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yè)] 上汽奧迪的首款新車A7L選擇在2022年元旦上市,或多或少是有些象征意義的。從2016年立項至今,5年“磨劍生涯”過程中上演的各種“悲喜劇情”,讓這個“新生的百年品牌”充滿了話題性。終于迎來“由0到1”突破的上汽奧迪到底會怎么玩兒?這已不僅僅是業(yè)內(nèi)人士關注的焦點,更是成了無數(shù)吃瓜群眾都關心的問題。
我們的觀點是,恰恰基于這5年的“磨劍生涯”,很可能促發(fā)一個前所未有的合資新模式。這個模式不僅對于上汽奧迪、甚至不僅對于奧迪——對于所有的傳統(tǒng)燃油車品牌,可能都是值得觀察和借鑒的。有趣的是,這個頗具行業(yè)性的話題,卻都可以用奧迪A7L(參數(shù)|詢價)這款全新產(chǎn)品來穿插。不信?不妨一路往下看。
拒絕“雙車戰(zhàn)略”倒逼出的大機會
大多數(shù)海外品牌在華都會玩“雙品牌雙車戰(zhàn)略”。從首車奧迪A7L來看,顯然不會重復這一模式——它不僅不會與一汽-大眾奧迪生產(chǎn)的車型有重疊,甚至與由一汽-大眾奧迪銷售的進口奧迪A7也不會有重疊。
『奧迪A7L』
順便說一句:奧迪A7L與進口奧迪A7的區(qū)別可絕不僅僅在于價格,也不僅僅在于軸距、尺寸更長。理由在下一個章節(jié)會詳述。
不僅僅是奧迪A7L。從我們已知的、上汽奧迪已規(guī)劃的新車來看,這種“不重疊”的產(chǎn)品規(guī)劃會一直持續(xù)下去。例如上汽奧迪Q5 e-tron與一汽-大眾奧迪的Q4 e-tron將會有明顯的定位差異;年底可能上市、傳說中的奧迪Q6,也不會與一汽-大眾 奧迪生產(chǎn)和銷售的任何一款車(包括進口奧迪)有交集。
也許你會說:看看,這就是各方平衡的結果吧?有可能嗎?不能說完全沒有。但無論原因如何,這個結果可能是最優(yōu)的。你甚至可以認為:正是這個“平衡”,倒逼出了這個合資新模式在產(chǎn)品研發(fā)層面的突破。這個突破往小了說,可以進一步豐富奧迪在中國市場的產(chǎn)品線,而往大了說,則不排除反過來促使奧迪更好地實現(xiàn)新能源轉型。
『奧迪A7』
這個問題的核心,是市場成就產(chǎn)品還是產(chǎn)品創(chuàng)造市場——一個貌似蛋生雞還是雞生蛋的問題,其實不然。過去的海外品牌產(chǎn)品,更像是后者——引進各種產(chǎn)品,帶動市場的發(fā)展。這個模式至今依舊成立,但并不夠。而且越是面臨產(chǎn)品創(chuàng)新、市場轉型,就越是不夠。
也就是說,有些創(chuàng)新產(chǎn)品、轉型產(chǎn)品的成功,往往需要足夠大的市場作為支撐。咱們中國在很多日常應用領域已具備領先優(yōu)勢,例如即時通訊(微信)、網(wǎng)購(淘寶、京東、拼多多)、長短視頻(優(yōu)酷、愛奇藝、快手、B站)。這些成功案例除了創(chuàng)業(yè)者的創(chuàng)新、開發(fā)者的努力以外,與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shù)、市場需求同樣密切相關。這個邏輯同樣適用于汽車、特別是燃油車向新能源的轉型。
目前奧迪旗下的產(chǎn)品,幾乎悉數(shù)都在一汽-大眾 奧迪生產(chǎn)或銷售。然而,這些就足夠了嗎?答案可能恰恰相反。原因,就是奧迪雖歷經(jīng)百年,但它所面對的、中國以外的市場加起來,都不如中國市場大。而中國市場不僅是基數(shù)大、需求旺盛,而且需求的差異性極大。因此,之前奧迪針對德國、針對歐洲、哪怕針對全球開發(fā)的產(chǎn)品,并不一定就能滿足中國市場的所有需求。
怎么辦?很多簡單:有針對性地進行產(chǎn)品開發(fā)。這一模式其實在“非豪華”海外品牌已經(jīng)大面積展開了。只不過豪華品牌、尤其BBA,在中國市場當下正處于快速成長期,這方面的需求沒有那么迫切而已。相比之下,奧迪則屬于豪華品牌中思維轉換速度最快的一個。
『奧迪A8L Horch創(chuàng)始人版』
不久前就有個現(xiàn)成的例子。奧迪轎車的新旗艦A8L Horch版,如果不是因為有中國市場,恐怕永遠不會出現(xiàn)——僅憑歐美市場的需求,是難以支撐奧迪花大力氣投入研發(fā)這樣一款產(chǎn)品的。這也意味著如果沒有中國市場,奧迪在更高級別車型領域的將空白長時間無法填補。
