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中國品牌歷史] 作為中國最大的SUV、皮卡制造商,即將步入而立之年的長城汽車,正在加速其在新能源領域的布局。全新品牌歐拉是長城汽車通過100%正向研發(fā)打造的純電動汽車品牌,本文我們就來回顧一下長城汽車的發(fā)展歷程及歐拉的品牌故事。(買歐拉R1專享500元返現(xiàn),猛戳速搶!)
長城汽車掌門人魏建軍1964年出生在一個軍人家庭,其叔父輩是河北省保定市的第一代民營企業(yè)家。1983年,魏建軍的父親魏德義懷揣4700元復員費回到家鄉(xiāng)保定,創(chuàng)辦了太行建筑設備廠。1984年,魏建軍的叔叔魏德良創(chuàng)辦了長城工業(yè)公司,主要從事汽車改裝業(yè)務。耳濡目染下,年輕的魏建軍漸漸參與到家族企業(yè)的管理當中。
1989年,魏德義看好汽車零部件市場的機會,通過購買進口車進行拆解的方式,開始自主研發(fā)前橋獨立懸架,并合資成立了保定太行東偉汽車懸架有限公司。同年,魏德良遭遇車禍不幸去世,鄉(xiāng)政府接管了長城工業(yè)公司,但因經營狀況不佳很快陷入了困境。1990年,鄉(xiāng)政府開出優(yōu)惠條件引人承包。
身為侄子的魏建軍主動請纓,承包了長城工業(yè)公司,他從1990年7月1日開始擔任總經理。最初,魏建軍主要是在大市場中尋找一些小機會,做改裝車的同時,還為當?shù)匾恍├鋬鰪S和石油公司定做特種車輛,公司的經營狀況逐漸有了起色。然而,魏建軍并不滿足于只做改裝業(yè)務,依靠父輩的技術積淀,他決定實現(xiàn)造車夢,制造自主品牌汽車,那一年他29歲。
長城造車從門檻較低的農用車起步,但沒過多久就因利潤微薄、市場魚龍混雜難以樹立品牌等原因作罷。接下來,長城又進入了轎車市場。1993年,在家族企業(yè)的前橋和懸架制造技術的基礎上,魏建軍通過外購底盤,手工拼裝出第一批“長城轎車”,售價10萬元。該車銷量喜人,短短半年就帶來幾百萬元的銷售收入,為長城賺到了第一桶金。
可惜好景不長,1994年,國家《汽車工業(yè)產業(yè)政策》出臺,汽車產業(yè)開始實行“目錄”制管理,長城生產的轎車上不了目錄,頓時成了“黑戶”。魏建軍只得忍痛停掉了轎車項目,長城的收入銳減大半。此后一年,魏建軍開始尋找出路,他赴美國和泰國進行考察,發(fā)現(xiàn)皮卡在兩個地方都很受歡迎。魏建軍認為中國跟泰國市場比較相近,皮卡的潛力應該會很大。
回國后,魏建軍立即開始做起市場調研。他發(fā)現(xiàn),當時國內有不少生產皮卡的廠家,但大都是一些中小型國有企業(yè),他們的產品技術落后、價格高、質量差,很難滿足市場需求。他還找到3家只生產配件不生產整車的模具廠,這給長城制造皮卡提供了基礎平臺,于是魏建軍決定放手一搏。
為了盡快造出皮卡,魏建軍買了數(shù)百輛進口車并從保定當?shù)氐奶镆捌噺S挖來技術人員進行研究,而這種方式幾乎成了民營車企通行的起步捷徑。1996年3月5日,第一輛長城迪爾皮卡下線,該車定價在6-7萬元區(qū)間,低于當時主流的10萬元價位的皮卡,因此在私營經濟發(fā)達的沿海地區(qū),如廣東、福建、浙江和山東等地很受歡迎。
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中國民營企業(yè)迎來了新一輪的飛速發(fā)展,長城瞄準的正是個體戶和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這一消費群體,他們對能拉貨、省油、耐用、價格低廉的皮卡有著強烈地需求,而且當時國家政策對于社會單位購買轎車有嚴格限制,因此不少單位也轉而選擇皮卡,魏建軍恰好抓住了這個歷史機會,使長城真正站住了腳。
1997年10月12日,第一批長城皮卡出口中東,拉開了中國汽車進軍海外的序幕。1998年,長城皮卡首次斬獲行業(yè)銷量冠軍,自此開啟了長城皮卡的王者之路,至今已取得了連續(xù)21年銷量及出口量雙冠的傲人成績。2018年9月28日長城皮卡宣布品牌獨立,成為繼哈弗、魏、歐拉之后,長城汽車旗下第四大品牌。
1998年,長城工業(yè)公司改制為長城汽車有限責任公司,魏建軍成為最大股東,曾經的集體所有制企業(yè)完成了私有化過程。2000年6月18日,魏建軍與兩位保定商人合資成立了長城內燃機公司,成為自主品牌中最早擁有核心動力技術的企業(yè)。2001年6月12日,長城汽車有限責任公司再次改制,成為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