣市場總量比較小,所以選擇合資生產(chǎn)的品牌沒有大陸那么多,像奔馳、寶馬這樣的豪華車肯定是純進(jìn)口的,另外很多在國內(nèi)合資生產(chǎn)的歐美品牌,像標(biāo)致、斯柯達(dá)等,在臺灣也都采用進(jìn)口引入的方式。
即便是選擇合資生產(chǎn)的豐田、日產(chǎn)等,它們在臺灣“國產(chǎn)”的車型也沒有大陸那么多。比如賣得最好的豐田(在臺合資公司為國瑞汽車),也只“國產(chǎn)”了Corolla Altis、Camry、Wish、Yaris等5-6款車,車型引進(jìn)數(shù)量上不及大陸那么豐富。
這里是日本車的天下、豐田的天下
查了一下2013年的臺灣地區(qū)“國產(chǎn)”汽車銷量,結(jié)果也基本驗證了我在臺的感受。銷量的前十位中,有9個都是日系車,而其中豐田更是占據(jù)了6席。唯一進(jìn)入前十的非日系車是福特Focus(?怂梗,年銷量僅一萬臺左右。這個數(shù)據(jù)基本也就是福克斯在國內(nèi)1-2個月的銷量,由此也可以看出臺灣市場的小體量和高飽和度。
2013年臺灣乘用車銷量TOP10 | ||
排名 | 車型 | 銷量 |
1 | Toyota Corolla Altis | 37038 |
2 | Toyota Wish | 17477 |
3 | Nissan Tiida | 17191 |
4 | Toyota RAV4(進(jìn)口) | 15785 |
5 | Honda CR-V | 14600 |
6 | Toyota Camry | 13451 |
7 | Nissan Livina | 11235 |
8 | Toyota Yaris | 10684 |
9 | Ford Focus | 10677 |
10 | Toyota Vios | 8311 |
Toyota Corolla Altis(國內(nèi)稱卡羅拉)是臺灣市場當(dāng)之無愧的國民車,自第九代車型引入臺灣“國產(chǎn)”后,Corolla Altis已經(jīng)連續(xù)十余年占據(jù)臺灣年度銷量排行的首位。2013年10月,第十一代Corolla Altis已經(jīng)于臺灣上市,售價64.6-76.9萬元新臺幣,約合13-15.6萬元人民幣。
Toyota Wish對于大陸消費(fèi)者來說比較陌生,只在2010年底時在大陸地區(qū)做過推廣(試駕鏈接)。它在臺灣的售價在76.9-87.9萬元新臺幣,約合15.7萬-17.9萬元人民幣。這款車擁有7座、大空間、省油等特點,無論是家庭自用還是作為出租車都非常合適。在臺灣如果你是1-2人叫車,酒店可能會為你定一臺Corolla,但如果是3-4人或行李比較多時,店家則會傾向于幫你定一臺Wish。
3-10名分別對應(yīng)國內(nèi)的騏達(dá)、RAV4、CR-V、凱美瑞、驪威、雅力士、?怂购屯Y,這些車國內(nèi)也都有,大家比較熟悉,就不多贅述了。2013年底,Nissan Sentra(國內(nèi)稱新軒逸)也緊跟著第十一代Corolla Altis上市了。這款車目前在臺灣的銷量也不錯,給Corolla Altis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不過因為沒有前代車型,所以累積銷量少,沒有上榜。
進(jìn)口車中奔馳最受歡迎
雖然臺灣市場銷售的主力是“國產(chǎn)”的合資車,不過進(jìn)口車的地位同樣重要,它起到了豐富消費(fèi)者選擇的作用。可能臺灣“國產(chǎn)”的車型會少于國內(nèi),但進(jìn)口車的選擇非常豐富,在國內(nèi)能買到的大多車車型,在臺灣也同樣可以買到,只不過在這里它是以進(jìn)口的身份。
進(jìn)口到臺灣的車輛要征收進(jìn)口稅、貨物稅和營業(yè)稅等稅種,綜合稅率在50%-65%左右,如果車價高于300萬新臺幣(60萬人民幣)時,還要再征收10%的特種貨物稅(奢侈稅),所以臺灣的進(jìn)口車市場是以豪華車作為主力。