再看未來的產(chǎn)品趨勢:全球哪個市場的新能源發(fā)展——無論是規(guī)模、速度還是技術更新,能與中國市場相比?如果奧迪遵循(市場成就產(chǎn)品)這一思路,中國市場又會給奧迪帶來怎樣的變化?而這一思路的落地,很可能就會體現(xiàn)在上汽奧迪身上。
小眾中尋找大眾
以上章節(jié)有點太宏觀、太遠期。我們稍稍拉回來,說一下更落地的東西。即:具體到眼前的奧迪A7L,上汽奧迪會怎么玩兒?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也將折射出上汽奧迪未來的研發(fā)思路。作為首款產(chǎn)品,上汽奧迪選擇了燃油車、并且是原有體系中已經(jīng)有大致基礎的燃油車,這是對的。畢竟,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然而上汽奧迪也并非簡單的“拿來主義”。
『奧迪A7L』
從車型品類來說,奧迪A7屬于中大型豪華轎跑車。這類車講求的是個性化,因此首先是同類型的產(chǎn)品不可能多,其次是銷量層面不可能大眾化。那么對于上汽奧迪而言,引進奧迪A7就不得不面臨一個問題:如何平衡個性與銷量。誠然,無論怎么做,奧迪A7都不可能像奧迪A6L那樣動輒年銷15萬輛(左右),但如果像進口奧迪A7、奔馳CLS那樣僅僅作為小眾個性車型,這顯然也會與“合資”這個模式?jīng)_突。
上汽奧迪給出的答案,就是“再研發(fā)”。因此我們看到,上汽奧迪的A7L可不僅僅只是把奧迪A7 Sportback加長這么簡單。它改變了車身結構——由之前的掀背式,改成了三廂式。這樣一來,再配合奧迪A7L加長后超越奧迪A6L的尺寸,讓它的產(chǎn)品定位相比進口版的奧迪A7有了非常大的改變。
首先是視覺效果不同了,不再像進口奧迪A7那般張揚、個性,轉而擁有了普通中產(chǎn)家庭也能接受的形象。其次是空間、實用性大幅度提升。這不光是后排腿部空間可觀,而且后排座椅也經(jīng)過了重新設計,坐墊寬度、坐墊角度,都是標準的“行政級水準”?梢哉f,在滿足日常使用層面,奧迪A7L已完全不會輸給奧迪A6L。
『奧迪A7L』
與此同時,奧迪A7L畢竟還是A7(相當于奧迪A7的非Sportback版本)。因此在“動感”和“高級感”方面,它又是與奧迪A7看齊的。例如車身比例(寬、低)、無框車窗、線條(腰線、翼子板線條等),乃至車內(nèi)氛圍的營造,這些又都是奧迪A6L、寶馬5系和奔馳E級所不具備的。
然后在具體的產(chǎn)品策略層面。誠然,“A7還是A7”。它依舊提供強悍的55TFSI quattro版本,頂級車款的指導價依然高達77.77萬元,并且配置上不僅遠超之前85.98萬元的進口奧迪A7頂配、遠超78.32萬元的CLS頂配,甚至某種程度上配置已經(jīng)在向A8L 55TFSI的頂配車款看齊。
奧迪A7L頂配擁有的空氣懸架、電吸門、方向盤加熱/記憶、前排座椅加熱/通風/按摩、后排座椅電動調(diào)節(jié)、后排液晶屏/多媒體控制、激光大燈等,都屬于A8這個級別車型才能擁有的配置。
然而這并不是重點。重點在于它的45TFSI版本,不僅價格并沒有印象中的高高在上,而且裝備水平同樣不俗。例如45.97萬元的入門車款,除了豪華音響、座椅記憶等高端功能外,主流配置層面相比62.38萬元的進口奧迪A7 45TFSI甄選型并沒有太本質的差別。
奧迪A7L的另一大特點是主推quattro四驅版,并且價格同樣沒有高高在上——起價低于50萬元,遠不似之前進口A7的79.08萬元起價,當然也遠低于奔馳CLS 四驅版的78.32萬元。如此(主推四驅),既能很好地與A7L注重運動、性能的定位吻合,又與奧迪A6L、寶馬5系和奔馳E級這些常規(guī)版本的四門轎車形成定位上的高低差異,同時又能滿足目標群體對價值感的需求(這個價位的四驅中大型豪華轎跑僅此一家,別無分店)。
BBA中大型車銷量(部分) | |
車型 | 1-11月累計銷量(輛) |
奔馳E級 | 122770 |
奧迪A6L | 138039 |
寶馬5系 | 138789 |
經(jīng)過這樣一番梳理,相信奧迪A7L市場空間的輪廓已大致清晰了——它巧妙的避開了對手的直接競爭,但市場中卻不乏與之形成共鳴的消費者。這個空間固然不會像奧迪A6L、寶馬5系和奔馳E級那么大,但也絕不再會是小眾。
