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快評] 進入汽車之家的選車搜索頁面,選擇100萬以上價位區(qū)間,你能看到哪些排量低于3.0L的車?拋開有電動機作為輔助的新能源車型,你能看到“加價狂魔”雷克薩斯LM、“四門V6法拉利”阿爾法·羅密歐Giulia QV,甚至是KTM X-BOW這樣的“奇葩”。不過好消息是,很快就要有車加入它們了,因為2.0T的奔馳G(參數(shù)|詢價) 350就要來了。
我想不用多說,大家光從文章標題就能get到我要說什么,甚至已經(jīng)做好了笑掉大牙的準備——“給大G上2.0T,這是賣車賣到丟棄節(jié)操了嗎?”“奔馳又出智商稅了”“坐等1.3T的版本”。從以往的評論來看,搭載2.0T發(fā)動機的G 350引起了不小的爭論,大家對于這款車普遍持不理解的態(tài)度。那么奔馳選擇推出這樣一款車,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難道真的像你們認為的那樣:奔馳和消費者,至少有一個是“傻子”?
什么是奔馳“大G”?
現(xiàn)實版“屌絲的逆襲”
或許你已經(jīng)習慣了當代的奔馳G級是“有錢人的入場券”,但不知道它的來歷,那你不算真正了解奔馳G級。梅賽德斯早期開發(fā)奔馳G級的目的是為了打造一款堅實可靠、可用于復雜環(huán)境的貨運車型,這也是“G-Wagen”名稱的來源。聽上去與路虎衛(wèi)士的誕生背景有些相似?但G-Wagen卻要“年輕”許多,上個世紀70年代初期,梅賽德斯與斯太爾合作開發(fā)奔馳G-Wagen車型,并于1973年制造出了首個木質(zhì)實體模型。1974年,奔馳G-Wagen開始在撒哈拉沙漠、北極圈以及德國煤礦等各種極限嚴苛環(huán)境下進行測試。1975年,G-Wagen引起當時伊朗國王的興趣,梅賽德斯收到了來自伊朗軍方20000輛車型的訂單,直到1979年,巴列維的伊朗君主制政體被推翻,這20000輛車型的訂單并沒有被正式交付,但這些新車卻已經(jīng)在奧地利格拉茨工廠被制造完成。
同年,底盤代號W460的奔馳G-Wagen開始供應民用市場,這也是我們熟悉的“奔馳G級”的早期版本,搭載從2.0L汽油發(fā)動機到3.0L柴油發(fā)動機等多種動力,車身形式也包含三門/五門的長短軸廂式貨車以及皮卡等等。因此,早期的奔馳G-Wagen依舊是一款主打耐用性的工具車,而優(yōu)異的質(zhì)量也使得G-Wagen被交付到許多國家作為軍用車輛。1991年,代號W460的奔馳G-Wagen停產(chǎn),隨后推出了改進的W461,它依舊被當做工具車使用,但整體配備得到升級,民用版本被生產(chǎn)至2014年,而軍用的各種版本至今仍在生產(chǎn)。
來到頂點的產(chǎn)品
在另一分支中,1990年,梅賽德斯開始選擇將此前W460奔馳G-Wagen進行升級改進,意在打造一款能與路虎攬勝抗衡的豪華SUV。至此,我們認識的那個奔馳G級出現(xiàn)了。在隨后的多年中,代號W463的所謂“初代”奔馳G級開始走紅,大排量發(fā)動機、豪華內(nèi)飾和配置,再加上獨具個性的“方盒子”外觀都讓G級大放異彩,至少在那些能為它買得起單的人群里,是這樣的。
在2013-2017年間,分別由梅賽德斯-AMG、梅賽德斯-奔馳以及梅賽德斯-邁巴赫推出的G 500 4x4、AMG G 63 6x6以及邁巴赫G 650 Landaulet更是將奔馳G級車系的調(diào)性推上的頂點。2018年,奔馳G級迎來換代(底盤代號依舊為W463),有了前輩們的鋪墊,全新一代G級推出之后的市場熱度自當是如日中天,由于本身產(chǎn)能的稀缺,國內(nèi)各種加價提車的消息早就已經(jīng)不是什么稀奇的新聞了。借著奔馳G級在國內(nèi)市場熱度日益高漲的勢頭,你猜奔馳接下來的動作是什么?繼續(xù)壓縮市場供應來饑餓營銷?亦或是繼續(xù)推出奇怪的限量版?No No No~
『奔馳G 350諜照』
...事實是,它們推出了一款入門版的、搭載2.0T發(fā)動機的G 350車型。始料未及對吧?然而這不是奔馳第一次這么干了,之前他們就上市了搭載1.5T發(fā)動機的CLS 260。根據(jù)海外媒體的對比,57.68萬的售價可折合為8.15萬美元,而美國市場上搭載3.0T直列六缸發(fā)動機的CLS 450售價也僅為6.60萬美元。盡管這由于各國關稅政策的差異而變得沒有可比性,但不得不承認,聽上去是扎心極了。
2.0T“大G”的用意何在?
排量代表豪華...嗎?
