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設計解碼] 博瑞為吉利向外界講述了家族的第三代設計語言,即將上市的緊湊型SUV博越重申了中國設計的重要性,原本以為下一階段的產(chǎn)品至少要等到博越這種戰(zhàn)略級產(chǎn)品瓜熟蒂落后才浮出水面,沒想到吉利索性又放出了一款同樣定位在緊湊型SUV的車型——帝豪GS。產(chǎn)品策略上,帝豪GS是一款細分定位的跨界車型,這樣的定位也讓第三代設計語言發(fā)生了一些變化。
除了亮相的時間節(jié)點外,帝豪GS的出現(xiàn)并不讓我感到意外,因為在2014年的北京車展上,吉利就曾展出過一輛以“帝豪CROSS”命名的概念車,那時,整個吉利設計團隊其實就已經(jīng)展開了這個跨界車型的開發(fā)項目。
概念車的展示只是為了把已初具形態(tài)的設計語言與外界做個交流,汲取各方聲音,以此為后期的形面調整階段提供依據(jù)。不過現(xiàn)在來看,當時的帝豪CROSS概念車確實是一款完成度很高的車。
從車系名稱來看,帝豪GS很難與帝豪車系(兩廂版)撇清關系,事實上,在整車開發(fā)層面上,已進化到第三代設計語言的車型在設計環(huán)節(jié)足以使其另立旗幟,但技術結構上還是會有共通之處,例如,動力、底盤以及整車的開發(fā)參數(shù)等等,所以,盡管目前沒有公布帝豪GS的動力配置,還是可以從翼子板處的“TURBO”標識推斷出了搭載于帝豪的那臺1.3T發(fā)動機也會出現(xiàn)在這款跨界車上。話題說遠了,我們繼續(xù)回到造型部分。
雖然與博越共同定位在緊湊型SUV級別,但很顯然,帝豪GS的整體感覺更年輕也更運動,這種感覺可以在產(chǎn)品設計和衍生的過程中找到原因。從根本上來說,帝豪GS還是脫胎于一臺Hatchback車型,通過提高離地間隙,再輔以設計的手法,讓它具備了一些SUV的特質,或者說是Cross風格。
這樣的方式在當下的汽車市場中很常見,也是廠商摸準市場需求后形成的一個產(chǎn)品開發(fā)思路,就像奔馳GLA、觀致3都市SUV,差點忘了,還有對吉利集團頗為重要的沃爾沃品牌,V40 Cross Country車型或許正是啟發(fā)了吉利設計團隊的思路,當然,我們并不能從產(chǎn)品立項的時間節(jié)點或者設計師的工作背景給出這樣的結論,總而言之,具備一定運動感的跨界車在將來會成為市場中關注度頗高的一部分群體。
● 車頭造型融合了吉利第三代家族設計語言
帝豪GS的前臉能夠很輕易的找出第三代設計語言的基本元素,首先是格柵,盡管不像博瑞、博越那樣使用亮色的飾條勾勒,但漣漪狀的格柵依舊可見,整體貫通式的設計其實在現(xiàn)售的帝豪轎車上就有所運用,而纖細的銀色飾條所帶來的視覺質感與帝豪轎車在這個細節(jié)上拉開了感官差距。
在一體式格柵一度被認為是設計趨勢的背景下,吉利堅持了分體式格柵的設計思路。在一個以自主設計為主導的團隊里,這樣的做法很重要。無論從設計變化的多樣性上,還是在品牌價值的沉淀方面,分體式都占有先天的優(yōu)勢,可以想象,“一張大嘴”,變來變去就那幾種組合,車型和品牌的辨識度也就無從談起了。
下部的格柵相比同級的博越要大一些,準確說是下格柵占據(jù)前臉的比例更大,更大的下格柵可以提升整車的視覺重心,通過線條的運用,使其有著SUV應有的強硬,當然還有運動,不過,運動感則更多的依靠來自車側的塑造。
● 車側源自Hatchback
如果僅看車側,你可能會誤以為這就是一輛兩廂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Hatchback,Hatchback本身就是一個跟運動感關聯(lián)性很強的類型,在此基礎上凸顯運動性并不難。不需要很夸張的線條去刻意表現(xiàn)什么。
