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原創(chuàng)試駕] 可能是因為出身行伍的緣故,奔馳G級在奔馳產品線當中一直是特立獨行的,不管在哪個時間和空間出現(xiàn),似乎都和時代沒有太大的關聯(lián)。在它問世的第39個年頭,真正意義上的第二代產品終于發(fā)布了,奔馳以沿用“W463”代號的方式來宣告新一代產品對G級DNA的完美繼承。都說四十而不惑,那眼前這臺車,無疑是即將邁入不惑之年的奔馳G級對自己39年修行的總結,它打算用什么樣的心態(tài)迎接自己的四十歲,你不好奇嗎?
注:本文為您帶來的是G 500的試駕體驗,晚些時候AMG G 63的感受會補充進來,敬請關注。
● 三點看清新車變化
1、內飾配置全面升級,豪華感和舒適度有質的提升;
2、底盤變化大:新前懸架、新變速箱、新轉向系統(tǒng)和自適應減振器引入,公路性能提升;
3、駕駛模式引入,獨有G-mode,越野更簡單。
● 陽剛依舊,細節(jié)時尚
如果你有機會見到北美車展上那輛被封存在44噸樹脂中的1979款G級,你會發(fā)現(xiàn),新的奔馳G仍然保留了39年前奔馳G級基本的外貌特征——方正的車身、外露的車門鉸鏈、凸出的轉向燈、橫貫車身的防護飾條還有外掛式的備胎,無一不傳承于它最初的模樣(其實奔馳G級的悠久歷史可以追溯到1928年,點擊這里了解一下?
變化還是有的,一眼看去,最顯著的亮點就是幾何多光束LED大燈,加上LED尾燈,讓這個來自1979年的硬漢立刻融入了這個時代。而這一代車型剛發(fā)布時,就推出了多達24種顏色的選擇,讓你能夠在車身顏色上彰顯個性,告別從前的黑白灰,更不用等限量版車型。
新的格柵和前包圍也是我們能一眼就認出的變化,而碩大的奔馳車標現(xiàn)在已不再是鏤空的設計,它后面放置著DISTRONIC自適應巡航系統(tǒng)的長距離雷達。
新的G級在那些不太引人注目的細節(jié)上也做了不少功課,那個從GLE和GLS上照搬過來的外后視鏡終于被換掉了,不過這個造型向著S級和E級看齊的外后視鏡看起來仍然和剛硬的G級不那么匹配,我更喜歡2013款之前的那個方正的外后視鏡。
原來被布置在后車頂的攝像頭做成了隱藏式的設計,既能夠防止越野時被泥濘覆蓋,又保持了外觀的簡潔美觀,一舉兩得。
275/55 R19的輪胎尺寸和現(xiàn)款車型保持一致,輪胎也依然是倍耐力Scorpion Zero輪胎,這是蝎子系列輪胎中擅長操控性和公路性能的產品。
拉開車門,B柱上的Schöckl Proved徽標表明這一代的奔馳G一樣經過了奧地利Schöckl山峰測試場的嚴苛考驗,這片屬于自麥格納斯泰爾的測試場地是奔馳G級專屬的越野場地,據說,只有奔馳G級和山羊可以完成Schöckl山峰的挑戰(zhàn)。
而看起來沒有什么變化的車身,其實已經脫胎換骨,車身采用了輕量化的全新設計,發(fā)動機艙蓋、前翼子板和四個車門的板件全部換成了鋁制件,車身結構部分也使用了強度更高更輕的鋼材,整車減重170公斤,車身上唯一完全繼承下來的老款車型的零件就是那經典的塑料門把手了。
● 車內的世界屬于這個時代 舒適性全面提升
如果你認為新G級的輪廓和造型還停留在39年前,那么打開車門一定能讓你收獲驚喜。這一次,G級開發(fā)團隊似乎考慮的非常清楚,以前方正古老的內裝已經完全沒了蹤影,目光所及之處,都是奔馳時下最主流的設計:貫通式的“iPhone50”儀表臺,帶Dual thumb control拇指控制系統(tǒng)的全新方向盤、與最新CLS如出一轍的空調出風口、最新的COMAND交互系統(tǒng)以及鐘表……加上金屬、木質、皮革材質的交互搭配與組合,打造了一個和過去的G級完全不同檔次的座艙。
