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yè)] 打車價格有增無減,但司機收入卻無明顯提升。近期,網約車平臺隱瞞高額抽傭問題引發(fā)普遍關注。
根據新華社記者調查,一些網約車平臺抽成超過20%。面對這樣的“平臺霸權”,網約車司機被“困在系統(tǒng)里”,乘客也只能以更高的價格換取服務。對此,涉及該問題的滴滴公司于5月7日晚做出回應:將持續(xù)推進平臺收費定價公開透明。
汽車之家了解到,部分司機認為,滴滴平臺抽成比例由原先的18%提升至如今30%以上,部分出行產品的抽成甚至高達40%。那么,網約車平臺抽成比例和規(guī)則究竟如何?
依據官方數(shù)據推斷:平臺抽成范圍11.2%-20.9%
所謂抽成,就是網約車服務平臺對每一單行程所收取的平臺服務費,類似于傳統(tǒng)巡游出租車司機按月繳納的“份子錢”,這部分費用是網約車平臺收入的重要來源,也是影響司機收入的主要費用之一。
滴滴公司公布的抽成數(shù)據顯示,2020年,滴滴網約車司機每筆訂單平均抽成為20.9%。其中,52.15%用作乘客優(yōu)惠補貼;33.01%用以支持企業(yè)經營成本及繳納各項必要費用;而14.83%則作為企業(yè)經營的凈利潤。
從整體乘客支付金額來看,滴滴網約車凈利潤占比為3.1%;司機收入約79.1%。
滴滴表示:司機收入=司機分成+司機補貼兩部分組成。司機分成包含每筆訂單的基礎收入與其他收入;司機補貼則包含平臺發(fā)放的各種激勵獎勵與節(jié)假日補貼。依照上圖滴滴所披露的數(shù)據來看,較為準確的抽成范圍為11.2%-20.9%。(分別為方式4和方式2計算得來)
那么,事實究竟如何?
收支數(shù)據對比還原:影響因素頗多 抽成最高接近一半
5月8日晚高峰時段,汽車之家在上海實地體驗了滴滴快車業(yè)務。
如圖所示,一段總里程數(shù)15.2公里,用時29分鐘的訂單產生車費53.12元,平臺優(yōu)惠8.5元后,乘客實際支付44.62元,司機所得42元。按此計算,該筆訂單優(yōu)惠前抽成20.93%;使用優(yōu)惠卷后,實際抽成5.87%。
不過,在5月10日中午體驗同樣的快車業(yè)務,結果卻有所不同。這段路程為12.1公里,用時25分鐘,訂單總計車費39.69元,司機所得29.75元,抽成金額9.94元,抽成比例25.04%。
司機喬師傅告訴汽車之家,在上海,滴滴快車抽成比例相對穩(wěn)定在20%-30%,但拼車產品的抽成表現(xiàn)則有些糟糕。
喬師傅口中的“拼車”是指同一行駛路線內,2-3名目的地相近的乘客共同搭乘一輛車輛,各自按照實際乘坐里程支付費用的網約車產品。相比于快車,乘客支付金額約為同等里程的70%,若兩位乘客出行里程基本相同,該筆訂單總價可視為同等里程快車的140%。雖然總體費用明顯高于快車,但對于司機而言,實際所得收入卻與快車無異。
據一份關于拼車的數(shù)據顯示:三位拼車乘客分別支付6元、15元、21元,總計42元車費,該名司機最終所得22元,抽成20元,抽成比約47.6%。
抽成案例對比 | ||||
案例 | 乘客付款(元) | 司機收入(元) | 抽成(元) | 抽成比(%) |
快車 | 44.62 | 44 | 2.62 | 5.87 |
快車 | 39.69 | 29.75 | 9.94 | 25.04 |
快車 | 16.55 | 9.31 | 7.24 | 43.70 |
快車 | 106.49 | 66.97 | 39.52 | 37 |
拼車 | 6+15+21(42) | 22 | 20 | 47.60 |
數(shù)據來源:調查者出行體驗數(shù)據;制表:汽車之家 行業(yè)團隊 |
