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駕駛的這輛大7 SUV為2.2T頂配車型,技術人員對該車的動力進行了量產(chǎn)前的最后一次調教。不過從131kW的最大功率和275N·m的最大扭矩這兩個賬面數(shù)據(jù)來看,該車在動力調校上還是略顯保守。
大7的動力響應較為靈敏,駕駛員的加速意圖可以迅速的通過發(fā)動機的轉速變化得到反饋。在輕踩油門踏板時,你就可以聽到來自渦輪增壓泄壓閥所發(fā)出特有的“嘶嘶”聲,發(fā)動機所流露出的“心聲”也時刻激發(fā)著你的駕駛欲望。剎車踏板的整體力度偏軟,要想更快的降低車速,只得將踏板踩得更深。
在綿延起伏的山路上,這臺渦輪增壓發(fā)動機始終在賣命的工作著,渦輪的介入并不顯得突兀,而5速手自一體變速箱也積極的配合發(fā)動機做著自己的本職工作,同時兩者擁有很好的默契度,駕駛起來你會感覺到動力的輸出較為平順,但是算不上強勁,只能說剛好夠用。
在一段路況不錯,但同樣彎多狹窄的山路上,整個車隊將平均時速維持在50km/h左右,為了體驗更多的樂趣,我們將變速箱推到了手動擋的位置。當你用3000rpm以上的轉速來體驗它的動力性時,這個1.9噸的大家伙似乎變得輕盈了許多,動力輸出更為強勁。機械液壓式助力轉向無論在低速和高速都略顯沉重,在連續(xù)的之字形路段,方向的精準可以讓我準確的切入彎心,并快速出彎。
在快速的山路行進中,大7的底盤提供了有力的側向支撐,而入彎的極限更多的是受制于較重的車身和明顯的推頭現(xiàn)象。硬朗的底盤調教對路面的反饋較為純粹,可以給駕駛者帶來更為清晰的路感。不過這也犧牲了一部分的乘坐舒適性,對于這樣的表現(xiàn),難以用好壞來判斷,而在于你更傾向于哪個方面。
下面我再來說說大7的四驅能力,應該說這段泥濘的山路試駕比用一些設施來檢驗車輛的四驅能力更讓人體驗得真真切切。在泥濘的上山路上,我一直選擇前驅模式,當遇到一個坡度不是很大卻足夠濕滑的路段時,只靠前輪已不能拉動車輛前進。這時我切換到AUTO模式下,在給油的瞬間,四驅系統(tǒng)偵測到前輪打滑后將一部分動力分配給了后輪,此時能感覺到后輪在驅動車輛前進時,由于泥濘的路面導致車身產(chǎn)生小幅度的橫向擺動,而你要做的就是減小油門,讓動力更平穩(wěn)的輸出。而整個動力分配的過程大約會持續(xù)1秒鐘左右,系統(tǒng)的反應速度是令人滿意的。
在整個上山路段,新開挖的泥土路面加上雨水的侵擾,車輛的前進速度大大放慢,但是在這段路中,你只需將四驅系統(tǒng)選擇在AUTO或者LOCK狀態(tài),大7還是很好的完成了這些挑戰(zhàn),對于這樣一個體形龐大的SUV來說,它的表現(xiàn)著實超出了我的想象。
全文總結:
在這次幾乎80%以上為山路的試駕中,納智捷大7的操控性給我留下了較深的印象,對于一輛公路SUV來說,它有著較為硬朗的底盤調教,精準的轉向可以帶來更為得心應手的駕駛體驗。應該說它龐大的身軀還是影響到它的機動性,但是日常駕駛,即使是連續(xù)的上山路段,它的動力還是可以做到“有求必應”。與同價位比較熱門的如RAV4、CR-V等車型相比較,大7在安全、舒適性以及娛樂等配置上要全面領先對手,而且2910mm的軸距帶來的是更大的車內空間。然而對于那些十分在意動力性的消費者而言,大7恐怕難以滿足您的需求。當然如果您只求平穩(wěn)的駕駛,以及一個大空間來滿足全家人的出行需求,同時青睞于車輛上所配置的豐富實用的電子設備,那么納智捷大7是您非常值得考慮的一款車型。(文/圖/攝 汽車之家 馮景毅)
相關鏈接: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