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車系歷史] 在德系三大豪華汽車品牌“BBA”中,我們已經回顧了奔馳、寶馬的SUV家族起源及發(fā)展歷程。本文,咱們接著來聊聊奧迪品牌短暫卻迅速壯大的SUV發(fā)展之路。
● 中大型SUV 奧迪Q7
在奔馳M(2015年起更名為GLE)級、寶馬X5誕生多年以后,奧迪作為后來者直到quattro全時四輪驅動技術誕生25年時,才迎來了SUV家族中的第一位成員Q7。奧迪Q7的開發(fā)計劃始于2002年,代號AU716。新車與大眾途銳、保時捷卡宴一樣出自大眾集團PL71平臺,車身造型由日本設計師和田智設計,底盤采用了途銳的前后橋總成,以及途銳和奧迪A8的可調空氣懸架技術。
2003年北美車展,Pikes Peak Concept概念車作為奧迪Q7的雛形與公眾見面,兩年后的2005年法蘭克福車展,量產版本正式問世。奧迪Q7車長5086mm,軸距3002mm,提供8氣囊、全景天窗、4分區(qū)空調、MMI多媒體系統(tǒng)、14個揚聲器的BOSE音響等配置。
Q7采用了奧迪quattro全時四驅技術,動力方面搭載兩款(3.6L、4.2L)FSI汽車直噴發(fā)動機,以及三款(3.0T、4.2T、6.0T雙增壓)TDI渦輪柴油直噴發(fā)動機,匹配6速自動變速箱。奧迪Q7于2006年以進口形式登陸中國市場,2009年進行了中期改款,除了對外觀、內飾細節(jié)進行了重新設計,還升級了8速自動變速箱。第一代奧迪Q7的生命周期長達10年,直到2015年被新一代Q7所取代。
● 中型SUV 奧迪Q5
在成功推出中大型SUV Q7之后,奧迪又將目光投向了受眾更廣的中型SUV市場。2007年洛杉磯車展,奧迪發(fā)布了Cross Cabriolet quattro Concept概念車,其量產版便是在2008年北京車展上全球首發(fā)的奧迪Q5。該車基于大眾MLB平臺打造,采用了前軸前移、轉向機下移等技術,使Q5擁有更出色的車身負載比例,轉向精度也得到提升。
奧迪Q5的車身造型出自設計師David Caffrey之手,整體延續(xù)了Q7的流線型設計,梯形進氣格柵配合縱向鍍鉻飾條盡顯大氣風范。該車車長4629mm,軸距2815mm,動力系統(tǒng)前期搭載2.0 TFSI、3.2 FSI汽油發(fā)動機及2.0TDI、3.0TDI柴油發(fā)動機,匹配6速手動、6速自動或7速雙離合變速箱,部分車型可選裝8速自動變速箱。另外,除入門級的Q5 2.0 TDI以外,其余車款均標配quattro全時四輪驅動系統(tǒng)。
奧迪Q5于2009年先以進口形式進入中國市場,2010年起由一汽-大眾奧迪引入國產。2011年,Q5首次推出了混合動力車款Q5 Hybrid,其動力系統(tǒng)由2.0 TFSI發(fā)動機和電動機組成,整套系統(tǒng)的綜合功率達到245馬力。2012年,奧迪Q5進行了中期改款,最主要的變化是3.0 TFSI發(fā)動機取代了之前的3.2 FSI發(fā)動機。
2013年,高性能版的SQ5問世,汽油版配備了最大功率354馬力的3.0 TFSI機械增壓發(fā)動機,柴油版采用的是最大功率313馬力的3.0 TDI雙渦輪增壓發(fā)動機。第一代奧迪Q5在海外的生命周期從2008年持續(xù)到2016年,而在中國市場,該車目前仍然在售。
● 緊湊型SUV 奧迪Q3
早在2007年上海車展,奧迪發(fā)布了Cross Coupé quattro concept概念車,這款由Julian Hoenig設計的緊湊型SUV,其量產版日后成為了奧迪SUV家族的第三位成員Q3。奧迪Q3于2011年問世,該車基于大眾集團PQ35平臺打造,整體設計延續(xù)了奧迪Q系列的造型風格,但車身更加緊湊、運動,車長4385mm,軸距2603mm。
動力方面,Q3前期提供2.0 TFSI汽油發(fā)動機和2.0 TDI柴油發(fā)動機,匹配6速手動或7速雙離合變速箱。奧迪僅為部分Q3車型標配了quattro全時四驅系統(tǒng),但不同于采用托森式差速器的Q5和Q7,在橫置發(fā)動機的Q3上,負責分配前后橋動力的是多片離合器。2012年,進口奧迪Q3在國內上市,2013年,一汽-大眾奧迪推出了國產版奧迪Q3。
