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yè)] 據路透社報道,德國財政部長奧拉夫·肖爾茨日前表示,計劃延長針對電動車的稅收優(yōu)惠政策,這是德國政府提振清潔汽車需求的最新舉措。據悉,自今年1月起,德國電動車司機所繳納的稅款已低于使用內燃機汽車的司機。
奧拉夫·肖爾茨表示:“德國政府正努力提高電動車的銷量,所以我們不會在2021年結束對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稅收優(yōu)惠,相反,稅收優(yōu)惠政策可能會繼續(xù)延長10年!彼a充說,這將有助于改善空氣質量,促進實現氣候目標。
德國政府補貼計劃幫助提振了汽車銷售,但根據德國交通部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截至去年8月,德國新上路的電動車僅有17.7萬輛,相比2016年底的7.5萬輛僅僅增加了近10萬輛的銷量。去年全年電動車在新車登記數量中僅占1%。
德國原計劃到2020年實現100萬輛電動車上路的目標,考慮到德國目前的電動車市場發(fā)展動態(tài),德國國家級電動車平臺去年向外界表示,德國100萬輛電動汽車的目標可能將推遲到2022年。
德國國家級電動車平臺主席亨寧·卡格曼認為,錯失目標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對電動車技術發(fā)展路徑預判不清。過于相信電池成本會迅速下降抑制了電池技術研發(fā),也導致業(yè)界一度過早放棄電池生產。因此卡格曼主張德國企業(yè)應該自己生產電池。
德國北威州政府上周宣布,計劃在該州建立德國第一家本土品牌電動車電池工廠,以便在電動車電池生產領域迎頭趕上亞洲企業(yè)。據外媒報道,德國政府經濟部門目前正與波蘭、法國等協(xié)商,以便建立一個由德國企業(yè)主導的“電動車電池聯(lián)盟”,在德國本土建立多個電池生產基地。德國政府將為這些項目提供高達十億歐元的補貼。分析指出,德國在本土建立電池生產基地目的是減少對亞洲電池企業(yè)的依賴,并努力打造電動車電池生產大國。(文章來源:經濟參考報)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