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產(chǎn)版ID.3道路試駕
踩下剎車踏板,將液晶儀表右方的擋位旋鈕擰至“D”擋,松開右腳,ID.3便開始前進了。在電動機工作的細微聲音伴隨下,我們開出一小段距離便馬上感受到了它順滑的動力表現(xiàn):響應敏捷且后勁十足,而且毫無換擋所帶來的動力中斷,這就是電動車的魅力所在了!
我們重新回到駕駛的話題上,ID.3所能提供的優(yōu)秀行駛品質(zhì),甚至讓那些全新高爾夫8的鐵桿粉絲們重新陷入沉思。我們駕駛的這輛車以一臺最高功率204Ps,峰值扭矩310N·m的永磁同步電機驅(qū)動,驅(qū)動輪幾乎不存在打滑的情況,即使激烈加速也絲毫不會發(fā)生扭矩轉(zhuǎn)向:ID.3是一輛后驅(qū)車!就如向甲殼蟲致敬一般。
因為ID.3在地板下方安裝了動力電池,所以其坐姿會比高爾夫8要高一些,車頂也相應變得更高,這本應會增加它在彎道中的側(cè)傾,但事實上并沒有:在后橋上,和電機以及單擋變速箱融為一體的全新多連桿后懸架,與同樣是全新設(shè)計的前懸架協(xié)同工作,為ID.3提供了足夠的行駛舒適性和抓地力。功率電子單元也位于后部,而12V電氣系統(tǒng)、空調(diào)壓縮機以及熱交換模組則處于車頭位置。
LED技術(shù)讓Klaus Zyciora所說的成為了現(xiàn)實:ID.3不僅以格調(diào)滿滿的“眨眼”燈光來迎接或送別車主,內(nèi)飾的多彩LED燈光組合也可以配合多媒體系統(tǒng)與車內(nèi)乘員互動。
這款在配置上性價比很高的First Edition首發(fā)版本售價約40000歐元(德國售價,約合人民幣32萬元),而高配版本車型售價約50000歐元(約合人民幣40萬元)。自2021年起,可自由選裝配置的車型起售價會在35000歐元(約合人民幣28萬元)。當然售價是不封頂?shù),例如將?021年末推出的頂配ID.3,“身懷”超過300Ps動力以及四驅(qū)系統(tǒng)的它肯定會不便宜。
視線回到國內(nèi),除了進口版大眾ID.3(參數(shù)|詢價)外,上汽大眾、一汽-大眾還會將ID.4進行國產(chǎn)。在前者體系下,該車或?qū)⒈幻麨镮D.4 X;在后者體系下,該車將沿用ID.4的命名。相信在上海安亭工廠以及MEB模塊化平臺的幫助下,我們未來會見到更多國產(chǎn)版ID.系列車型,想必大眾的電氣化戰(zhàn)略會很好地奏效。
總結(jié):
我們一直說,大眾ID.3定位和高爾夫相似,要做平民車型、大眾車型,但還有個殘酷的事實是,大眾汽車正在把資源向ID.3傾斜。高爾夫呢,以最新的第八代高爾夫為例,它似乎并沒有達到很多車迷的預期,也許并不是大眾沒有能力將它做到更好,而是ID.3誕生了,品牌要向電氣化轉(zhuǎn)型,資源傾斜了。也許屏幕前的你就是高爾夫鐵桿粉絲,也許你對第八代高爾夫有些許失望,但別絕望,也許大眾全新的純電動產(chǎn)品會讓你找到另一個方向。
大眾集團努力地想要在2025年前占據(jù)世界電動車市場的頭把交椅,集團旗下的各個品牌都以不同的電動模塊化平臺作出了回應,大眾汽車以MEB平臺打造出了它的首款產(chǎn)品ID.3。至此,大眾還并不是一個電動車品牌,而且在未來的很多年內(nèi)也不會是,目前汽車產(chǎn)業(yè)的盈利方式主要還是來自于內(nèi)燃機汽車。這場電動化的巨大轉(zhuǎn)變能否順利進行,很大程度上取決于ID.系列是否能獲得成功。在這方面,大眾還將面對很多的挑戰(zhàn)。(作者:Juergen Zoellter;拍攝:Markus Heimberg;編輯/信息完善 尤冬青)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