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yè)] 2019年1月8日,一年一度的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International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簡稱CES)在美國拉斯維加斯開幕。這不僅是世界電子消費產品的盛宴,也是未來科技動態(tài)的風向標,分分鐘讓你有“走近未來”的感覺。從1967年第一屆CES至今,CES已經有52年的歷史,從60年代的音頻設備、到70年代的電視機、到80年代無線電話再到90年代DVD、電子游戲、互聯(lián)網,CES引領了一次又一次技術消費的革命。
而從近幾年開始,汽車成為CES前沿科技的一員,“自動駕駛”、“人車交互”、“互聯(lián)網造車”的熱度持續(xù)升溫,越來越多的車企也成為參展?。而在今年的CES開幕之前,我們先盤點一下過去三年車企在CES上立了哪些flag,現(xiàn)在進展如何?比如說,F(xiàn)F曾在CES展上風頭無兩,現(xiàn)在卻深陷負面泥潭。立flag真的需要勇氣,今年參展的車企們可要量力而行呀~~
●2016 CES:BBA的flag還未實現(xiàn),F(xiàn)F一度風頭強勁
在2016年CES上,寶馬發(fā)布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創(chuàng)新展品,讓CES與汽車緊密綁定。其中包括BMW i Vision Future Interaction概念車的發(fā)布更是成為當年CES中媒體爭相報道的熱點之一。
BMW i Vision Future Interaction概念車基于此前的寶馬i8 Sypder Concept敞篷概念車打造,外觀設計上延續(xù)了i8的科幻與個性,選用了諸多創(chuàng)新材質并具備AirTouch手勢控制、語音互動等功能,車速、限速或導航信息等最重要的數據可以投射到前風擋玻璃上,并為駕駛者提供目前尚未進入其視野范圍內的有關前方道路車輛或對面來車的信息,以便駕駛者提前應對所有可能的交通狀況。此外,寶馬還推出了“物聯(lián)網”理念,通過利用開放式移動云,將車輛與智能家居系統(tǒng)融合,展示一些典型的日常生活情境。
不過自CES火爆后,BMW i Vision Future Interaction概念車并沒有太多落地消息。直到2018年6月,寶馬董事會成員Klaus Froehlich在接受海外媒體對話時表示,具備自動駕駛功能的i系列電動車有望在2021年推出。寶馬i系列汽車生產部門已從4月份起重整旗鼓,全力投入到自動駕駛汽車的研發(fā)工作中,這個全新的項目名為“Project i Next”。
此外在2016年的CES上,寶馬還展示了一項與新能源所息息相關的實驗項目——Light & Charge路燈充電樁,該項目早在2015年對外發(fā)布,Light & Charge充電方案有兩個重要的功能:照明和充電。該路燈會根據日照來決定燈光亮度,在深夜時燈光也會自動變暗,在沒有行人或車輛接近時還會自動關閉。在充電方面,寶馬的計劃是該充電樁能夠兼容其他品牌的電動車。當時寶馬稱Light & Charge路燈充電樁將會在德國慕尼黑、英國牛津和美國洛杉磯的全部街道上進行擴展,并在倫敦和柏林等多個大城市悉數推廣。不過事實上早在2014年10月底,中國北京的京密北路東段上,首批路燈充電樁“上崗”運行,但顯然,時至今日此項目在全球范圍并未有效普及,寶馬近來鮮少提及路燈充電樁項目,開始與充電運營商達成合作,大力推廣公共充電樁項目。
在2016 CES展上,大眾正式發(fā)布了BUDD-e概念車,新車采用大眾最新的MEB電動車平臺打造,同時還應用了手勢控制、e-Mirror等多項新技術。采用了極簡的設計風格,副駕駛座椅向后,而后排沒有采用傳統(tǒng)座椅,更像是放入了一套“沙發(fā)”,同時車內幾乎沒有使用傳統(tǒng)的按鈕和旋鈕,而是整體采用了多塊大尺寸的液晶屏,該車還配備了e-Mirror電子后視鏡,新一代的人機交互界面、新多功能方向盤,并可以將內部的氛圍燈進行個性化設定。
