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用品體驗] 從我記事起,家里的一切貴重物品都有一個保護膜,例如電視的遙控器、寫字臺上的玻璃、電視上的罩布甚至連學校發(fā)的課本都被班主任強制“包書皮”,以至于當我家那臺兢兢業(yè)業(yè)的老牡丹報廢時遙控器都是嶄新的。
汽車似乎也脫離不了“保護膜”的宿命,無論價格是高是低,很多人買車的第一件事就是給玻璃貼膜。當然,貼膜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保護車窗,而是為了防曬和隱私。那么貼膜到底能有多少作用,是否可以真的像很多商家所宣傳的那樣“隔熱、防曬、不透光”呢?
國外為什么不貼膜?
在文章的開頭我們先聊聊為什么國外很多車都不貼膜,很多極端的網(wǎng)友都推測這一定是中國的商家為了賺錢才鼓動人們貼膜的。
其實則不然,和國外的很多國家相比我國人民普遍較為內斂,不喜歡將車內環(huán)境暴露在外。其次我們多認為白為美,而國外的朋友大多則更喜歡曬太陽將皮膚曬成“小麥色”。另外針對于法規(guī)的問題,國外對玻璃的透光率要求極高,在美國的一些州,為了使警察可以一目了然的觀察到車內情況,干脆就禁止了玻璃貼膜。而事實上,國外的很多車也是貼膜的,只不過顏色很淺讓人無法注意到罷了。
實驗準備:
我們找來兩輛外觀、內飾顏色一樣的車,一輛全車貼有龍膜的車窗膜(前后風擋、側車窗),一輛則未貼膜。兩車進行露天直曬,分別在兩車的同一位置處放置溫度計進行實測,并實時記錄溫度的變化進行對比。
為了保證實驗的嚴謹,在實驗前我們先將兩輛車停在陰暗的地方靜置2小時,目的是為了使兩車的起始溫度達到近似值。測試儀器分別為方便讀數(shù)的表式溫度計、誤差僅為0.5°C的USB溫度儀和測量點溫度的紅外測溫儀。
實驗進行:
當天的氣溫為34°C,實驗場地選在一個空曠、無遮擋的停車場內暴曬60分鐘,以模擬短期停車后車內溫度。將兩車車頭直面太陽光,車內起始溫度分別為:未貼膜車27.1°C;貼膜車24.2°C。
經(jīng)過了60分鐘的暴曬后,未貼膜車的車內溫度由初始的27.1°C升至為48.3°C,升高了21.2°C。而貼膜車的車內溫度由最初的24.2°C升高至38.6°C,只增長了14.4°C,兩者溫度差也由2.9°C變?yōu)?.7°C。
開啟車門后迅速測量車輛方向盤及主駕駛皮座椅處溫度,未貼膜車輛在方向盤和皮座椅溫度上都高于貼膜車輛,且在皮座椅上溫度差達到約9°C的。所以從這個實驗可以看出,車窗膜在短時間內確實能起到對溫度的部分阻隔作用。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