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新鮮技術解讀] 騰勢N7(參數|詢價)訂單已破2萬,而從之前試駕視頻的反饋看,網友們對這臺車最感興趣的是其底盤搭載的云輦技術。正好,我前段時間參觀了比亞迪在濟南的生產制造基地,這個基地是比亞迪最新的基地之一,主要承擔了海豚和騰勢N7的生產制造,負責騰勢N7底盤和比亞迪云輦的工程師也都在此工作,這篇文章就跟大家深入的聊聊我對這套底盤的感受,以及其中的技術特點。
●云輦的類型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云輦技術的大概分布。為了好理解,我們可以將其類比成四位不同階段的學生。
云輦-C(小學生)、云輦-A(初中生)、云輦-P(高中生)、云輦-X(大學生)?梢钥吹,這套技術邏輯是從最低的C一直到最高階的X。其中,同一個大技術框架下,可能還會再細分,它們會在能力上有細微差別。
●云輦是不是主動懸架?
前段時間,不少之家的網友在論壇上爭論,理想的那套空氣懸架是不是空氣懸架,后來就延伸到了騰勢N7的云輦上面。關于理想的空氣懸架問題,我們之前的視頻曾經做了深度解讀,大家可以回顧。(理想魔毯懸架解讀)
對于云輦來說,目前的情況是這樣的:目前的云輦-C(小學生)、云輦-A(初中生)、云輦-P(高中生)、云輦-X(大學生)都是一個基礎或者說標準版本,其中,云輦-P(高中生)、云輦-X(大學生)配備了激光雷達和攝像頭的車型會是主動懸架。
這里多說一嘴,騰勢的工程師表示:已售的,已經帶有電磁懸架的車型,比如騰勢D9,未來都可以通過OTA升級成為云輦,同時通過算法的下放,可以實現由攝像頭采集道路信息,提前識別道路特征,并調整減振器阻尼,實現主動懸架的功能。
●回歸主題:騰勢N7懸架分析及云輦-A組成
OK,通過上面的講解,相信大家已經對云輦有了大概的了解,下面我們來詳細的看看騰勢N7的底盤情況,同時也分享一下云輦-A的具體乘坐感受。
中央控制器被放置在車身的中部,它就像大腦一樣,是它先獲得了傳感器信息,再去給空氣彈簧和減振器信息,進行相關的高度、阻尼調節(jié)。
到這個階段,騰勢N7的云輦-A系統(tǒng)嚴謹的說依然是個半主動懸架,為什么呢?我們來看一下它工作的流程:
各位讀者發(fā)現了沒有,所有的傳感器信息都是在行駛后,被動得到的,即使中央控制單元能超快的輸出調節(jié)策略,依然還是被動,所以此時的云輦-A我們還是認為其為半主動懸架。
但是,比亞迪必然不會止步于此,“云輦預瞄”出現了。云輦預瞄并不是A的專屬,它屬于上面提到的全部四種懸架技術,我們可以把它理解成每個懸架版本的PRO版(暫且叫它PRO版),它主要是結合車型去看待,比如騰勢N7帶有激光雷達的版本,就能升級云輦預瞄。它的作用就是去提前識別道路特征,它會通過攝像頭模組和激光雷達共同掃描道路信息,計算5-150m處的落差,同時去聯動懸架進行調節(jié)。
目前,騰勢N7還沒有升級到此功能,但在交流中,工程師也透露,他們將會在騰勢N7智駕版推出的時候,一起放送這套PRO版本的云輦-A,那么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套主動懸架也將和智能駕駛進行聯動,比如高速NOA,可以通過導航提前預判前方彎道曲率,去調整懸架軟硬。
●過減速帶有驚喜,低頻共振還需要提升
接著,我們來聊聊云輦-A標準版在測試場景下的實際感受。
當然,有好就有不足。我覺得主要體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首先是運動模式還不夠運動,在進入運動模式時,車輛空氣懸架并沒有進行聯動,只是增加了減振器的阻尼。
第二個是在通過搓板路時,后排偶爾會出現共振的情況,坐在后排就會覺得耳部不適。
●寫在最后:
以上就是本次我對云輦-A的全部體驗和內容的分享。再來做一個簡單的回顧和總結。N7的云輦-A有一套自研的完整系統(tǒng)架構:由云輦感知架構、中央處理單元、智控技術、關鍵零部件構成,搭建起感知、決策、執(zhí)行的完整架構。其中中央處理單元是云輦-A系統(tǒng)的“中樞神經”,可調取車輛所有感知層信號數據,通過自主研發(fā)的算法,主動對車身姿態(tài)、車輪載荷等進行高速運算,實時輸出控制策略。
第二,N7的云輦-A功能在沒有選裝高階智駕全享包時,不含預瞄功能,但并不影響以上云輦-A高度調節(jié)、阻尼調節(jié)等功能的實現和體驗。
第三,騰勢的工程師表示,我這次體驗的車型還是試裝,因此上面提到的第二個不足,還會改進。至于第一個運動模式的問題,他們已經在開發(fā)更新,會在未來將舒適模式和運動模式做的更有差異化,同時也會傾聽車主們的建議,最終通過OTA不斷的提升懸架和底盤素質。未來的騰勢N7,我們一起期待吧!(圖/文 汽車之家 冷曉陽)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