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臺55 TFSI車型搭載的是一臺3.0TFSI渦輪增壓發(fā)動機,帶有48V輕混系統(tǒng),并配備了奧迪最新的B Cycle循環(huán)技術,與我們國內見到的奧迪A6L 55 TFSI是相同的,最大輸出功率達到340馬力,峰值扭矩為500!っ。不過傳動系統(tǒng)匹配的是8速手自一體變速箱,quattro全時四驅系統(tǒng)默認以40:60比例進行前后輪扭矩分配。
48V的意義自不用多說,除了車速55-160km/h支持發(fā)動機關閉慣性滑行40秒之外,它還與車上的許多傳感器連接,來實現(xiàn)更廣泛的功能。另外,它也會對車輛的燃油經濟性有一定幫助,我們按照國內的測試標準在歐洲路況下進行了實測,車輛平均速度為30km/h,路況包括城市擁堵路段以及高速,綜合行駛123.9公里后,實測車輛綜合油耗為10.1L/100km,與曾經我們在國內測試過的老款Q7 45 TFSI車型的10.9L/100km有所減少,當然這個數(shù)據(jù)也僅供參考,畢竟客觀條件存在差異,未來待國內新款奧迪Q7(參數(shù)|詢價)入市后,我們再來看看。
結合這套48V系統(tǒng)以及慣性滑行功能,我第一點想和大家聊的其實是這臺車科技配置提升帶來的更出色的動態(tài)體驗。我們出于工作需求當天駕車從慕尼黑與沃爾夫斯堡駕車往返,接近1200公里的路程,除了燃油經濟性的感受之外,基于自適應巡航為主的一系列主動駕駛配置真的令人記憶猶新。除去一般常見的自適應巡航、車道保持、主動剎車等功能外,新款奧迪Q7提供了城市輔助服務包以及長途旅行服務包來輔助駕駛員駕駛,通過雷達傳感器識別限速標識、變道標識、出口標識以及十字路口等等,與自適應巡航相結合,保證車輛適中處于合法、安全的范圍內正常行駛。
很簡單的一個功能且給人感觸很深的是,行駛在德國不限速的高速公路時,車輛會按照設定的時速來進行最快速度行駛,車輛系統(tǒng)會結合導航數(shù)據(jù)以及路牌的實際情況,來提前判斷前方道路的情況,如果幾公里外為限速路段,車輛會提前開始預警減速,保證平緩的到達限速牌位置時,降低至限速速度,一旦取消,車輛會立刻識別后開始恢復車輛最高時速。除此之外,在城市道路中行駛時,車輛也會在十字路口車輛交匯時,判斷側方來車,保證車輛的安全?梢哉f這些功能確實實打實的直接幫助到駕駛員降低風險,特別是對于長途高速行駛有了更有利的保障。
另外一點明顯的提升來自于行駛質感與品質,首先全車的NVH噪音控制有著更進一步的提升,尤其是發(fā)動機噪音、底盤噪音都有更好的表現(xiàn),至于風噪當車輛速度高于100km/h時,會由于車身風阻較大而明顯一些,其余狀態(tài)下都被控制的很好。另外一點就是行駛的厚重感十足,不再像老款車型那樣有種輕飄飄的感覺,喪失了一些中大型SUV應有的沉穩(wěn)勁兒,車輛行進時會穩(wěn)穩(wěn)的壓在地面上,給人很踏實的感覺?諝鈶壹芩鶐淼氖孢m度與對于路面顛簸的過濾仍舊出色,基本讓你感受不到車輛行駛的路感,長途無論駕駛還是乘坐最起碼不會累、也不會煩。
駕駛感受層面的提升不僅來自于整體設定,也得益于硬件的提升。新款奧迪Q7明顯在操控上更加穩(wěn)定,方向盤手感也不再像以往奧迪那種吃不住勁的感覺,不僅隨著速度的變化它會變得非常緊致,日常駕駛時的轉向手感也變的沉了一些。新車配備了全輪轉向系統(tǒng)以及主動側傾穩(wěn)定系統(tǒng),后者我們曾在包括奧迪Q8、SQ7以及賓利Bentayga等車型上見到過,這些基于48V系統(tǒng)帶來的功能,都為車輛駕駛感受層面帶來提升,但要說提升的度有多大,我倒是挺期待未來國內版本在麋鹿測試中的實地表現(xiàn)。
最后一點我們再聊聊動力系統(tǒng)的感受,其實這一部分我之所以放到最后,實在是因為這套動力系統(tǒng)的實際感受也有些向著車輛定位在靠攏,不像我國內試駕過的A6L 55 TFSI有著那么兇猛的表現(xiàn),就像新款奧迪Q7整體厚重感的提升一樣,這套3.0T+48V在這臺車上動力儲備足夠,但表現(xiàn)并沒有太明顯的爆發(fā)力,當然在運動模式下全油門還是會有推背感,但動力輸出的整體感覺還是偏笨重的類型,包括油門踏板、剎車踏板的力度反饋也偏沉重,這點是有點出乎我的意料的。官方公布的55 TFSI車型0-100km/h加速時間為5.9秒,而我們實測的成績?yōu)?.0秒(還是配備冬季胎),估計這個加速成績或多或少也說明了這套動力系統(tǒng)在新款奧迪Q7上的調校變化。
全文總結:
我對于這臺新款奧迪Q7給予肯定的態(tài)度,只是一個中期改款車型,但帶來的變化不僅從外到內,甚至包括行駛品質、駕駛感受也順應有了提升,這些點對于奧迪Q7的競爭力提升自然會有很大的幫助,畢竟它要面對的是換代后的寶馬X5、奔馳GLE這些換代對手。但它的缺點我認為與奔馳GLE有些類似,“越改越小”,尺寸不小但視覺看起來縮小,欠缺部分作為中大型SUV產品的那種硬氣勁,當然我也明白各花入個眼的道理,畢竟一些視覺元素的增加還是要給予肯定。總之,我挺期待這臺車盡快投放國內市場,如果再加上奧迪一直主打的價格牌,還真別說,吸引力絕對有。(文/圖 汽車之家 周宇軒 協(xié)助/張可 梁奇 張益嘉)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