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原創(chuàng)試駕] 在7月初,我的領導突然問我你開過跑車么?我說我每天都開呢……他又補充道,高端點的!瑪莎拉蒂GranTurismo,蘭博基尼Huracan,邁凱倫650S……”“可以了,這活動你去吧!”于是在7月底,我來到了意大利的托斯卡納,邂逅了眼前的這臺阿斯頓·馬丁DB11。
作為一家歷史超過百年的汽車制造商,阿斯頓·馬丁也于今年正式開啟了全新的百年計劃,而DB11正是這“百年計劃”中所推出的首款車型。在未來的7年,阿斯頓·馬丁將每年推出一臺新車,這樣的舉措在同類型的廠商中其實并不多見。
首先來和大家交代一下阿斯頓·馬丁DB11(下文簡稱DB11)這臺車。它的定位是GT跑車,從價格上能直接形成競爭關系的車型有法拉利California T,賓利歐陸,瑪莎拉蒂GranTurismo和GranCabrio等等。此外,DB11也是DB9的繼任者,DB10僅僅是電影《007幽靈黨》中出現(xiàn)的道具車,最終并沒有大規(guī)模量產(chǎn),所以車型名上跳開了一個數(shù)字。而相比競爭對手們,DB11的優(yōu)勢在于它是最新推出的車型,并且采用了12缸雙渦輪增壓發(fā)動機。
● 外觀:崇尚美學的造型及考究的空氣動力學設計
阿斯頓·馬丁向來致力于將車輛的美學設計做到極致,而這臺DB11也不會例外。全車運用了大量黃金比例分割的元素。車頭占據(jù)整個車身長度的1/3,側窗玻璃及車頂又占據(jù)了車身側面的1/3等等。
GT跑車尺寸對比 | ||||
車型 | DB11 | GranTurismo | 歐陸 | California T |
長(mm) | 4739 | 4933 | 4806 | 4570 |
寬(mm) | 1950 | 1915 | 1943 | 1910 |
高(mm) | 1279 | 1343 | 1404 | 1322 |
軸距(mm) | 2805 | 2938 | 2746 | 2670 |
車身尺寸方面,DB11的長寬高分別為4739mm×1950mm×1279mm,軸距為2805mm。在GT跑車的范疇中,它的體型還算是比較勻稱的,在與GranTurismo、歐陸以及California T的對比中,它除了車身高度是最為低矮的以外,其余各項數(shù)據(jù)都夾在中間,并不是很極端。
早在今年3月,DB11便已在日內(nèi)瓦車展上正式亮相過了,我的同事也對它的靜態(tài)部分撰寫了較為詳細的實拍文章,所以本文只在其基礎上進行一些技術層面的補充,重復的部分就不多贅述了。想回顧一下DB11靜態(tài)部分的朋友可以點擊鏈接進行閱讀。
除了在美學上做到極致外,DB11在空氣動力學設計上也相比它的前任DB9有著巨大提升。發(fā)動機蓋上總共開了四條細長的孔,并在左右兩側的導風孔上設置了擾流板,從而優(yōu)化空氣動力學效果。而在車身側面的出氣孔擾流板下方,還運用了廠家將其命名為curlique的凸起設計,這個單詞直譯過來為“花飾”的意思,而阿斯頓·馬丁官方則將其稱為“花體式空氣動力學”,這樣的設計也是為了能將輪拱內(nèi)的氣流快速從側面導出,從而提升車頭部分的下壓力。
『DB11空氣動力學亮點設計簡介』
DB11在C柱后的空氣動力學則更為精彩。首先在兩側各設計了進風口,類似的設計其實我們在諸如寶馬i8等車型上都見到過,然而不同的是DB11將氣流導入后會引導其進入一個隱藏在車身內(nèi)的風道,最后從后備廂尾端向上排出。而這股氣流與順著車頂而下來到車尾的氣流會在車輛后方所交匯,從而形成一個強有力的下壓力。這套空氣動力學設計廠家將其命名為AeroBlade——風刃。并且根據(jù)廠商測算,它的效果可以等同于在車尾增加一塊半米高的擾流板,但顯然后者這樣簡單粗暴的方案會在一定程度上破壞車身美感。所以阿斯頓·馬丁的設計師們也算是大開了腦洞,研發(fā)出了如今DB11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這套空氣動力學設計。
『DB11排氣聲浪展示』
排氣聲浪可謂是一臺跑車的靈魂,排氣系統(tǒng)如何調校也顯得尤為重要。雖然DB11的視覺效果相比它的前任DB9變得更為犀利且富有攻擊性,但它的排氣聲浪卻并不是很狂躁,很符合紳士的形象。然而5.2升V12發(fā)動機低沉渾厚的特性卻依然得以保留,雖然DB11發(fā)出的聲音不會讓車內(nèi)乘客或是街邊的行人感到厭煩,但你依然可以聽出它絕對是個不好惹的狠角色,就像James Bond一樣。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DB11配備的輪圈,尺寸都為20寸,前輪寬度為9j,后輪11j,前輪輪胎規(guī)格255/40 R20,后輪295/35 R20。造型上渦扇狀的輪圈官方將其命名為“定向輪轂”,這也就意味著其實這四只輪圈都是不同的,左右對調后輪圈樣式的朝向就會發(fā)生變化。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