以2013年銷量為例,在臺灣最受歡迎的豪華品牌無疑是奔馳,緊隨其后的寶馬在銷量上則已相當(dāng)接近。第三名雷克薩斯的銷量也不錯,有三款車都進(jìn)入了進(jìn)口車銷量排行。奧迪粉可能要失望了,這里確實見不到太多奧迪。
2013年臺灣進(jìn)口車銷量TOP10 | ||
排名 | 車型 | 銷量 |
1 | Mercedes-Benz C-Class | 4967 |
2 | Mercedes-Benz E-Class | 4650 |
3 | BMW 5 Series | 4120 |
4 | BMW 3 Series | 3486 |
5 | Lexus RX | 3483 |
6 | Lexus ES | 3131 |
7 | Volkswagen Golf | 2993 |
8 | Lexus CT 200h | 1742 |
9 | Suzuki Swift | 1741 |
10 | Volvo S60 | 1675 |
在進(jìn)口車銷量排行的后幾名,我們可以看到一些相對低價的車型,比如大眾的高爾夫、鈴木的雨燕等等。相較于“國產(chǎn)車”,它們的關(guān)稅更高,所以價格要高了不少。以1.4TSI的高爾夫為例,其在國內(nèi)的售價為15萬元左右,而在臺灣則要賣到121.8萬元新臺幣,換算為人民幣達(dá)到了24.8萬元,所以這些車型也就注定了小眾的命運(yùn)。
我知道看到這里,留言中又少不了各路品牌粉的爭論甚至罵戰(zhàn)。比如“全世界只有中國人認(rèn)奧迪”或者“日系腦殘粉又有資本叫囂了”一類的話。我只想說大家都是中國人,真沒必要為了一個外國汽車品牌動那么大火氣。希望大家都能理性的表達(dá)自己的觀點,同時也能尊重別人的觀點。
各類車型都有市場
臺灣是個各式車型都能接受的市場,你很難得出“他們喜歡小車”或“他們喜歡旅行車”這樣的結(jié)論。在這里各級別的三廂車、兩廂車、休旅車(SUV和MPV)都有一定的銷量,和大陸的主要區(qū)別就是MPV的銷售更好些。思來想去,也許摩托車多才是臺灣的最大特色吧。
各類型熱銷休旅車前5名(SUV和MPV) | |||||
“國產(chǎn)”車型 | 銷量 | 一般進(jìn)口車型 | 銷量 | 豪華車型 | 銷量 |
1.Toyota Wish | 17477 | 1.Toyota RAV4 | 15785 | 1.Lexus RX | 3483 |
2.Honda CR-V | 14670 | 2.Toyota Previa | 2681 | 2.Volvo XC60 | 1484 |
3.Toyota Innova | 6785 | 3.Subaru Forester | 2653 | 3.Porsche Cayenne | 1405 |
4.Mazda Mazda5 | 5899 | 4.Nissan Rogue | 2557 | 4.BMW X3 | 1282 |
5.Hyundai ix35 | 5596 | 5.Volkswagen Tiguan | 1957 | 5.BMW X5 | 1054 |
無論是臺北還是墾丁,成群結(jié)隊的摩托車都是常見的場景。忠孝東路的路口前,信號燈由紅變綠的一刻,幾十位“機(jī)車騎士”齊頭并進(jìn),那噪音和陣仗,對于我等出身“限摩帝都”的人民來說,真的有幾分震撼。
購車、用車稅費(fèi)
在臺灣買車后主要交兩種稅,一個是“牌照稅”,另一個是“燃料稅”。兩種稅費(fèi)的收費(fèi)標(biāo)準(zhǔn)都和排量有關(guān),同樣是排量越大,稅費(fèi)越高。其中牌照稅是每年4月的一個月內(nèi)繳納,燃料稅則是7月。交費(fèi)的方式比我們要方便許多,上網(wǎng)、打電話、去銀行都可以繳納。
臺灣汽油小客車稅費(fèi)(單位為新臺幣) | |||
排量(ml) | 牌照稅(元) | 燃料稅(元) | 總額(元) |
601-1200 | 4320 | 4320 | 8640 |
1201-1800 | 7120 | 4800 | 11920 |
1801-2400 | 11230 | 6210 | 17440 |
2401-3000 | 15210 | 7200 | 22410 |
