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底盤解析] SUV這個細分市場最近幾年愈發(fā)火熱,各品牌間的相互“爭斗”從中大型打到緊湊型,最近這股“熱浪”開始轉向小型SUV市場。前有別克昂科拉ENCORE、福特翼搏,后有標致2008,現在“姍姍來遲”的本田技研帶來了繽智,并且提供兩驅與四驅兩種驅動形式可供消費者選擇,究竟兩驅與四驅繽智有什么差異?兩驅車型在底盤設計上有沒有為四驅車型做“準備”呢?
■ 拆解車型
此次我們拆解了繽智兩款不同驅動方式的頂配車型,由于我們拆解的是試裝車,因此輪胎與備胎品牌型號、裝配工藝可能與量產車存在一定區(qū)別,請您見諒。
■ 底盤總覽圖
繽智在國內共有兩種驅動形式,即前置前驅與前置四驅。在底盤方面,前懸架均為麥弗遜式獨立懸架(下圖中①),后懸架同為扭轉梁式非獨立懸架(下圖中②),不過其車身尺寸無論長、寬,高還是軸距都相比飛度略大。
繽智與飛度車身尺寸對比 | ||||
車型 | 長度 | 寬度 | 高度 | 軸距 |
繽智 | 4294mm | 1772mm | 1605mm | 2610mm |
飛度 | 4065mm | 1695mm | 1525mm | 2530mm |
那么它是否會同我們此前拆解過的兩驅版昂科拉ENCORE一樣,為四驅車型布置差速器、傳動軸等(下圖中③)做好“準備”呢?讓我們通過拆解一探究竟。
■ 前懸架及相關細節(jié)
無論是兩驅還是四驅車型,繽智的前懸架均使用了麥弗遜式獨立懸架。這也是目前在緊湊型車、小型車、小型SUV中應用最為廣泛的前懸架結構,這里我們以展示兩驅車型為主。
麥遜式獨立懸架的優(yōu)點是結構簡單、占用空間小、反應迅速以及成本較低。材質方面,兩驅與四驅車型的下控制臂、轉向節(jié)均為鋼制。此外,副車架與車身連接處,繽智裝配了加強件,而飛度底盤上并沒有裝配。
前懸架方面,繽智與飛度在底盤結構和基本做工上類似,而繽智兩驅版本與四驅版本結構上保持高度一致,這是因為保持底盤結構、相關部件等方面的通用性和一致性能夠最大化地控制成本。
■ 后懸架及相關細節(jié)
作為一款小型城市SUV,繽智“無可厚非”地采用了扭轉梁式的非獨立后懸架。通常來說,這種懸架形式并不利于四驅系統(tǒng)中傳動軸、后橋半軸以及差速器等部件的布局,但工程師在兩驅車型的基礎上,通過一些小改動還是實現了四驅功能。
兩驅與四驅車型的后懸架布置四驅的部分算的上是本次拆解最有看點的地方,圍繞著傳動軸、差速器的布置,懸架以及相關部件“互相配合”,在一款采用扭轉梁的小型SUV上實現了四驅功能。
不過與此前拆解過的,同樣采用扭轉梁式非獨立懸架實現四驅功能的昂科拉ENCORE稍有不同的是,兩驅版本繽智的后懸架,尤其是減振器與彈簧的布置位置并沒有為四驅車型半軸提前“讓位”。兩驅版本的繽智在油箱以及后排乘客腳部下方同樣設置有中央通道,由于采用飛度底盤,因此排氣管路被布置在底盤一側,因此降低了布置四驅車型傳動軸的困難。
繽智為適時四驅,結構比較簡單,軸間為電控多片離合器式限滑差速器結構。這樣的結構也表明它并不是個越野好手,城市才是它的“主戰(zhàn)場”。它在公路行駛時驅動形式為前驅,當系統(tǒng)監(jiān)測到某個車輪打滑時,通過壓緊離合器將部分動力傳遞至后輪,以達到前后動力分配的目的。
繽智后懸架處的處理并沒有昂科拉ENCORE那樣“未卜先知”,其兩驅版本并沒有在減振器與彈簧間預留四驅車型半軸安裝位置,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成本控制。另一方面,繽智采用的多片離合器式限滑差速器也顯示了其“舞臺”并不是非鋪裝路面的設定。
■ 其余細節(jié)
在拆解繽智底盤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工程師在底盤上為車輛碰撞安全性以及降低車輛行駛時傳導到乘員艙的噪音設計。
前置油箱雖然會使得后排乘客腳部空間更為寬裕,不過放置到駕駛員與前排乘員席腳下的油箱在正面碰撞以及側面碰撞中會更容易受到撞擊力的影響,加上繽智SUV車型的定位,考慮到車主需要在部分非鋪裝道路上行駛的可能性,因此繽智在油箱側面、后面設置了加強結構。
