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專業(yè)評測] 求學十余載,高考成績就是對你最好的檢驗,努力也好、荒廢也罷,都會體現在分數上。而一款車的誕生也和學生生涯頗為相似,當它都準備好之后,等待的將會是消費者的檢驗。
要是想想這幾年一汽-大眾都干了什么的話,好像除了對現有車型進行改款換代之外,就沒有什么大動靜了,上一次有新車還要追溯到六年前的CC。再看看南邊的兄弟上汽大眾,遠有朗行朗境、凌渡,近有輝昂,這么一比,也該有所舉動了。
個性化的外型是蔚領的一大賣點。厭倦了一程不變的人們,希望自己的車不要爛大街,不要被人看一眼就忽略掉。蔚領介于兩廂車和旅行車之間的造型足夠抓人眼球。
● 關于車身造型和后備廂
后備廂也是這輛“跨界旅行車”的一大賣點,首先,常規(guī)空間就比一般的兩廂車要大,為589L,擴展后更可以達到1507L。關于它的擴展能力,也就是第二排座椅4/6放倒的功能,彎彎有話說。
上面是蔚領幾個賣點中的兩個:外觀和后備廂。之前我們已經對它進行了詳細的靜態(tài)體驗,有興趣的朋友不妨點擊鏈接閱讀。下面進入動態(tài)部分,包括一段offroad體驗。
● 動力系統(tǒng)
蔚領還是基于PQ34平臺打造,動力系統(tǒng)也是EA211 1.4T發(fā)動機配DQ200 7速干式雙離合變速箱的組合,最大功率131馬力,最大扭矩225!っ,熟悉大眾的朋友估計都能把這倆數字背出來了。
● 駕駛感受
雖然是一款新車型,但從啟動開始就沒有任何陌生的感覺,不管是熟悉的內飾,還是略微沉重的油門踏板和轉向力度,這還是一輛我們熟悉的、印象中的大眾。
EA211 1.4T發(fā)動機相比之前的EA111,最大功率保持不變,最大扭矩有5!っ椎脑鲩L,并且峰值扭矩的輸出區(qū)間也從1750rpm提前到1400rpm。從賬面上看這些提升對于車輛的動態(tài)響應會有所改善,但實際體驗下來感覺并不明顯,低扭輸出依舊有些薄弱,再加上變速箱在D擋時更樂于把轉速控制在2000rpm以內,所以起步或者超車的時候腳底下必須多使點勁兒。
S擋和D擋有著截然不同的表現,這也是大眾車型一貫的特點,時刻保持在2000rpm以上的轉速才是激發(fā)這臺發(fā)動機潛能的催化劑,雖然談不上多犀利的提速、多強的推背感,但也足夠活潑。難能可貴的是發(fā)動機在高轉速時的噪音并不大,風噪也有著很好的控制,相比之下路面上小石子撞擊底盤的聲音就顯得過于明顯了,還有不小的提升空間。
7速干式雙離合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跑起來的表現沒得挑,和發(fā)動機的匹配成熟,擋位選擇的邏輯合理,降擋時干脆利落的痛快勁兒也是不少人喜歡它的原因。但低速行駛時的抖動和1、2擋之間切換時的猶豫不決也是這臺變速箱一直要面對的不足。
懸架初段的支撐夠扎實,小振動的過濾比較徹底,遇到大起伏時也沒什么多余的彈跳,舒適性有保證。
在應付爛路的時候也不能拿它當SUV,雖然它增加了跨界元素的套件,也提升了一點離地間隙,但它的骨子里還是一款轎車,它只是讓我們在通過一些非鋪裝路面的時候不用過多的擔心被拖底。蔚領的懸架在鋪裝路面的表現能夠讓人基本滿意,但在面對較大或者連續(xù)的顛簸時多少還是有些力不從心,但整體看我覺得這就夠了,畢竟它也只是一輛跨界車。
● 簡單offroad體驗
離地間隙132mm這個數據,比一般的轎車都會高一點,它有什么用處呢?當然是更好的通過性。如果把它當成一輛旅行車來使用,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難免會遇到修路甚至尚未建設鋪裝路面的地段。這時,更好的通過性就派上用場了。
我們駕駛蔚領走過了不少非鋪裝路面,有些是大晚上找路誤入的,天太黑沒拍照片。蔚領給我的感覺是明顯能比一般轎車給人更強的信心,因為有一些看起來過不去的小坑和車轍并沒有難倒它,如果我們開的是一臺轎車,估計有些地方就過不去了,最起碼只能以更低的速度通過。
● 加速測試
雙離合變速箱的保護程序并不允許發(fā)動機拉高轉速起步,不撓胎、不抬頭,就這么溫柔的開了出去。度過保護階段之后的表現倒是不錯,一擋內幾乎都能維持0.5g的加速度,9.24秒的成績與出自同平臺的寶來、朗境相似,正常水平。
● 剎車測試
由于它的懸架整體調校為了向舒適性妥協(xié),所以在剎車測試的環(huán)節(jié)中,車身姿態(tài)保持的并不算優(yōu)秀。40.36米的剎車成績屬于合格水平,與主要競品相比多少還是有一點差距的,考慮到這是一臺只行駛了不到一百公里的全新車,可以接受,未來多磨合一些里程,剎車成績應該還能有一些提升。蔚領的剎車系統(tǒng)穩(wěn)定性不錯,連續(xù)10次測試之后沒有出現熱衰減現象,表現出了合資大廠在品質上的優(yōu)勢。
● 總結:
六年的時間等來了蔚領,平心而論它并沒有給我?guī)眢@喜,但換個角度想想,蔚領在造型上其實更加接近旅行版,這也是對于一種新車型的嘗試。更高的離地間隙讓它獲得了比轎車更棒的通過性。當它剛推出的時候,我總覺得它是一汽-大眾用來對抗朗境的,但是實際體驗后,發(fā)現它的后備廂空間更像是旅行版,而不是一款兩廂車,它的簡單越野能力讓它的定位更像大眾的alltrack車型。
國內消費者對于旅行車逐漸認可,一款更多功能的車型應該會受人喜愛。這次一汽-大眾也算是在這個級別的產品中嘗試的走出了第一步,對于這種做法我們應該給予認可。對于厭倦了傳統(tǒng)車型的消費者來說,它不失為一個新的選擇。當然,11月3日將要公布的價格至關重要,如果能以兩廂車或稍高一點的價格銷售,那它應該挺有市場的。(文/圖/攝 汽車之家 侯云峰 曹昊旻 畢婧圓 時睦華)
● 相關鏈接: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