在這里要給從來沒有了解過G級的消費者做個提示,前面你感受到的一切美好,可能在你關上車門的那一刻突然打個折扣,當你發(fā)現(xiàn)車門需要很大力氣才能關好并且伴隨著清脆的“啪啪”聲時,別太在意,這就是奔馳G一直以來的特色,它傳承下來了。
說到聲音,第一次出現(xiàn)奔馳G級上的柏林之聲音響可是同時滿足了視覺和聽覺的需求,選裝的15揚聲器讓新的奔馳G級的內裝被激光加工的揚聲器罩點綴的更顯豪華,音響效果也是標配的7揚聲器所無法比擬的。
到了夜晚,可64色調節(jié)的氛圍燈讓這個外表冷酷的硬派SUV也具備了浪漫的氣質。這讓之前的奔馳G級看起來更像一個給越野發(fā)燒友準備的終極武器,而不是一輛能照顧人們日常生活的伙伴。相比之下,新一代的車型上隨處可見體貼和細致,除了前面提到的種種,在乘坐空間和儲物空間上,進步明顯。
項目 | 增加值 |
前排腿部空間 | +38mm |
后排腿部空間 | +150mm |
前排肩部空間 | +38mm |
后排肩部空間 | +27mm |
前排肘部空間 | +68mm |
后排肘部空間 | +56mm |
首先是換上懷擋之后節(jié)省出來的空間,奔馳在這里留下了兩個杯架和一個12V接口,杯架拆卸后變成一個可以輕松容納手機錢包的儲物格,前后門板也終于可以從容放進水瓶和水杯。在乘坐空間方面,新一代車型提供了更寬敞的乘坐空間,來更好的照顧車內的每一位乘員,當然在乘坐空間方面你也沒法拿它和其它中大型SUV相比,這并不是G級的訴求。
方正的后備廂似乎還是老樣子,但是當需要擴展空間時,操作比以前更加便利了,翻起坐墊,警示牌和千斤頂都比從前更加容易取出,座椅放倒的扳手的位置重新設計,更易操作。
● 底盤變化是重點 迄今為止公路性能最好的G級
讓我們先從一段公路開始G 500的體驗之旅,關上車門,享受高高在上的坐姿的同時,輕輕按下啟動按鈕,低調藏在車底中部的四根排氣管會讓你更清晰的聽到發(fā)動機已啟動的低沉嗓音,發(fā)動機艙里的仍然是那顆代號M176的4.0升雙渦輪增壓發(fā)動機,422馬力和610牛米的動力可以讓這臺重量超過2.3噸的龐然大物僅用5.9秒就完成0-100km/h的加速,并最終將最高時速定格在210km/h。
這臺4.0升還是個省油好手,它搭載的CAMTRONIC可變氣門控制技術可以關閉四個氣缸,在Comfort和Eco駕駛模式下,在800至3250rpm的轉速范圍內將氣缸關閉,進一步提升經濟性,而發(fā)動機閉缸和氣缸重新工作切換的非常平順,完全感受不到介入的痕跡。
連接電子懷擋的不再是老款的7速變速箱,而是升級為9速自動變速箱,無論響應性、平順性還是經濟性都有提升。而在全新的方向盤之下,轉向系統(tǒng)也已經從液壓助力全面升級為電動助力轉向系統(tǒng),電動助力轉向系統(tǒng)不僅可以根據車輛狀態(tài)自動調節(jié)助力力度,提供更好的轉向操縱感,更重要的是,它的出現(xiàn)讓自動泊車系統(tǒng)終于得以匹配在新的G級車型上,幫你搞定這個大家伙停車難的問題。
新一代G級在底盤上最大的變化就是雙叉臂前懸架的出現(xiàn),它替代了過去的非獨立懸架,雖然對于改裝發(fā)燒友而言,這意味著未來對懸架行程的提升以及針對底盤的各種改裝將會受到一些結構影響和限制,但是對于大多數用戶而言,雙叉臂懸架在車輛行駛舒適性和對公路操控性能方面的改善才是更加直接的。而且,G級并沒有在越野性能上有任何妥協(xié),換了前懸架之后,G級的通過參數,比上一代只強不弱。