2013年日內瓦車展,奧迪帶來了高性能車型RS Q3,該車外形比普通版更顯激進,尤其是大面積的蜂窩狀格柵搭配兩側巨大的進氣口,使前臉看起來霸氣十足。動力方面,RS Q3搭載了2.5 TFSI發(fā)動機,最大功率為310馬力。2014年,Q3車系新增了最大功率150馬力的1.4 TFSI發(fā)動機。2015年,奧迪Q3/RS Q3進行了中期改款,新款對外觀、內飾細節(jié)進行了重新設計,同時動力系統(tǒng)經過全面優(yōu)化,輸出功率得到顯著提高。
● 第二代奧迪Q7
2015年北美車展,奧迪發(fā)布了第二代Q7,新車基于大眾集團MLB Evo平臺打造,車身造型由Wolfgang Egger設計。與前一代相比,新車進行了全面瘦身,車長5069mm,軸距3001mm,由于車身大量運用了鋁合金材質,車重減輕了300kg。
外觀方面,采用奧迪最新家族式設計語言的第二代Q7年輕了許多,內飾部分,12.3英寸液晶顯示屏替代了傳統(tǒng)的指針式儀表盤,配置包括抬頭顯示、夜視功能、ACC自適應巡航、全景影像、B&O音響、支持按摩功能的18向調節(jié)電動座椅等。
第二代Q7的動力系統(tǒng)提供了2.0 TFSI、3.0 TFSI、3.0 TDI三款發(fā)動機,與之匹配的是8速自動變速箱,同時全系標配quattro全時四驅系統(tǒng)。2016年,奧迪推出了全新Q7 e-tron,該車采用了由2.0 TFSI發(fā)動機與電動機組成的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tǒng),綜合最大輸出功率達到367馬力,在純電模式下的續(xù)航里程為56km。第二代Q7與Q7 e-tron均以進口形式在國內銷售。此外,奧迪還推出了高性能車款SQ7,該車搭載了配備電子渦輪增壓器的4.0T柴油發(fā)動機,最大輸出功率為435馬力。
● 小型SUV 奧迪Q2
2016年,奧迪SUV家族的第四位成員Q2于日內瓦車展亮相,該車基于大眾集團MQB平臺打造,時尚、精致的造型由設計師Marc Lichte主導。奧迪Q2定位為小型SUV,車長4191mm,軸距2601mm(兩驅)/2595mm(四驅)。
動力方面,奧迪為該車配備了1.0 TFSI、1.4 TFSI、2.0 TFSI三款汽油發(fā)動機及1.6 TDI、2.0 TDI兩款柴油發(fā)動機,傳動系統(tǒng)匹配6速手動或7速雙離合變速箱。據悉,奧迪Q2的國產版本Q2L將會在2018年底與國內消費者見面,新車軸距相比海外版有所加長,并且有望推出純電動版。
● 第二代奧迪Q5
2016年巴黎車展,第二代奧迪Q5登臺亮相,新車基于大眾集團MLB Evo平臺打造,外觀更加硬朗的線條為換代車型加入了新鮮血液。全新Q5車長4660mm,軸距2820mm,車重相比上一代減少了90kg。內飾部分,該車擁有全液晶儀表盤、平底方向盤等,動力總成由2.0 TFSI、2.0 TDI及3.0 TDI三款發(fā)動機組成,匹配6速手動、7速雙離合或8速自動變速箱,提供前驅和四驅兩種驅動形式。
2017年北美車展,奧迪發(fā)布了基于第二代Q5打造的全新SQ5,新車換裝了3.0T渦輪增壓發(fā)動機,最大功率保持不變仍為354馬力,峰值扭矩增大了30牛·米,達到500!っ住,第二代SQ5將在2018年以進口形式引入中國。而全新國產奧迪Q5L的上市時間則定在2018年6月,該車軸距將比海外版加長88mm。
● 中大型SUV 奧迪Q8
2018年,奧迪SUV家族還將迎來一位新成員Q8。奧迪Q8基于大眾集團MLB Evo平臺打造,可看作是Q7的轎跑版本,同時也將成為奧迪家族的首款轎跑SUV。奧迪Q8有望搭載3.0T汽油發(fā)動機及4.0T柴油發(fā)動機。這款車還將衍生出高性能的RS Q8和Q8 e-tron(純電動或插電式混動)車型。據悉,奧迪Q8將于2018年6月在中國全球首發(fā)。
