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礙1:通過此環(huán)節(jié)可以體現在某個車輪在失去抓地力時,動力會立刻分配給其他有附著力的車輪,以保證良好的通過性。(如圖,左前輪首先失去了附著力,并形成短暫的空轉,此時,動力則會快速的分配給右前輪及后輪,動力轉換的過程在車內感覺不太明顯。)
障礙2:“走單邊”——此環(huán)節(jié)展示的是新X5的車身鋼行、懸掛支撐性以及良好的通過性,當車身完全傾向一側時,其角度已經很大了,但技術指導還“敢”搖晃車身,并且告訴大家,X5的懸掛支撐性與車身平衡性相當不錯,放心吧,不會倒的……
障礙3:在“翹翹板”項目中,考驗的是新X5良好的車身平衡能力以及陡坡緩降技術,當車輛從接近角爬升至頂峰時,蹺板受重心的影響會往另一側倒,這時,我們關注的是倒的速度與最終車身保持的姿態(tài)。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翹板下落的很慢,除了說明技術指導人員在停車位置上很“講究”外,新X5車身的均衡重量比也是其中的因素之一,當下落完畢時,車身并沒有嚴重的抖動。
『如果您無法看到上面的GIF動畫,請開啟‘Internet選項-高級-播放網頁動畫’』
障礙4:穿越駝峰時,除了會展示車輛“進入角”與“離去角”的通過性、爬坡能力、陡坡緩降能力外,在上坡時,兩側的路面還模仿了冰面設計(帶有滑輪),這樣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X-DRIVE對動力分配的工作情況。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上坡狀態(tài)下遇到此情況是對車身的動力與平衡性的考驗。寶馬新X5的X-DRIVE系統(tǒng)在此情況發(fā)生時,及時將動力比進行分配。例如:當前輪打滑時,動力比可將前、后輪變成0:100的動力比,使之完全變成后驅狀態(tài);而當前輪通過時,分配比則恢復到日常的40:60,緊接著,后輪同樣出現此情況時,X-DRIVE則再次工作,將動力幾乎全部輸出給前輪,使之成為前驅狀態(tài),以保持車身穩(wěn)定和最終良好的通過性。
X drive系統(tǒng)也適應于賽道高速狀態(tài),該系統(tǒng)主要是前后推動力轉換裝置,在極限狀態(tài)下避免出現推頭或甩尾現象,例如在通過快速彎道時,達到極限出現轉向不足后,離合器會完全切斷前輪的動力,使之達到0:100的動力比。此外在極限狀態(tài)時,DSC(動態(tài)穩(wěn)定控制系統(tǒng))將動力傳遞給有附著力的車輪上上,(注:0.015秒的時間即可判斷并在工作于轉向補足或輪胎失去抓地力后的動力分配比過程)
我們還看到,新X5在陡坡停車后,不采取手剎鎖定的同時,也不對剎車和油門進行任何控制時,此時,發(fā)動機對動力仍然保持工作狀態(tài),而車身也會繼續(xù)保持當前姿態(tài),在2秒種后,如果不采取任何動作后,車身才開始慢慢的下滑。
此次,新X5還首次選用了防暴輪胎,由于輪胎胎壁非常堅硬,即使在高速中胎壓突然不足,也不必立刻停車,完全可以繼續(xù)前行并到達安全地方進行修理更換。
『新X5的幾款輪轂』
在不到一天的試駕中,感覺對這款全新寶馬X5了解的還是不夠多,編輯也是大喊不過癮,但我相信新X5的測試車已經離我們不遠了,相信通過專業(yè)的測試,對它的印象不但會加深許多,同時也可以為大家?guī)砀嗟捏@喜。
試駕會就這樣結束了,編輯坐上開往回程的飛機上,看到云端中冒出的一道彩虹,除了格外欣喜外,也讓我感覺到了一種“突破”的力量,就好像新X5在第一代車型奠定的良好基礎下繼續(xù)前行,能否有所突破并再創(chuàng)佳績呢?我們對它還是充滿了信心的。▓D/文/攝/ 汽車之家 孟慶嘉)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