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悍的道奇蝰蛇
和福特告別后,謝爾比也曾和道奇進行合作,被任命為道奇蝰蛇(參數(shù)|詢價)的“性能顧問”,見證了美國又一款“蛇”的面世。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克萊斯勒總裁鮑勃·盧茨(Bob Lutz)在克萊斯勒設計中心提議,公司應該生產(chǎn)一款現(xiàn)代版的Cobra。1989年北美國際車展,一輛概念車橫空出世引發(fā)轟動,蝰蛇的傳奇故事就此開始,取名“Viper”蝰蛇,比經(jīng)典的“Cobra”眼鏡蛇更加兇悍。
在總工程師Roy Sjoberg的帶領下,團隊完成了蝰蛇原型車的開發(fā),克萊斯勒董事長李·伊阿科卡(Lee Iacocca)批準了這個項目,生產(chǎn)需要7000萬美元,在當年算得上是一筆天文數(shù)字。1991年的印第安納波利斯500賽事中,謝爾比駕駛一輛預生產(chǎn)的蝰蛇作為安全車。
從外觀來看,道奇蝰蛇確實有蛇的神韻,車身線條極具張力,像是一條攻擊姿態(tài)的蛇,頭燈和進氣格柵相搭配,有幾分蛇頭的感覺。蝰蛇的車標是一個張著血盆大口露著毒牙的蛇頭,比Shelby的車標更具威脅性。
蝰蛇最著名的就是其搭載的8.0升V10發(fā)動機,這款發(fā)動機基于克萊斯勒的LA V8發(fā)動機研發(fā),LA發(fā)動機是一款商用車發(fā)動機,這也是為什么坊間常說“蝰蛇用的是卡車發(fā)動機”。只不過,負責這款發(fā)動機研發(fā)的是當時屬于克萊斯勒的蘭博基尼,這具V10發(fā)動機能夠輸出400馬力,最大扭矩630!っ住
初代蝰蛇只有敞篷版車型,車頂是帆布,車窗是拉鏈加上透明塑料板,沒有安全氣囊,甚至不能選裝空調,是一款純粹的超級跑車。百公里加速4.2秒,最高速度約266公里/小時,蝰蛇的性能足夠強悍,但在彎道需要一定的駕駛水平。
1996年,改款后的道奇蝰蛇SR II面世,包括硬頂版的GTS車型。1996年,蝰蛇又一次被選為印第安納波利斯500賽事的安全車。
第二代蝰蛇于2003年面世,代號ZB,發(fā)動機排量提高到8.3升,最大功率達到500馬力,底盤經(jīng)過了升級,整車重量比上一代更輕。二代蝰蛇的中期改款,發(fā)動機排量又一次提升,8.4升V10發(fā)動機能夠輸出600馬力,ACR版本的二代蝰蛇在多個賽道創(chuàng)下了圈速紀錄,是美系高性能車的典范。
雖然道奇在2009年宣布蝰蛇將于次年停產(chǎn),但在2012年紐約車展,代號VX的第三代道奇蝰蛇首次亮相,V10發(fā)動機能夠輸出640馬力。雖然是全新一代蝰蛇,但整體架構還是落后于同年代的其他超級跑車,銷量并不理想。2015年,克萊斯勒宣布蝰蛇將于2017年停產(chǎn),這條攻擊性極強的猛獸成為絕唱。
怪異的光岡大蛇
如果說之前介紹的幾款車,都是包含了一些蛇的元素。那么,來自日本的光岡大蛇,真的像是一條裝了四個輪子的蛇。
光岡汽車(Mitsuoka Motor)是日本一家獨特的小規(guī)模汽車制造商,最初主要從事汽車改裝和二手車銷售,后來開始自主設計并制造汽車。光岡汽車的設計深受歐洲經(jīng)典車型的啟發(fā),品牌的核心理念是“個性化”,基于一些現(xiàn)代車款,打造出外形獨特的復古車型。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么會有大蛇這樣怪異的車型面世。
2001年,光岡在東京車展上展示“Orochi”大蛇概念車,“Orochi”在日語中意為“大蛇”,源自日本神話中的八頭八尾的巨龍(Yamata no Orochi),象征著強大力量與神秘氣息。
經(jīng)過幾年的改進,2006年,光岡大蛇正式投產(chǎn),底盤源自本田NSX跑車,搭載了來自豐田3MZ-FE V6發(fā)動機,匹配五速自動變速箱,顯然動力輸出并不是大蛇的強項。外觀設計是大蛇的亮點,復雜的線條如同蛇的鱗片與曲線,夸張的格柵和頭燈猶如蛇的獠牙與眼睛,尾部造型與車頭呼應,給人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
光岡大蛇的設計引發(fā)了不少爭論,甚至被視為“世界上最丑的汽車”。但無論如何,光岡大蛇是一款打破常規(guī)的跑車,憑借大膽的設計,確實成為了汽車歷史的一部分。
總結
伴隨著汽車工業(yè)的不斷發(fā)展,與“蛇”相關的車型不僅僅代表著力量和速度,更承載著品牌對設計靈感和文化象征的詮釋。從以毒蛇命名的性能猛獸,到融入蛇形線條的獨特跑車,這些產(chǎn)品無不彰顯著蛇的靈動與霸氣。
無論是像光岡大蛇那樣的車圈奇葩,還是道奇蝰蛇那樣的狂野性能機器,它們都展現(xiàn)了汽車設計中自然靈感與工業(yè)美學的巧妙結合。我們期待著全球汽車工業(yè)繼續(xù)汲取靈感,帶來更多創(chuàng)新與激情,為未來的世界增添更多傳奇的作品。(文/汽車之家 龐珅)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