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原創(chuàng)試駕] 雖然說雷克薩斯品牌向來散發(fā)的氣質都是溫文爾雅的暖男型,但在ES這個車系上,雷克薩斯的“匠人”們卻顯現出一絲固執(zhí)甚至帶有些許偏執(zhí)的任性。近年來,幾乎所有新車在進行宣傳時都或多或少的希望往運動、操控方面沾點邊。或許是激情四射的年輕人逐漸成為了汽車市場的主力消費群體,又或許是澎湃的動力、堅若磐石的懸架支撐更為討好人……So what? 雷克薩斯ES似乎始終堅持著在這一方面決不妥協,致力于將乘坐舒適性做到極致。另一方面,在各大廠商更傾向于使用渦輪增壓發(fā)動機替代自然吸氣發(fā)動機時,雷克薩斯卻依舊不遺余力地推廣混合動力環(huán)保理念,當然這也是“匠人”們任性的另外一個點。
由于我的同事在先前已經對新款ES寫了兩篇非常詳盡的靜態(tài)實拍,因此本文我先從它的動態(tài)表現和大家聊聊。如果錯過了前兩篇文章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的圖片進行閱讀:
■ 動力組合:2.5L自然吸氣發(fā)動機+電動機+CVT變速器
我們試駕的這臺ES300h尊貴型(下文簡稱ES),它搭載的還是老款上所配備的那臺2.5L自然吸氣發(fā)動機以及一臺鎳氫電池組電動機,汽油發(fā)動機的最大功率為160馬力,峰值扭矩213牛·米,而電動機的最大功率則為142馬力,峰值扭矩達到了270牛·米,與之匹配的是一臺E-CVT無級變速器。
另一方面,新款ES取消了原先的V6 3.5L車型,保留了2.5L(ES250)以及2.5L混動(ES300h),此外還新增了一臺搭載2.0L自然吸氣發(fā)動機的車型。相信不少朋友和我一樣,對于2.0L車型的表現非常好奇,不過可惜的是本次試駕會廠商并未提供2.0L試駕車,我們只能期待之后的測試車快點到來了。
此外,ES是一臺前置前驅車型,這與部分混合動力車型習慣以發(fā)動機驅動前輪,電動機驅動后輪從而形成四驅不同。底盤方面,ES配備前麥弗遜式獨立懸架+橫向穩(wěn)定桿,后獨立雙連桿麥弗遜滑柱式帶橫向穩(wěn)定桿。正如文章開頭所說,這樣的結構就是為了提供最佳的乘坐舒適性與平穩(wěn)性。
■ 駕駛感受:一如既往的好開,也一如既往的“無聊”
踩住剎車,按下啟動按鍵,傳統汽油車在發(fā)動時的抖動以及噪音并沒有如期而至,悄無聲息點亮的儀表盤以及“Ready”標識告知你現在可以掛D擋走起了。正常力度踩下油門,車輛即可憑借電動機安靜地往前劃動,整個過程是如此的恬靜。
當然,這套鎳氫電池組的容量并沒有很大,在純電模式下僅可行駛4公里,并且還得溫柔地踩著油門,油門踩重了或是時速過快,發(fā)動機都會立馬介入參與動力輸出。因此,如果你希望在ES找到類似特斯拉那恐怖的電動機瞬間峰值扭矩輸出只能說抱歉了。
實際上,在剛駕駛這臺ES300h時我會好奇于現在還剩多少電量,什么時候該發(fā)動機介入充電了?但請相信我,只要你開了10分鐘左右,之后你絕不會再去考慮這些無關緊要的問題,畢竟此類問題對于正常駕駛根本不會產生任何影響。此外,汽油發(fā)動機在介入時的動作也非常輕柔,除了發(fā)動機艙中會傳來聲音之外,絲毫多余的震動也沒有,當然這僅限在行進過程中。停車時的發(fā)動機啟停抖動以當今的技術尚無解決辦法,當然這也并不會讓人反感。
ES的方向盤非常輕盈,雖然它是一臺視覺效果非常厚重的中大型車,但駕駛起來可謂沒有任何難度,即便是女生,倒車挪庫也不會有任何壓力。而在動力表現方面,ES雖然無法帶給你多么強烈的推背感,但提速還算輕快,油門響應也符合預期。
當然這僅限在NNORMAL以及SPORT模式下,一旦當你將駕駛模式旋鈕調至ECO,車輛會盡量使用電動機作為驅動力。這在儀表盤左側的能量輸出表上也能得到清晰的體現,只要不是突然猛踩油門,指針并不會上翹至POWER區(qū)間內,此時能獲得最好的燃油經濟性,但是油門響應也隨之變得異常拖沓。
在ECO模式下,超車會變得有些費勁,電腦程序始終在猶豫是不是要將發(fā)動機介入工作,提速也會變得拖泥帶水,所以在這時我還是覺得不要折磨自己了,用NORMAL或是SPORT模式駕駛吧!然而這兩種模式在動力輸出感受上的差異真的微乎其微,實際上它更大的意義在于儀表盤左側由能量輸出表變換為了傳統轉速表,即便在SPORT模式下,只要電池組有電,還是能夠依靠純電力進行驅動,此時轉速表指針將指向刻度“0”。
底盤表現方面,作為一臺主打舒適性的車型,ES的懸架能夠過濾掉不少路面信息,對于乘客來說這是好事,但對于駕駛者來說卻顯得有些“無聊”了。另一方面,ES的懸架并不是那種極度松軟的類型,雖然能吸收細微的震動,但在駛過坑洼路面時,車內還是能明顯地感受到沖擊,值得表揚的時,即便在這樣的情況下,車身多余的彈跳幾乎沒有,乘客也不會有很強的縱向拋離感,優(yōu)秀的懸架調校能力可見一斑。
如果主觀的來總結ES的駕駛體驗,那就是如果你開著它從A地到B地,無論路程長短,你都不會覺得有多累,它的動態(tài)表現也不會給你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等到了B地再回想這一路開車的感受或許你根本就無從說起。如果作為乘客,你可以安穩(wěn)地在路途中睡個覺,玩玩手機,甚至看個電影,完全無需擔心也不會感受到任何由于車輛調校給你帶來的不適。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