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評測] 結束了兩位“老板”的“好夢一日游”,我終于可以專心的體驗一下寶馬535Li駕駛感受。我個人一直認為,5系是寶馬手里最難處理的一款車,介于3系和7系之間的定位使得它必須兼顧前坐駕駛員的駕駛樂趣和后座乘客的舒適性。從這個角度來說,我這個“司機”和后座的“老板”是平等的,從前面的體驗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出在配置方面已經有這樣的跡象,這使我感到很欣慰。
首先我們來看看寶馬535Li的硬件配置。動力系統為一臺3.0升渦輪增壓直列六缸發(fā)動機,最大功率達到225千瓦(306馬力),最大扭矩400牛米。不同于以往我們印象中的N54系列雙渦輪增壓發(fā)動機,此次535Li裝備的是一臺目前寶馬最新的、代號為N55B30的直列6缸發(fā)動機。
這臺發(fā)動機采用TwinPower Turbo技術,也就是單渦輪雙渦管技術,簡單來說,也就是說六個氣缸共享一個渦輪,但是渦輪內有兩組管道,每三個氣缸排出的氣體匯入一個管道驅動渦輪,令雙渦管能達到雙渦輪的性能,同時降低傳統單渦輪的渦輪遲滯效應。此外,缸內直噴和Valvetronic可變氣門升程技術也運用在這款發(fā)動機上。
與這臺明星發(fā)動機搭配的變速箱同樣是明星產品——德國ZF研發(fā)的8HP自動變速箱,擁有8個前進擋,第8擋的傳動比僅為0.667,巡航時發(fā)動機轉速可以維持在一個很低的水平,抑制噪音和提升燃油經濟性。據ZF廠家宣稱,這臺自動變速箱執(zhí)行一次換檔所需的時間僅為200毫秒,達到目前雙離合變速箱的理論換擋速度,對于一臺采用傳統自動原理的變速箱來說已經是相當難得。
此次代號為F10的第六代5系在底盤方面也有很大改進,寶馬在3系和5系車型上一直堅持的麥弗遜式前懸掛被雙叉臂式懸掛所代替,后懸掛是新設計的整體式V型五連桿結構,并大量運用鋁合金組件。主動式四輪轉向系統發(fā)展到了第二代,速度在60公里/小時以下時,后輪最多會反向轉動2.5度,從而令轉向更加靈活。而在高于60公里/小時以上速度的時候,后輪轉向角度與前輪相同,提升高速穩(wěn)定性。海外新款5系的軸距為2968毫米,國產之后加長了140毫米,達到了3108毫米,為了適應國內路況,國產加長版也提升了離地間隙,這必然對操控性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
『左圖雙叉臂前懸掛 右圖帶主動轉向電機的后橋結構』
和7系、Z4以及5系GT一樣,新5系也裝備了駕駛模式選項裝置,稱為行駛動態(tài)特性控制系統(Dynamic Drive Control),通過擋把左側的按鈕,駕駛者可選擇三種動態(tài)模式:NORMAL、SPORT和SPORT+,該系統通過改變懸掛、傳動系統以及電子控制系統的狀態(tài)來表現出不同的駕駛感受。
NORMAL為日常駕駛模式,車輛會最大程度照顧到舒適性和燃油經濟性;SPORT運動模式又分為底盤和傳動系統兩個部分,在iDrive內可以設定二者各自獨立的進入運動狀態(tài)或同時進入運動狀態(tài);而在SPORT+模式下,除了運動化的地盤和傳統系統,車身穩(wěn)定控制也會受到限制,此時DTC啟動,電子系統允許車輛出現一定幅度的滑動;當然你也可以完全關閉車身穩(wěn)定控制,此時的535Li對于普通駕駛者來說就變得非常危險。
值得一提的是,寶馬還在新5系上運動了,“EfficientDynamics”高效動力科技,所謂的“EfficientDynamics”既不是一項技術,也不是具體的某個車型,它是寶馬的發(fā)展理念、發(fā)展戰(zhàn)略,包括很多具體的技術。遠到未來的氫能源動力汽車,近到柴油發(fā)動機都屬于寶馬高效動力理念的范疇。具體到這款車上,高效的直噴發(fā)動機、電子助力轉向、剎車能量回收以及低阻力輪胎等等都屬于高效動力范疇。但需要注意,我們測試的535Li由于考慮到發(fā)動機散熱問題,并沒有使用523和528上的智能降阻進氣格柵。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