不得不說,從V8到L4,從4.0T雙渦輪到2.0T,奔馳“大跨步”帶來的落差確實有點難以適應,所以我也理解大家作為吃瓜群眾的吐槽。畢竟在曾經(jīng)那個年代,“高級感”與“排量/氣缸”的結合是與生俱來的,因此彼時的BBA高端車型無論如何也都是6缸起跳12缸封頂。這除了為那些又長又寬又重的大型轎車提供充足的動力外,可能充實富豪們的虛榮心才是更重要的意義。
然而在近幾年,隨著插混和純電動車型的普及,我們看到這些氣缸眾多的大排量發(fā)動機正在逐漸減少,例如奧迪W12車型的取消、AMG的65系列車型停產(chǎn)以及雷克薩斯用3.5L V6+混動逐步替代V8等等——我們可能早已習慣了小排量渦輪替代大排量自吸、習慣了更小的發(fā)動機+插混替代傳統(tǒng)純?nèi)加蛙囆,現(xiàn)如今,各品牌的高端車型也不得不面對小排量化的趨勢。
這或許要“歸功于”歐洲正在實行的嚴苛的咖啡法則,但同時也不得不承認,大排量發(fā)動機也正在逐漸淪為超豪華品牌的“象征和情懷”,例如勞斯萊斯、賓利以及梅賽德斯-邁巴赫這樣的品牌。但這樣的情懷,又還能堅持多久呢?
『至少從諜照來看,G 350并不缺少什么,除了動力』
那么問題又來了?這些搭載小排量發(fā)動機的“豪華車”,又怎么能滿足富豪們的虛榮心呢?我認為這是一個好問題。那么現(xiàn)在G 350擺在你面前,我們把發(fā)動機的因素暫時拿掉,這輛所謂的2.0T“大G”還剩下什么?G級那方正而唬人的外觀,它有;引以為傲的前中后三把鎖,它有;與普通G級相同的內(nèi)飾,它有;G級俯視一切的坐姿,它有;G 350的尾標,扣掉就好。
除此之外呢,動力確實小了點,但299馬力+48V微混至少保證動力是夠用的(大概率采用與2019款S 320相同的高功率2.0T發(fā)動機),以及V8那渾厚的聲浪,這些確實是它享受不到的。不過話說回來,無論是G 500還是AMG G 63,它們的主要使用場景大多還是集中在城市道路,就像你們說的,“裝X”是G級的主要用途之一。正因為如此,奔馳將現(xiàn)款G級調(diào)校的非常易于駕駛,這是來自駕駛過G 63的人的親身感受。
因此除了動力,即將上市的G 350似乎并沒有給金主們留下太多顧慮。原因很簡單,它的消費者是沖著“買大G”去的,而不是“買V8”,或許這看上去有些難以理解,但事實就是如此。
靠“大G”走量?快醒醒
OK,既然解決了潛在車主們對于G 350本身的后顧之憂,接下來可能就要說道價格了。目前在售的G 500指導售價為162.88萬元左右,那么結合上文的敘述,你覺得2.0T版本的“大G”會賣到多少錢?給你一點小提示,目前我國豪車稅的起征點為130萬元,加上增值稅為146.90萬元。也就是說,低于146.90萬這個價格的車就不用再多交10%的豪車稅,而2.0T“大G”的推出顯然也應該是考慮到了要避開豪車稅。因此如果讓我判斷,我認為G 350的價格大約會在140-145萬元之間。
如此看來,這輛入門的“大G”已經(jīng)開始有些“真香”的意思了。同時從價格區(qū)間來看,140-145萬元的定價對標路虎攬勝中等偏下價位的車型。而差別是,看到攬勝,大家只會想到攬勝;而看到G級,大家想到的多數(shù)會是G 500以及G 63。到這里,你是不是已經(jīng)準備喊出“買買買”“Shut up and take my money”了?醒醒,就算是未來入門的G 350,你能把一輛G級原價提走?別做夢了!
盡管是較為普遍的現(xiàn)象,但加價作為一種本身較為灰色的市場行為,本文在此不做過多討論。換句話說,就算是奔馳推出了這款的G 350,產(chǎn)能依舊決定了它不會成為一輛走量的“大G”。眾所周知,生產(chǎn)奔馳G級的一直以來都是位于奧地利格拉茨的麥格納斯太爾工廠,而這條G級生產(chǎn)線一直保留著高度手工裝配的傳統(tǒng),這也是目前在售的G級供不應求的原因。
全文總結:
現(xiàn)在,你應該理解奔馳推出G 350的原因了吧。拔高奔馳G級產(chǎn)品調(diào)性的,是過去幾十年中的歷代車型,而目前在售的全新一代車型是這種品牌調(diào)性的繼承者。而G 350作為后來的“沾光者”,盡管2.0T的動力顯得略欠體面,但這款車在配置和品質(zhì)方面將依舊保持一輛G的水準。同時,雖然是入門版,但產(chǎn)能決定了G 350并不是一款走量的車,因此奔馳G級整體的調(diào)性也并不會因為大量入門車型的銷售而被沖淡,而更入門的售價或許會使G 350比G 500/G 63更搶手,因此這可以看作是奔馳又一個聰明的產(chǎn)品。當然,你也可以盡情吐槽G 350的“弱雞動力”,可以說它在V8面前聽起來像嚶嚶怪,或者在路口綠燈亮起時用你號稱0-100km/h加速4.7秒的國產(chǎn)新能源SUV“完爆秒殺”它。但那又能怎么樣呢?人家依舊是一輛“大G”。(文/汽車之家 馬艾駿)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