據大眾表示,這款車的車門是能夠通過觸摸和手勢控制的,當你說一些指示的時候,這款車能夠識別語音并進行相應調整。例如當后排某位乘客說“將溫度升高一些”的時候,該系統(tǒng)還能夠識別這位乘客的座椅位置,并將他所在的這個區(qū)域溫度進行調整。此外,該車還能夠和家里的智能設備高度互聯(lián),當車回到家的時候可以自動打開空調或燈光。當時大眾表示該車最高時速可到150km/h,純電最大續(xù)航里程能夠達到600公里。一次充電到80%只需要15分鐘。
而最近的消息則是在2016年4月,大眾攜BUDD-e概念車正式在國內亮相并計劃于2020年量產,看來這個flag立了4年才有望看到結果。據悉該車最高時速可達150km/h,滿電狀態(tài)下續(xù)航里程為337英里(約542公里),并未達到之前說的600公里以上。
奧迪在2016年CES上對外展示了最新的人機交互系統(tǒng),同時公布了e-tron quattro概念車的動力信息和未來量產的規(guī)劃。而在美國時間2018年09月17日,奧迪e-tron quattro正式發(fā)布,該車是奧迪首款電動SUV,采用電動車平臺打造。同時官方宣布了其在美國市場的售價:7.48-8.67萬美元(約合人民幣51.33-59.49萬元),目前來看奧迪的flag推進的還是較為順利。
在2016 CES展上,F(xiàn)araday Future(簡稱“FF”)風頭可是相當強勁,首款概念車——FFZERO1正式亮相,該車是樂視與Faraday Future聯(lián)合打造的,最大功率將超過1000馬力。該車的車頂由一整塊玻璃制成,而在尾部則配備了一塊豎直的透明擾流板,外形非?犰。而在2016年4月23日北京車展開幕前,F(xiàn)araday Future在中國首發(fā)了FFZERO1概念車。
此外在這一年的CES上,阿斯頓·馬丁與樂視合作打造的Rapide S樂視互聯(lián)概念車正式發(fā)布,新車最大的特點是搭載了由樂視打造的車聯(lián)網系統(tǒng)。這也是繼2015年12月3日阿斯頓·馬丁與樂視共同宣布簽署研發(fā)合作伙伴諒解備忘錄以來雙方合作的成果體現(xiàn)。顯然,當時的FF與樂視是CES上的明星,但現(xiàn)如今雙方卻在經歷持續(xù)風波后,仍未走出泥潭。
此外福特方面,其在2016 CES電子消費展上宣布將擴大其自動駕駛技術測試車隊至現(xiàn)有車隊的三倍規(guī)模,使其成為行業(yè)內最大的測試車隊。而在2018年7月,福特汽車更是宣布成立自動駕駛汽車子公司,并預計到2023年底前投入40億美元用于自動駕駛汽車相關業(yè)務的發(fā)展,其中包括對人工智能初創(chuàng)公司Argo AI的10億美元投資。根據福特汽車公司發(fā)布的《福特汽車自動駕駛發(fā)展報告》顯示,其將于2021年在美國市場推出第一款量產版全自動駕駛汽車(具備SAE美國車輛工程協(xié)會定義的L4自動駕駛能力,該車將沒有方向盤、油門及剎車踏板),并率先用于商業(yè)運營,主要服務網約車和物流運送領域?梢姼L刈詮脑贑ES上立了自動駕駛flag后,還在持續(xù)推進這一目標。
而起亞也在2016年CES上發(fā)表聲明,計劃在2030年銷售全自動駕駛汽車,并推出Drive Wise自動駕駛汽車品牌。起亞表示Drive Wise是該公司高級駕駛輔助系統(tǒng)的一個說法。像主動巡航控制、緊急制動剎車等自動技術都會被應用于起亞公司推出的自動駕駛汽車。起亞公司計劃在2018年之前投入20億美元來快速跟進自動駕駛汽車的研發(fā),并表示Drive Wise品牌的部分自動駕駛汽車產品將會在2020年上路。
而在2019 CES上,起亞汽車將借由“情緒化駕駛空間”互動展覽的形式,向大眾呈現(xiàn)一系列“后自動駕駛時代”新技術,該系統(tǒng)通過基于人工智能的生物信號識別技術,實時監(jiān)測并分析駕駛員的情緒狀態(tài),并根據評估結果潛在改變車內與人類感官相關的環(huán)境條件,從而使車輛空間實現(xiàn)優(yōu)化和個性化。而這顯然又是起亞立的一個新flag。
●2017 CES:車企扎堆立自動駕駛的flag,如今有人歡喜有人憂
2017 CES上自動駕駛技術云集,寶馬、FCA、大眾、福特、現(xiàn)代、法拉第、日產、豐田將帶著自己的汽車戰(zhàn)略和前沿科技悉數亮相。