3001-3600 | 28220 | 8640 | 36860 |
3601-4200 | 28220 | 9810 | 38030 |
4201-4800 | 46170 | 11220 | 57390 |
4801-5400 | 46170 | 12180 | 58350 |
5401-6000 | 69690 | 13080 | 82770 |
6001-6600 | 69690 | 13950 | 83640 |
6601-7200 | 117000 | 14910 | 131910 |
7201-7800 | 117000 | 15720 | 132270 |
7801-8400 | 151200 | 15720 | 166920 |
在臺灣買車時是沒有購置稅的,所以相比之下,買車時的花費(fèi)比大陸稍低。不過在臺灣每年都要繳納牌照稅和燃料稅,兩項相加可不算少。以主流的1.8L車型為例,每年都要繳納11920元新臺幣的稅費(fèi),約合人民幣近2500元。
另一個大家比較關(guān)心的油費(fèi)方面,我在臺灣看到的臺灣“中油”加油站的92#汽油的價格是33.9元新臺幣,約合人民幣6.9元,而北京的92#汽油的價格在7.8元左右,比臺灣貴了0.9元。以一年開兩萬公里,油耗10升/每百公里來算的話,一年油費(fèi)相差1800元左右。
總結(jié):
毫無疑問,日系車是多數(shù)臺灣人的選擇,豐田、日產(chǎn)、本田、三菱在這里都有很高的市場占有率,特別是豐田,僅一個品牌在臺灣就占到了三成左右的份額。豪華車市場的老大是奔馳,不過寶馬與它的距離并不算遠(yuǎn),雷克薩斯也有不錯的銷量。
為什么日系車在臺灣會一家獨(dú)大,在這里我只能試著分析一下。
1.工業(yè)能力原因:臺灣工業(yè)基礎(chǔ)薄弱,不能造出令百姓滿意的“國產(chǎn)車”。
2.經(jīng)濟(jì)原因:既然不能自產(chǎn),那就只得引進(jìn)。相比價格、油耗都偏高的歐美汽車,日系車更便宜也更省油,所以更受民眾歡迎。
3.地理、文化原因:日系車在東亞、東南亞的市場表現(xiàn)都不錯。領(lǐng)土接近、同為東方文化背景肯定也是原因之一。
4.政治原因:《馬關(guān)條約》后,臺灣曾長時間被日本殖民,臺灣本土擁有大量的日本僑民和能說日語的臺灣人。國民黨敗退臺灣后也采取了親美、親日的政策,相信去過臺灣的人,都能或多或少感受到臺灣文化中的日本元素。
5.成本原因:有了以上的鋪墊,日本車企也就成了最有可能在臺灣合資建廠的企業(yè),而在合資生產(chǎn)后,稅費(fèi)上的大幅優(yōu)惠更加強(qiáng)了日系車在臺的優(yōu)勢。
說到這里又有個問題,為什么大陸沒有像臺灣那樣,呈現(xiàn)日系車一家獨(dú)大的情況呢?再試著分析一下。
1.大陸和臺灣在上面說的1、3、5這三個點上有相似性。大陸建國初期工業(yè)基礎(chǔ)也很差;我們和日本也同屬東方文化,且比鄰而居;日系車也很早便進(jìn)入到大陸市場,并實現(xiàn)合資生產(chǎn)。
2.政治因素:大陸自建國以來,和日本政府的關(guān)系就一直起起伏伏。兩邊做生意還可以,但談信任基本沒有。大陸人民就更不用說了,反日情緒常年普遍存在,而且近兩年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在對日態(tài)度方面,大陸和臺灣有著極大的差異,僅這一點,日系車就很難在大陸稱霸。
3.經(jīng)濟(jì)因素:大陸市場的體量很大,可以容納更多國家的汽車品牌前來合資建廠,再加上逐漸崛起的自主品牌,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遠(yuǎn)超臺灣。消費(fèi)者的選擇豐富,市場自然很難被一家壟斷。
相信看文章的網(wǎng)友中一定是臥虎藏龍的,對臺灣汽車文化比較了解的朋友,歡迎在文章下面留言交流。(文/圖 汽車之家 劉昱昕)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