在山路上,手感沉穩(wěn)的轉向手感以及線性的轉向反應讓人心生感慨,告別了老款車型那種開著輕型卡車的感覺,開過老款G級的你,在心里會忍不住想用“精準”這樣的字眼來形容新一代的車型。全時四驅系統(tǒng)通常會以40:60的狀態(tài)分配前后扭矩,讓它在公路上的表現(xiàn)更接近后驅車的狀態(tài),在狹窄的山路彎道上,G500的循跡表現(xiàn)與老款產品完全拉開了差距,這應該是有史以來,在山路彎道上讓人最有信心的奔馳G級。
當然,對于身高接近2米的G 500而言,在彎道中對車身姿態(tài)的控制和穩(wěn)定離不開全新的AMG RIDE CONTROL懸架系統(tǒng)的功勞,這套系統(tǒng)在AMG G 63車型上是標準配置,對于我們試駕的G 500車型而言,是需要選裝的部件,這套系統(tǒng)使用了四個可獨立監(jiān)測和獨立調節(jié)的減振器,結合車輛傳感器信息,針對四個車輪各自進行調節(jié)。這套系統(tǒng)的用武之地不僅僅在操控方面,它可以很好的過濾和吸收路面的顛簸及起伏,讓車輛在鋪裝路面上行駛的舒適性大大提升。
對于車內的駕駛者而言,上面這些底盤方面的變化,也許聽起來復雜難懂又晦澀,直接通過DYNAMIC SELECT駕駛模式選擇自己想要的風格可能更容易些。G 500提供了經濟(Eco)、舒適(Comfort)、運動(Sport)和自定義(Individual)四種選項,車輛的轉向系統(tǒng)、發(fā)動機及油門踏板的響應特性、變速箱的換擋邏輯、自適應懸架系統(tǒng)的阻尼設定都會根據不同的模式進行調整,駕駛者不需要關心過程,只管享受結果就好。
從公路的試駕感受而言,這是迄今為止公路性能最好的G級,發(fā)動機和變速箱匹配親密而默契,讓這么一臺像犀牛一樣重的車開起來平順而輕快,完全不會顯得笨重,操控也靈活順手了許多。
值得一提的是,整車的噪音也有明顯的改善,為了降低方正造型所帶來的明顯風噪,奔馳在前后側窗都給G級換上了夾層玻璃,還偷偷調整了前風擋傾斜的角度,這些改變讓G級公路上行駛時的NVH品質有了明顯的提升,雖然和那些以豪華見長的SUV車型仍有差距,但相比自己而言,是個大進步,那套選裝的柏林之聲音響,有了更多用武之地。
● 越野依舊強悍 通過性能不打折扣
在應付崎嶇這件事上,帶有獨立車架的奔馳G天生就具備優(yōu)勢。前面提到過,新奔馳G級的車身,通過輕量化減重170公斤,但是通過重新設計獨立車架和高強度材料的應用,新奔馳G級在重量減少的同時,抗扭剛性增加了55%,對于應付各種崎嶇,都有了一副更強的身軀做后盾。同時,更換了前懸架的G級在通過性參數上全面提升,比老款數據更為強悍:
◆ 100%爬坡度(45°);
◆ 離地間隙241mm比老款增加6mm;
◆ 涉水深度700mm,比老款增加100mm;
◆ 最大側傾穩(wěn)定角35°,比老款增加7°;
◆ 接近角31°,離去角30°, 均比老款增加 1°;
◆ 縱向通過角: 25.7°, 比老款增加1°。
除了基本通過性參數,G 500的低速擋將速比進一步調整至2.93(老款為2.1)以便在攀爬時提供更強大的扭矩。不過,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切換低速擋的操作仍然有些復雜,行駛中,在車速低于40km/h時,要先松開油門,將變速箱切換至N擋,然后按下低速擋按鈕,然后再切回D擋,駕馭G級挑戰(zhàn)越野路況的門檻在這個環(huán)節(jié)被提升了。
