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燈光解析] 今年我們已經測試了多款車的大燈,雖然燈光的好壞不會成為購車時決定是否購買的標準,但所購車型的燈光功能及照射效果,能為日常行車帶來更多便利則是錦上添花的事。今天我們要聊得燈是來自一款還未正式上市的車型——榮威i5。
大燈還是熟悉的味道
緊湊型車的市場競爭可謂異常激烈,合資品牌車型價格不斷的下探一次又一次沖擊著中國品牌車型的固有城池,如果在這一區(qū)間內拿不出真東西的話,車型名字很快就會被人遺忘。所以當我看到榮威i5所配的LED大燈后也有些差異——這個年代LED大燈還能沖鋒陷陣?
榮威i5的大燈光源供應商來自飛利浦,而透鏡模組的供應商是華域視覺(原上海小糸),日方撤資后正式更名華域視覺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多數中國品牌車型的大燈都與該公司有著密切關系,我們報道過的榮威RX8、歐尚科賽的大燈都是出自它手。可以說榮威i5的大燈也有著濃重的華域味道,但最終組裝并非華域完成的。
大燈也玩家族化
榮威i5的大燈主要有三部分——LED日行燈、轉向燈以及遠近一體LED大燈。雖然看似簡單,但從設計角度講,大燈除了照明的功能性外還兼顧了品牌辨識度及與車輛設計相呼應的作用。
遠近一體帶透鏡
榮威i5燈組內部由轉向燈、LED日行燈及遠近一體的透鏡組構成,遠近光源由5顆LED發(fā)光元件組成,功率達到了20W,與多數LED大燈相比這算是一個比較常見的水平。遠近光的切換通過透鏡組內部擋板實現(xiàn),整體結構較為簡單。
20W光源與出自大廠之手高清透鏡組合,相信這款車的近遠光數據不會太差。當然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到底如何還得測試后才能得知。
還有自適應遠近光?
自適應遠近光功能現(xiàn)在被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所青睞,它不再是高端車型的專屬。而從行車安全角度講,該功能逐步下探是件值得肯定的事,不過有沒有是一回事,好不好用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從目前得到的消息來看,榮威i5的燈光配置比較厚道。不過意料之中的是,全系標配LED這個詞眼與它無緣!當然從合資與中國品牌的競品燈光配置來看,榮威i5似乎也沒必要做出這么大“犧牲”。令我詫異的是,這款車竟然有自適應遠近光功能。要知道該功能在緊湊型車中普及率并不高,至于其它車型即使配備該功能,基本也很少被駕駛員“臨幸”。
對于國內夜間行車的燈光環(huán)境各位肯定深有感受,從目前來看濫用遠光燈問題指望駕駛員自覺似乎還需些時日,倘若自適應功能能夠大面積普及并“強制”駕駛員使用,相信我國夜間行車的燈光環(huán)境會好很多。
當然所謂成也蕭何敗蕭何,敢用值得鼓勵,但這功能實現(xiàn)效果如何還得畫個問號!識別迅速對駕駛員、對向車都是利好的事;但如果識別太過靈敏或太遲鈍對誰都沒好處。我拿剛剛測試過的車型給大家舉個例子。
同樣是一款“價低配置高”帶自適應遠近光的車型,在山路沒路燈的測試環(huán)境中,對對向車的識別、切換效果非常好,但換到跟車行駛時,識別邏輯就讓人非常頭疼,總結起來就八個字——該關不關;該開不開。此時再有對向車駛過,系統(tǒng)就更暈乎了。所以此類自適應功能還不如不出現(xiàn),原本驚喜而來最終卻失望而歸。而對于榮威i5的大燈及自適應功能我們后續(xù)將會進行詳細測試!
奧迪同款 可別是買家秀!
從造型與位置來看,輔助照明燈很可能會被誤認為是霧燈,實際上二者對配光要求有著明顯不同,霧燈追求正前方的亮度,而輔助照明追求的是寬度。此類利用反光結構實現(xiàn)補光、輔助照明的手法與奧迪以及不久前剛剛上市的新CC非常類似。只不過是輔助燈光的位置及光源不同罷了。
對于補光/輔助照明功能,主觀效果上非常不錯,肉眼可見非常明顯的照射范圍更廣,但使用固定的測量標準進行測量會發(fā)現(xiàn),補光功能僅能將10m處的橫向探測提升0.5m左右。對比來看,該功能還是只對車前10米范圍內的道路能有不錯的照射效果。當然,榮威i5的輔助照明燈由于安裝位置更低,是否會帶來更令人驚喜的效果,我們后續(xù)會進行詳細測試。
尾燈設計感人
談及尾燈時多數人都會以好不好看來衡量,但無論是從駕駛員還是后車角度來看,尾燈的亮度都非常重要,太亮了后車晃眼,各位可自行腦補某品牌的尾燈效果。尾燈(示寬)不顯眼,剎車燈效果不明顯還是會對后車造成影響。
有些單純采用離散型材料的尾燈,雖然夜晚效果很好,但當剎車燈亮起時僅是顏色變重,夜晚尤其是跟車較遠時,辨識度很低。而一些采用透明材料的尾燈,刻線痕跡很重且LED燈珠會被逐顆顯現(xiàn)出來,美觀度很差。雙色工藝能夠兼顧二者的優(yōu)勢,且剎車燈亮起時,由于有了層次感,夜晚效果會更加明顯。
寫在最后:
從目前得到的榮威i5燈光信息來看,其功能性較同級別車型來說較為全面。補光、自適應功能俱全,而高清透鏡與20W功率的發(fā)光元件也處于目前行業(yè)中等偏上的水準。不過這款大燈的表現(xiàn)到底如何,還通過我們的燈光評價標準進行進一步測試。(圖/文 汽車之家 李響 攝 洪冰清)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