輪胎部分,我們拆解的兩驅頂配與四驅頂配車型裝配的輪胎尺寸一樣,但品牌不同。兩驅版本使用普利司通TURANZA ER370系列輪胎,這是一款轎車使用的,偏重舒適性的輪胎。四驅車型配備的優(yōu)科豪馬decibl E70系列輪胎,同樣是轎車使用的輪胎,主打靜音性。在備胎部分,兩車存在不同,兩驅頂配車型配備的是非全尺寸備胎,而四驅頂配車型使用的則是全尺寸備胎。由于我們拆解的是試裝車,因此可能與最終量產車型存在一定區(qū)別。
繽智的日本原型車VEZEL在開發(fā)時十分注重靜音性,其車底加裝了大面積的棉質護板,并優(yōu)化了發(fā)動機艙蓋造型,減少行駛時的空氣撞擊車體產生的風切音,國產車型延續(xù)了這些設計。在輪拱部分的細節(jié)上,它的前后輪拱內部都設置了玻纖短切絲材質的護板搭配涂層處理,在同級別中十分少見。當然,車輛的隔音、靜音表現是多方面協(xié)同合作的結果,具體繽智隔音性表現如何,只有試駕車到編輯部進行詳細測試后才能下結論。
■ 與飛度的“故事”
看完了上面的拆解對比,可能大家心中還會有一個疑惑,那就是繽智與飛度的底盤究竟有何“故事”呢?原因在于,第三代飛度和繽智在設計時采用了類似的設計理念,所以我們也很好奇,在同樣理念下這輛車究竟有什么區(qū)別呢?下面就讓我們把飛度與兩驅繽智放在一起對比下。
可以看到在懸架形式上,繽智與飛度前懸架均采用麥弗遜式獨立懸架,后懸架為扭轉梁式非獨立懸架。仔細觀察的話便會發(fā)現其中①位置,也就是副車架部分,二者在造型與細節(jié)處理存在明顯區(qū)別。在②的部位,即前面提到的后懸架部分,二者基本保持一致。③的部分二者再次出現差異,這里的差異來自發(fā)動機的布置方式,讓我們將視角從底盤轉移到發(fā)動機艙中。
打開發(fā)動機艙蓋后,可以明顯地看到二者區(qū)別,那就是飛度采用的是進氣歧管在前,排氣歧管在后的反置發(fā)動機。繽智采用的是排氣歧管在前,進氣歧管在后的布置方式。對于反置發(fā)動機而言,進氣歧管在前也就意味著其處于迎風面,能夠更好的降低進氣溫度,溫度的下降使空氣密度提高,單位體積內的氧含量也隨之提升,能夠使燃燒更加充分,提高效率,有效降低油耗。同時,排氣歧管在后的設計使排氣管不再經過發(fā)動機下方,可以使發(fā)動機位置整體下移,有效降低重心提升操控表現。不再“曲折”的管路也會使得排氣阻力大大降低,排氣更加順暢,效率更高,發(fā)動機在高轉速時能夠輸出更高的功率。當然,世上沒有完美的事物,反置發(fā)動機的缺點就是我們圖中闡述的那樣,噪音與高溫會“更容易”影響乘員艙等。
在兩驅與四驅繽智對比的前懸架部分我們也看到了其下控制臂的制造方式也與飛度存在差異,除了這些差異外,在供應商方面二者也存在不同,飛度的后懸架減振器由SHOWA提供,繽智則采用采埃孚薩克斯提供,除了成本問題,這之中也有車型定位不同,因此車輛調校并不相同的原因。綜合來看,繽智與飛度的關系就像是一對兒兄弟,既有共性又有個性。
全文總結:
從車身尺寸上看,繽智確實比飛度略大,通過拆解可以看到,兩驅以及四驅繽智采用了類似飛度的底盤結構,前麥弗遜式獨立懸架與后扭轉梁式非獨立懸架在造型、制造工藝上大體保持一致。細節(jié)部分,發(fā)動機支承、防傾桿直徑等也體驗出了一定的“延續(xù)性”,飛度底盤中油箱前置的設計也在繽智的底盤上有所傳承。當然,類似的底盤結構并不意味著駕駛質感上的類似,車型定位不同調校上也會產生差異。
兩驅和四驅的繽智底盤部分差異主要體現在后懸架的設計、布局上,為了在扭轉梁式非獨立懸架上安置四驅系統(tǒng),工程師們就要對某一部件進行改動,而造成的連鎖反應會使其周邊的部件也要進行相應的匹配。在兩驅版本的后懸架上,其減振器與彈簧并沒有為四驅車型布置半軸預留位置,只是通過V型區(qū)布置以及側置排氣減少底盤部分不同零件。
此外,還可以看到工程師考慮到SUV在非鋪裝路面下行駛的情況,在車底中部靠近油箱位置布置了加強結構,以此提高局部強度,這些加強結構還可以提升一定的車輛碰撞安全性。為了降低車輛行駛噪音,工程師還對底盤護板進行了重新設計,不過由于傳動軸等零部件的原因,兩驅車型與四驅車型存在部分差異,具體表現還需測試車來到編輯部后才能下定結論。(文/圖 汽車之家 唐朝)
相關鏈接:
細節(jié)部分做改變 新老兩代飛度底盤解析
http://www.bjhplwc.com/tech/201406/818495.html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