對于差速鎖的操作也是一樣,從1990年W463問世以來,全時四驅+三把鎖就一直是G級車型的傳統(tǒng)(W460和W461都是分時四驅),當年也正是全時四驅將G級從工具和越野利器的角色拉向了豪華車領域,完成了G級的第一次轉身。到現(xiàn)在,三把鎖的按鈕仍然被設計在中控臺最顯眼的地方,這讓每一次對差速鎖的操作都有一種發(fā)射火箭般的儀式感,不過一方面,它要求駕駛者必須遵從先鎖中央差速器的順序,同時把差速鎖的控制權交給駕駛者,就意味著,何種路況下,采取什么對策,需要駕駛者自己作出判斷。
說到這里,你會發(fā)現(xiàn),G級在越野這件事情上,似乎不是給菜鳥準備的。不過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他們所能經歷的大多數爛路,對于G級而言可能很少有機會用到低速擋和差速鎖。全時四驅系統(tǒng)在普通的爛路上完全游刃有余,不需要任何多余的操作就可以直接應付基本的越野路況。
而當你真的遇到挑戰(zhàn)時,新的G級也做了一些功課,幫助你降低通關的難度。無論你是鎖止中央差速器或者激活低速擋,新一代的G級都會自動切換至專屬的”G-Mode”模式,對油門踏板的響應、轉向以及減振器阻尼做出調節(jié),電子穩(wěn)定系統(tǒng)會被關閉并且避免不必要的換擋,保證在越野路況下的機動性和循跡表現(xiàn)。
另外,中控屏的越野信息界面對于駕駛者而言,也提供了很好的信息輔助,你可以看到車輛的俯仰角度、側傾角度、方位方向以及差速鎖、低速擋的工作情況等,全景影像系統(tǒng)在向上爬坡以及從坡頂緩降的時候特別有用,能給駕駛者非常可靠的俯視視野。
高進氣口的設計讓為700mm的涉水深度提供了基本的保障,看過沒在700mm的水池中的G500車身上留下的印記后,你會發(fā)現(xiàn),離它真正涉水的極限還有不少空間,我們在現(xiàn)場已經嘗試過750mm的水池,完全沒有問題。
配備倍耐力Scorpion Zero輪胎的G 500對于濕滑路況、碎石路和巖石路都有很好的附著力表現(xiàn),但是駕馭它征服越野路況需要駕駛者具備足夠的判斷力,在遇到陡坡時,也需要駕駛者去切換到手動模式,強制保持擋位。從越野能力上來說,G級無疑是強悍且專業(yè)的,不過它對于駕駛者是有依賴的,它需要你有一定的操作知識及經驗,否則這輛價格不菲的硬漢越野車很可能由于不當的操作而導致故障甚至損壞。
至少,目前奔馳還沒有打算為G級開發(fā)一套傻瓜式的越野系統(tǒng),在工程師看來,這些操作已經足夠簡單和直白,而那三把差速鎖的按鈕對于他們而言,更像是一個圖騰,是無法從顯眼的面板上抹掉的。
● 總結:
新一代奔馳G,對代號W463的傳承足見其保持越野DNA的決心,但同時在公路性能上的進化以及內裝質感的全面升級,也讓我們看到了奔馳G級在總結了39年經歷后做出的改變,它正在學著去滿足消費者對于舒適和公路性能的需求,以它自己特有的方式。這讓我想起了在媒體溝通會上,奔馳G級的CEO以鱷魚這樣的活化石作為例子,來講述奔馳G級的進化邏輯。我想,“以自己的方式,進化并適應這個時代,不被潮流和喧囂所影響”,應該就是奔馳G級在邁入自己的第四十個年頭時,對自己未來定下的方向吧。(文/攝 汽車之家 范鑫 圖 李坤 于晗)
與年近四十的奔馳G級不同,這位掛著AMG徽標的硬漢其實才剛剛19歲,我想,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才會在G 63上感受到完全不同的朝氣和熱情吧。
如果說老款的G 63和G 500還讓人傻傻分不清楚的話,那么新一代的AMG G 63則提供了一張不會讓你混淆的面孔,梯形中網+直瀑格柵讓你一眼就認定這是一輛AMG。說實話,這張前臉讓G 63看起來比外貌端正的G 500更加圓潤和可愛。