結語:奧迪在SUV領域起步比較晚,直到2005年才迎來第一位成員奧迪Q7。不過,憑借千錘百煉的quattro全時四驅系統(tǒng)加身,Q7的實力絕對不容小覷。隨后問世的Q5更是讓奧迪在豪華SUV市場中站穩(wěn)了腳跟。經過短短10余年發(fā)展,奧迪SUV家族已經迅速發(fā)展壯大,產品線實現了從小型SUV到中大型SUV的覆蓋。未來,奧迪還計劃繼續(xù)豐富SUV產品線,以滿足更多消費者的個性需求。(文/汽車之家 李伊文)
延伸閱讀——
● 奧迪品牌溯源
奧迪品牌創(chuàng)始人奧古斯特·霍希于1896年加入卡爾·本茨公司的發(fā)動機制造部門,后來成為汽車設計部門的負責人。1899年,他與合伙人創(chuàng)立了霍希汽車合資公司,并于1901年設計出自己的第一輛汽車霍希4/5PS Phaeton。
1909年,由于意見分歧,霍希離開了自己一手創(chuàng)立的公司,并于1910年4月25日成立了另一家汽車公司。不過,霍希之名仍由原來的公司使用,且已被注冊為商標,因此霍希為新公司的名字選擇了自己姓氏的拉丁文Audi(奧迪)。同年,奧迪品牌的第一款車型Typ A 10/22 PS Phaeton問世。
1932年,霍希、奧迪、漫游者和DKW進行合并,成立了汽車聯盟股份公司。新公司的標志由四個相互聯鎖的圓環(huán)組成,象征著四家創(chuàng)始企業(yè)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各品牌在集團內擁有不同的細分市場:DKW生產摩托車和小型轎車、漫游者生產中級車、奧迪生產豪華中級車、霍希生產頂級豪華車。
1959年,汽車聯盟成為戴姆勒-奔馳的全資子公司。1964年,汽車聯盟又被大眾集團收購。1969年,汽車聯盟與NSU汽車合并,新公司命名為奧迪NSU汽車聯盟股份公司。同年,奧迪歷史上最重要的車型之一奧迪100問世。1977年,NSU品牌停產,此后公司僅生產奧迪牌汽車。
● quattro全時四驅系統(tǒng)的誕生
同樣是1977年,底盤工程師Jorg Bensinger在對即將量產、擁有170馬力的前驅車奧迪200進行冰雪測試時偶然發(fā)現,四輪驅動的大眾Iltis工作車雖然動力只有75馬力,但在冰雪路面以及蜿蜒曲折的道路上行駛時,卻能迅速趕上測試隊伍。
受到啟發(fā)的Bensinger與前期開發(fā)主管Walter Treser一拍即合,向奧迪技術研發(fā)總監(jiān)費迪南德·皮耶希提出開發(fā)四驅版高性能車的想法。皮耶希認可了四驅系統(tǒng)的重要性,但決策層卻另有打算,所以研發(fā)工作最初只能秘密進行。很快,Iltis的零部件被移植到一輛紅色的雙門奧迪80(B2) 上,這輛試驗車被稱為A1(即:全輪驅動1)。
A1試驗車的性能表現成功說服決策層批準立項,項目代號EA262。新車借鑒了Iltis的四驅概念,但由于空間所限,奧迪工程師Franz Tengler的方案是在變速箱后端安裝差速器,由傳動軸將動力傳遞至后軸差速器,同時變速箱內部裝有空心傳動軸,使動力可以傳送到前軸差速器。
經過3年研發(fā),名為奧迪Quattro的新車于1980年日內瓦車展正式與公眾見面,Quattro一詞是意大利語“四”的意思,體現了該車全輪驅動的概念。奧迪Quattro定位為奧迪80(B2)Coupe的高性能四驅衍生車型,車長4404mm,軸距2524mm,設計師Martin Smith負責新車的造型設計。
奧迪Quattro的動力系統(tǒng)搭載了2.1L直列5缸渦輪增壓發(fā)動機,最大功率達200馬力,峰值扭矩285!っ住鲃酉到y(tǒng)匹配5速手動變速箱,0-100km/h加速可在7.1秒內完成,最高車速超過220km/h。為了向世人展示奧迪的四驅技術,1981-1986賽季,奧迪Quattro賽車參加了世界上最具挑戰(zhàn)性的汽車拉力賽事WRC,通過比賽中各種極端路況的挑戰(zhàn),證明了它的價值。
兩屆WRC車隊年度總冠軍、23場WRC分站賽冠軍,這些成績成為最有說服力的產品宣傳。受益于一系列優(yōu)越的表現,5萬德國馬克價位的奧迪Quattro原本設定的400輛銷量目標被輕松打破。實際上,該車在1980-1991年間的銷量突破了11560輛。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