綜合現(xiàn)有數(shù)據及網上披露的部分信息來看,滴滴平臺抽成比例約為5.87%-47.6%;上海地區(qū)平均抽成比例在5.87%-30%不等。對此,滴滴解釋稱,司機和乘客根據單獨的計價規(guī)則分別計算車費。由于受不同城市、訂單距離長短、時間長短、路況擁堵等因素影響,司機收入占乘客應付車費的比例也不一致。
來自司機的吐槽:抽成比例逐年提升 獎勵卻逐年遞減
司機吳師傅表示,2018年后,平臺抽成比例從20%左右逐漸遞增,而司機師傅所獲得的獎勵卻逐年遞減。
4月以來,上海高峰時段施行“最為嚴格的外地車輛限行措施”。平臺為保證運力給予司機高峰時段“2單8元的獎勵”,相比之前10元以上的“沖單”獎而言,明顯下降。
獎勵減少的同時,平臺對于一些距離較近、高峰期訂單的抽成比例略微高于長途、平峰期訂單;惡劣天氣條件下,乘客補貼取消的同時會相應提高部分價格,而司機到手收入卻與平時無明顯差異。如此對比下來,平臺抽傭比例進一步提升。
越發(fā)“智能”的系統(tǒng)還會將本應多勞多得的接單行為穩(wěn)定在一個區(qū)間。每日出車14小時左右的吳師傅,與每日出車12個小時的喬師傅收入基本保持在600-700元之間。對此,司機普遍認為平臺的派單量與司機收入、抽成始終處于動態(tài)變化,綜合來看月均抽成比例為25%左右。
“說不清抽成”的根本原因就是司機只能了解自己的收入,而平臺在掌握各項數(shù)據的同時,設計了一套極為復雜的算法,導致本應該清晰透明的費用變的模糊不清。最終的結果,造成了司機師傅的普遍不滿。
抱怨的背后:司機運營成本的高企
綜合多位司機師傅提供的數(shù)據,上海地區(qū)的專職網約車司機月均分成收入約1.8萬元,月均補貼1000元,每月綜合收入約為1.9萬元。乍一看,他們的收入明顯高于上海市2019年社會工資9580元的平均水平。而相對自由的工作時間同樣優(yōu)于“朝九晚五”工薪階層,但減除各項必要開支后,司機師傅們的收入并非想像中的美好。
司機石師傅的運營車輛系租用所得,每月租金6000元,日均400公里的行駛里程讓他不得不支付每月4000元燃油費和400元基礎保養(yǎng)費用,面對復雜多變的城市路況,偶然違章產生的罰款平攤到每月大概400元,上述費用均為必要性支出,合計金額10800元。最終,石師傅每月實際收入為8200元左右。
司機吳師傅從出行車隊處以總價33萬元的價格購入符合平臺標準的合規(guī)車輛,按照網約車60萬公里強制報廢的要求,車輛大約可以使用五年,即使按照10萬元二手車殘值計算,每月車輛成本仍達到3850元。算上燃油消耗3500元,月均養(yǎng)護成本700元及違章罰沒400元后,合計金額8450元。實際月收入約10550元。
網約車平臺司機收入一覽(單位:元) | |||||
案例 | 車輛成本 | 使用成本 | 總計成本 | 實際獲利 | 小時薪資 |
石師傅 | 6000 | 4800 | 10800 | 8200 | 22.78 |
吳師傅 | 3850 | 4600 | 8450 | 10550 | 29.31 |
數(shù)據來源:調查案例提供;制表:汽車之家 行業(yè)團隊 (備注:司機月綜合收入計1.9萬元,月工作時長計360小時) |
如此看來,網約車司機實際月收入可維持在社會平均工資水平。相比起“上班族”月均176個小時的工作時間來看,司機師傅普遍月工作時長達360個小時。每當法定節(jié)假日來臨,為獲得網約車平臺的獎勵,司機師傅往往放棄休假,在這樣一種幾乎“全年無休”的高強度工作下,司機師傅的小時薪資平均僅為26.04元,不到“上班族”54.43元時薪的一半。
還有司機表示,他們中的絕大多數(shù)司機并沒有繳納社會保險,今后的生活很難得到保障。少部分司機通過第三方服務公司所繳納的社保也僅為當?shù)刈畹蜆藴。按照上海地區(qū)網約車司機收入水平計算,每降低1%的抽成,就意味著收入提升190元。也就是說,如果司機口中25%的平均抽成降至平臺披露標準20.9%后,司機收入至少增加779元,約提升8.3%。