在外觀上,最顯眼的當然是奔馳AMG G 63的旗艦:Edition1 先型特別版,標配AMG夜色組件,采用了專屬的紅色裝飾的22寸輪圈以及紅色裝飾條的黑色外后視鏡,可供選購的漆面有11種顏色,包括五種designo專屬色彩,仔細看的話,你會發(fā)現(xiàn)它的顏色集中在黑白灰金這幾種顏色。
四條295/40 R22的固特異SUV專用EAGLE F1和6活塞打孔盤的制動系統(tǒng)把G 63的公路性能傾向暴露無遺。
相比低調藏在車底的排氣管,直接伸出車外的四根排氣管(左右兩側)讓AMG G 63在視覺上更加囂張。配備了排氣擋板的排氣系統(tǒng)可以在車內直接進行兩級調解,營造更動感的聲浪。
如果G 500的內飾讓你覺得豪華,那么對于AMG G 63 Edition1的紅黑內飾,你一定忍不住要用“張揚”這樣的字眼來評價了,紅色的真皮和縫線布滿車廂、配上菱格紋紅色的方向盤12點標志、紅色拼色座椅以及顯眼的紅色安全帶都是Edition1的專屬。就連碳纖維飾板,都被融入了辣椒紅色的亮點。
而普通版G 63就低調的多,奔馳提供了雙色內飾和全黑內飾兩種風格,如果你想要斯文典雅的高級感,那么雙色內飾的版本一定合你口味。
坐進車里,你駕駛時觸摸最多的方向盤和關注最多的儀表盤,都能時刻提醒你這輛車的身份是AMG ,奔馳為G 63設計了專屬的儀表盤主題,COMAND互聯(lián)交互系統(tǒng)的面板也保持了AMG車型一貫的風格,懸架、排氣管可以直接進行單獨設定。中控屏幕也不是吃素的,在你風馳電掣的時候,它能夠作為功能強大的副儀表盤出現(xiàn),加速度值、實時動力、扭矩等等動力和動態(tài)信息都能夠根據你的定制出現(xiàn)在中央的12.3寸大屏幕上。
此外,和G 500一樣, G 63也帶來了全套駕駛輔助和主被動安全配置,它讓你在“高性能越野車”前面,不得不加上一個“配置全面的”定語。
● 有史以來性能最強悍的G 63——越野是一種能力,公路是它的領地
“越野能力最強悍的性能車”,我覺得這是在新的G 65出現(xiàn)之前(如果有的話),G 63最好的定位描述;蛘,我們也可以說,這是有史以來,動力性能最強悍的G級車。
全新的4.0T V8發(fā)動機的出現(xiàn),讓告別M157的G 63在動力系統(tǒng)上與AMG的“63”家族最新趨勢完全同步,這顆代號M177的全新心臟已經被AMG用在新的63系列轎車上,在排量減少的情況下,動力比老款G 63足足多出了14馬力和90牛米,配合減重170公斤的新車身,把G 63成功帶進了“4秒俱樂部”,4.5秒的0-100km/h加速時間讓它直接在這個項目上干掉了老款G 65,真是后生可畏?吹竭@里,你應該能明白,為什么同樣是4.0T V8,而G 500的翼子板上沒有資格出現(xiàn)BITURBO的徽標了。
新老G 63發(fā)動機動力參數對比 | ||
項目/車型 | 全新G 63 | 現(xiàn)款G 63 |
發(fā)動機 | 4.0T V8 | 5.5T V8 |
進氣形式 | 雙渦輪增壓 | |
壓縮比 | 10.5 | 10 |
最大功率 | 585馬力(430千瓦)/6000rpm | 571馬力(420千瓦)/5500rpm |
最大扭矩 | 850!っ/2500-3500rpm | 760!っ/1750-5000rpm |
對于老款的G 65而言,最后的尊嚴就只剩下暫未被超越的230km/h的極速,不過,奔馳已經昭告天下,G 63選配AMG Driver‘s package(駕駛員組件)時,極速可以從220km/h提升至240km/h(電子限速),這,讓新一代G 63成為了當之無愧的最強G級。