你能夠看得很清楚,線條的走向目的性很強,車頂線條在經(jīng)過B柱之后開始平緩下墜,而貫穿前后的腰線則微微上揚,最終在車尾呈交匯之勢,這一墜一揚便在靜中有了動。
● 車尾的設計
-- 打造光影的律動感
車尾有兩處比較大的特點值得推敲,先來說第一個,這是一種不常見的手法,利用線條分割出了幾個不同的形面,不同的形面在車尾形成了一個跳躍的光影效果,即一面呈現(xiàn)天空的倒影,一面呈現(xiàn)地面的倒影,車輛行駛時,兩種維度的光影看上去層次感會很強。
-- 提升車尾視覺重心
再來說第二個,其實它談不上特別,但效果立竿見影,下部采用了一些黑色飾板,盡管只是裝飾,但不得不承認,這讓帝豪GS的背影看上去偉岸了不少。雙排氣的設計姑且不去糾結真假,它確實是用戶在造型方面的明確需求,更何況吉利設計師在細節(jié)上還花了不少的心思。
● 內飾靈感源自西湖斷橋
外觀有靜和動的平衡,內飾則在軟和硬之間糾結,這不僅是材質的軟和硬,同時也是視覺層面的事。就像整個儀表臺的設計,平直的線條能夠迎合中控屏帶來的科技感,但太多平直的線條又會讓內飾看上去不夠舒服,所以需要加入一定量帶有曲度的線條去中和平直線條帶來的生硬感。
-- 如何平衡動與靜?
-- 讓用戶能觸摸到品牌元素
杭州西湖斷橋的元素又一次(博瑞、博越都在運用)出現(xiàn)在了帝豪GS的內飾中,由中西方設計師組成的吉利設計團隊在中國元素的攝取方面似乎已經(jīng)把西湖斷橋當做一個典型,斷橋的整體輪廓線條呈現(xiàn)一種很柔軟很優(yōu)雅的狀態(tài),不僅可以充分借鑒,還有機會從中提取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進而運用到內飾的設計中。車門的把手結合了品牌造型元素,為了實現(xiàn)這樣的視覺效果,在工程方面也是做了很多讓步,最終把這樣的設計想法保留了下來。
就這樣,在不斷的糾結中,誕生了一副屬于帝豪GS的第三代內飾設計風格,不同于博越內飾偏粗獷的設計,帝豪GS在儀表臺和中控臺區(qū)域埋了很多伏筆等著人去發(fā)現(xiàn)。
編輯總結:
傳統(tǒng)定義劃分的級別市場多數(shù)趨于飽和狀態(tài),特別是緊湊級更是殺成了一片紅海,而對于現(xiàn)階段的中國汽車品牌而言,緊湊和小型又是兩個十分重要的市場,畢竟品牌溢價能力尚未成熟,過高的定位顯然不夠務實,所以只好集中資源在看似飽和的級別陣營中謀得一片生存之地。
跨界、細分的產(chǎn)品設計思路在一些合資或進口品牌車型中已得到可行性驗證,這可被視為繼SUV車型之后的又一次細分,與兩廂轎車相媲美的運動型外觀,具備一定的通過能力,帝豪GS抓住了這基礎的兩點,而第三代家族化設計語言在之前的博瑞和博越身上已得到公眾的認可,將其運用至帝豪車系,無論是在品牌層面還是在產(chǎn)品銷量貢獻方面,這樣的搭配顯得順理成章。
除此之外,帝豪GS的出世也讓我打消了之前的疑慮,我之前一直以為過于注重中國文化的設計思路在產(chǎn)品匹配方面會存在一定問題,畢竟,從中國文化中汲取的元素大多很莊重和典雅,與博瑞這樣帶有一定商務屬性的中型車有著很高的匹配度,若換做定位運動的車型,難免會給人留下不倫不類的印象。吉利設計團隊其實也能夠認識到這點,所以有意識的控制著中國元素的使用,同時,利用或平或緩的線條去中和一些莊重感,從而傳達出了一套中國風的跨界設計語言,這也就意味著吉利已經(jīng)開始嘗試步入品牌設計沉淀的階段了。(圖/文 汽車之家 李博旭)
相關鏈接:
高顏值高配置 詳細體驗吉利汽車帝豪GS
//www.bjhplwc.com/advice/201603/885569.html
中國SUV新高度 和吉利設計團隊聊博越
http://www.bjhplwc.com/tech/201511/881536.html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