如果說賬面流水是司機收入的顯性體現(xiàn),那么系統(tǒng)評價就是司機收入隱形體現(xiàn)。
所謂系統(tǒng)評價,是滴滴對合作司機綜合評價的量化體現(xiàn)。評價越高,意味著司機的綜合表現(xiàn)越出色,司機可獲得的抽成比例相對較低的平峰期訂單的幾率對應提升;反之,司機接到抽成比例相對較高的短途單、復雜路況訂單的幾率對應變大。若評價低于一定標準后,則再也無法接收到平臺派單。
吳師傅稱,早高峰時,市內交通擁堵,雖時長費用由0.45元/分鐘提升至0.6元/分鐘,但短途出行訂單數(shù)少,加之高峰期路況相對復雜,使得違章概率提升。綜合比對來看,收入不如平峰期樂觀。倘若司機在高峰期不出車,則會面臨系統(tǒng)評價的降低,減少平臺派單量,最終導致收入的減少。
抽成方式本無過錯 急需“權威”來定調
公司經營的本質是以盈利為目的,抽成是網約車平臺賴以生存的重要資金來源,是符合市場規(guī)律的商業(yè)行為。
在網約車車隊經營者鄧先生看來,滴滴實施動態(tài)抽成符合網約車行業(yè)客觀規(guī)律,是現(xiàn)階段解決供需矛盾的最有效方法。不過,部分司機對滴滴抽成的不滿集中在“高峰期單、長途單比例偏高”這一問題。
以上海為例,高峰期時重點區(qū)域運力嚴重不足,乘客排隊時間較長。滴滴可在現(xiàn)有基礎上適當提升訂單價格,將“非必要、短距離”乘客分流至地鐵、公交等其他出行渠道;降低司機端抽成比例,調動司機積極性,主動前往重點地區(qū)參與運力補充。
平峰期時,需求訂單對應減少。平臺利用大數(shù)據優(yōu)勢,發(fā)揮服務評級機制,優(yōu)先分派訂單至服務表現(xiàn)良好,等待時間較長的司機處。并對一些既往評價低于平臺中間水平的司機適當提升抽成比例,從而達到提升服務質量的目的。同時設立最高抽成金額,充分保障遠距離訂單司機利益。
早在2016年,有關部門就對網約車價格加強關注,同年施行的《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規(guī)定,網約車運價實行市場調節(jié)價。
2019年11月,交通運輸部會同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印發(fā)《關于深化道路運輸價格改革的意見》,指出要規(guī)范道路運輸新業(yè)態(tài)新模式價格管理,網約車平臺公司應主動公開定價、加價機制,保持加價標準合理且相對穩(wěn)定,保障結算賬單清晰、規(guī)范、透明。
目前,網約車平臺定價、抽成規(guī)則均由服務平臺制定,其定價規(guī)則多以營業(yè)區(qū)域的巡游出租車標準作為參考。從現(xiàn)有政策要求來看,多停留于宏觀層面的參考、建議。
今年以來,國家層面對提升網約車行業(yè)透明度的關注持續(xù)增加。4月29日,交通運輸部新聞發(fā)言人孫文劍在新聞發(fā)布會上表示,將推動實現(xiàn)網約車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監(jiān)管;加快網約車合規(guī)發(fā)展,督促網約車平臺公司公開定價機制,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有關各方都在期待,在國家正確方向引導之下,網約車平臺企業(yè)能應用更為合理且公開透明的機制。(文/汽車之家行業(yè)評論員 小花鳥)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