AMG方向盤的背后,專屬的金屬換擋撥片對位置和操作手感進行了重新設計,質感是G 500的塑料撥片所無法比擬的,變速箱也升級為AMG SPEEDSHIFT TCT 9G,擁有更快的換擋速度和更敏捷的響應。坐上這臺車,你在每次出發(fā)前,會忍不住想要多啟動幾次G 63,來聽聽它那磁性十足的排氣嗓音。
作為高性能車型,G 63向駕駛者提供了更多的駕駛模式,除了G 500上面的三種模式之外,它還提供了Sport+以及濕滑模式,Sport+模式下,油門踏板的敏感程度就好像直接把傳感器裝在了你腳丫子上,隨時用降擋、油門全開,并伴隨著獅吼一般的排氣聲浪回應你的挑逗。
作為標準配置的AMG RIDE CONTROL配上22英寸的大腳,讓這輛車在公路上的操控表現(xiàn)比G 500更勝一籌,多出的131公斤重量主要來自排氣系統(tǒng)、自適應懸架以及四只大腳,這點分量對于更強勁的動力以及制動系統(tǒng)而言完全游刃有余。
Sport+模式下,G 63這個大個頭在彎道中的姿態(tài)更加穩(wěn)健,懸架的運動行程和車身的搖擺都被電子懸架系統(tǒng)很好的抑制,加上低扁平比輪胎的貢獻,你能夠比駕駛G 500時收獲更多的路感,這時候,唯一困擾你的可能不再是車輛本身的公路表現(xiàn),而是那個高高在上的坐姿對身體所帶來的搖擺,沒關系,奔馳可調節(jié)支撐幅度的左右側翼以及能夠根據車輛姿態(tài)主動提供側向支撐的Dynamic Seat這時候就能派上用場,座椅能夠主動地接住你左右搖擺的身體,讓你能夠在高重心的G級上,也體驗人車合一的感覺。不太好的一點是,Dynamic Seat以及側圍的支撐只能在中控臺上操作調節(jié),要在出發(fā)前設置,才不影響駕駛安全。
G 63越野性能上,也依然保持著強悍的實力,G 500所有的越野功能在G 63上一應俱全,低速擋也同樣使用了2.93的大速比,而且,在介紹G 500時提到的G-Mode模式中,AMG還有專屬的三種細分工況可供選擇,充分體現(xiàn)了高端產品的優(yōu)越感。
通過性參數對比 | ||
項目/車型 | G 500 | G 63 |
爬坡度 | 100% | 100% |
離地間隙 | 241mm | 241mm |
涉水深度 | 700mm | 700mm |
最大側傾穩(wěn)定角 | 35° | 35° |
接近角 | 31° | 27° |
離去角 | 30° | 29.6° |
縱向通過角 | 25.7° | 21.7° |
G 63因為前后包圍及側裙的不同,在通過性參數上略有下降,但這并不妨礙G 63繼續(xù)以驕傲的姿態(tài)俯視其他高性能SUV。不過,我還是想提醒一下,如果打算開著裝備22英寸車輪的G 63去越野的話,請務必三思,40扁平比的車輪,想要去征服坑洼和亂石,實在不理智。
所以,對于G 63,我的建議是留在公路上享受更出色的駕馭感,和M177發(fā)動機強悍的性能,如果打算去挑戰(zhàn)一下越野的極限,別忘了先換上四條19寸的輪胎。
● 小結 :
奔馳全新的G級,將會在第三季度登陸國內市場,相比G 500,換裝了更小排量發(fā)動機的G 63可能在價格上更值得我們期待。更舒適、更豪華、在公路性能上大幅進化的G 500,加上史上最強的AMG G 63,不管怎么想,都是一次值得期待的亮相。(文/攝影 汽車之家 范鑫 圖 李坤)
● 相關鏈接: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