然后再看上汽奧迪的產(chǎn)品研發(fā)思路,應該也就清晰了:基于上汽與奧迪對中國市場需求的把控力,在市場空檔中推出能與需求形成共鳴的產(chǎn)品。如此,既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又進一步填補了奧迪(針對中國市場多方位需求)的產(chǎn)品空白,同時也很好地規(guī)避了“雙車戰(zhàn)略”。
用新創(chuàng)來嘗試直銷,不只是功在當下
如文章開頭所說,上汽奧迪屬于少有的“新生百年品牌”。這并非調(diào)侃。相反,針對當下新能源、新勢力的種種創(chuàng)新、甚至是“反傳統(tǒng)”的舉動,奧迪剛好可以利用這個契機來實現(xiàn)銷售層面的“自我革新”。
這個“自我革新”當然就是指的直銷模式。關于傳統(tǒng)的4S店模式與“新勢力們”采取的直銷模式到底哪個好,坊間多有爭議并無定論。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直銷模式確實解決了一些傳統(tǒng)4S店模式的頑疾。
例如減少了銷售層級,也就減少了內(nèi)耗。主機廠和經(jīng)銷商之間那種“曠日持久”的博弈不復存在了。從消費體驗的層面看,直銷模式體驗中心可以比傳統(tǒng)4S店模式更加標準化,更能準確傳達品牌和產(chǎn)品想要傳達的信息。體驗中心與銷售脫鉤,可以減少一些急功近利的促銷,多一些與用戶真誠的互動,更有利于增加用戶和潛在用戶的品牌粘性。
當然最直觀的,還是價格——直接給出底價、一口價,消費者終于不需要在“詢底價”這個層面“跑遍全城”,也不必跟各個4S店的銷售人員“斗智斗勇”。
這其實也是我們直觀感覺A7L的價格(結合配置看)很震撼的原因。不過這也反過來說明:那些指望奧迪A7L像那些在4S店售賣的奧迪車那樣“巨幅優(yōu)惠”的人,恐怕要失望了。相反,你可能更應該做的,是像那些新勢力買家一樣:盡早“下定”,并期待上汽奧迪提升“交付能力”,早日提車。
至此你可以略有疑惑:奧迪A7L是燃油車,而玩直銷的新勢力都是新能源車,這能行嗎?有趣的是,這款車雖然是燃油車,但它卻是最適合直銷的燃油車。因為,它與那些熱銷的新勢力產(chǎn)品有著諸多共性。
例如,高端新能源市場看似已經(jīng)產(chǎn)品繁多,但其實彼此之間的競爭并不激烈。原因就在于產(chǎn)品細分仍不夠具體,彼此之間的差異化仍然巨大。各品牌、各產(chǎn)品要做的,還是積攢屬于自己的粉絲、圈好屬于自己的領地,而不需要去與其他產(chǎn)品爭奪市場。
基于前述我們對于奧迪A7L的市場分析,它不也正是這樣的產(chǎn)品嗎?真正喜歡它的人,是找不到替代品的。因此A7L要做的,就是讓它的目標群體真喜歡、愿意“下定提車”,而不需要像其他燃油車那樣,整天想著跟誰“死磕”。還有價格層面,目前玩直銷玩得High的產(chǎn)品,價格區(qū)間也大多在30萬-50萬這個層面,與A7L的消費層級也有一定的重疊性。
至于大家“新能源適合玩直銷”的印象也并沒有錯。這主要是源于新能源車型不似傳統(tǒng)油車那樣注重后期維護。買新能源的消費者,在購車體驗上有些接近于購買電子產(chǎn)品——你買一臺手機,會考慮售后網(wǎng)點的便捷性嗎?而這同樣不屬于奧迪A7L的問題——它在售后服務這個層面,與其他的奧迪車是共享的。
當然,以上這些仍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點在于,上汽奧迪這樣一個“新生的百年品牌”,可以“從零開始”架構直銷體系,并服務于下一步的新能源戰(zhàn)略。這不光是積累經(jīng)驗這么簡單,它同時也能逐步改觀奧迪在消費者、尤其是新能源目標群體中的形象——漸漸的,大家可能就不再用“傳統(tǒng)勢力”的眼光來看待奧迪了。
結論:
5年前,當上汽奧迪立項的消息透露出來的時候,我們與許多人一樣,是曾經(jīng)問過一句“為什么”的。然而時至當下,結合奧迪A7L的產(chǎn)品、策略和銷售模式,我們對于奧迪的這一舉動開始有了更多的理解。以上的內(nèi)容,我們也只是基于當下的信息所做出的推演。正如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樣,它的成長不可能完全遵循“既定方針”。未來上汽奧迪到底會如何成長,是否真能如文中推演的那樣,形成從產(chǎn)品研發(fā)、品牌營銷到終端銷售層面的全方位革新,還是交給時間來檢驗吧。ㄎ/汽車之家行業(yè)評論員 加鎖)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