首先,本田汽車公司對外公布了自動駕駛電動通勤車NeuV,同時還聲稱該車擁有“情感引擎”:它能夠和駕駛者進行情感溝通,讓不會說話的機器不再那么冷冰冰。這款概念車是由本田與軟銀旗下的Cocoro SB公司合作開發(fā),旨在設計一款能夠與車主進行情感交流并作出自主判斷的智能駕駛電動車。造型上像一個小盒子,輪圈的設計也較有科技感。
而在隨后的2017上海車展上,本田NeuV在國內正式亮相,官方定位這輛車主要為城市上班族打造,采用了一套純電動的動力系統(tǒng),此外還配備了自動駕駛功能,旨在將人工智能技術運用到汽車上。未來,本田還希望與其他科技公司合作,將人工智能系統(tǒng)與汽車進行一個更緊密的結合。但至此之后,本田NeuV在近來卻沒有更多推進的消息。
而2017年CES的一大熱點當屬Faraday Future旗下量產車FF 91正式發(fā)布。FF 91搭載了模塊化智能后視系統(tǒng),車輛外側的電子外后視鏡科技感十足且還擁有可拆卸設計,大尺寸的傳統(tǒng)后視鏡可以套在電子外后視鏡之上,在形成物理保護和具備傳統(tǒng)后視鏡功能的同時,也可以起到適應各國法律法規(guī)的作用。此外官方稱FF 91搭載了最先進的自動駕駛技術,車身前部和后部安裝有10個攝像頭,車身周圍分布有12個高精度傳感器、13個雷達以及一個3D激光雷達,可實現(xiàn)完全自主泊車等功能。
發(fā)布會當天, “盲購計劃”在Faraday Future官網正式開啟。用戶可在FF官網完成注冊專屬FFID,實時獲悉FF最新產品及活動信息,享受個性化定制服務。中國大陸地區(qū)用戶支付訂金人民幣50000元即可完成FF 91預訂,官方預計于2018年正式交付用戶。但兩年的時間過去了,F(xiàn)F的發(fā)展一波三折,賈躍亭也始終被輿論包圍,跟恒大更是半年內上演了牽手、鬧掰、和解、分家的戲碼。FF 91究竟何時能落地,仍未可知。
寶馬方面在2017年CES上延續(xù)了2016年的黑科技,i Inside Future(未來內室研究項目)正式發(fā)布,其中包括有多項寶馬新技術的展示:HoloActive觸控技術、懸浮式虛擬中控屏、個性化音效裝置以及后排折疊大屏幕等。此外,寶馬集團又發(fā)布了一款基于全新寶馬5系轎車開發(fā)的自動駕駛原型車。其整合了寶馬自動駕駛研發(fā)項目中的一系列成果,包括新的自動駕駛技術、自動泊車搭配自動駕駛技術以及寶馬最新的云端互聯(lián)技術等。雖然flag立了不少,但在黑科技引領性上,寶馬還是比較強的。
『寶馬i Inside Future(未來內室研究項目)』
而克萊斯勒旗下的MPV概念車型——Portal也在2017年的CES上正式亮相。新車的外觀采用了大量現(xiàn)代化設計,在動力方面采用純電動驅動和大量現(xiàn)代化設計,并搭載有第3階段的自動駕駛系統(tǒng)。據了解,Portal概念車的開發(fā)定義是探索連接在工作和家庭之間的“第三空間”。
而克萊斯勒Portal的最新消息則來自外媒的報道,據悉該款純電動車計劃于2020年開始量產,量產車型將基于在2017年CES上發(fā)布的Portal概念車打造。不過外媒推測新車并不會搭載概念車上可以實現(xiàn)L3級別的自動駕駛系統(tǒng)(概念車搭載了攝像頭、雷達、激光雷達以及超聲波技術等,可以實現(xiàn)L3級別的自動駕駛模式)。正所謂“概念很豐滿,量產很骨感”,這個flag貌似立不住了。
在2017年CES上,豐田CONCEPT-愛i概念車正式亮相。新車外觀造型極具現(xiàn)代化,并且搭載了名為“Yui”的先進人工智能系統(tǒng)。官方稱新車在SAE標準下能夠實現(xiàn)第5級別的自動駕駛(完全自動駕駛)。
外觀方面,豐田CONCEPT-愛i概念車采用了極具現(xiàn)代化的設計風格,“Yui”還可以逐漸學習不同用戶的情趣以及喜好,可以做出相應的反應。新車支持自動和手動兩種駕駛模式,可以實時監(jiān)控兩種模式下車輪后方所發(fā)生情況,保護駕駛員的行車安全。并且在SAE標準下,該車能夠實現(xiàn)第5級別的自動駕駛(完全自動駕駛)。
在今年的北京車展上,豐田帶來了CONCEPT-愛i概念車,繼續(xù)稱新車在SAE標準下能夠實現(xiàn)第5級別的自動駕駛,逐漸學習不同用戶的情趣以及喜好,可以做出相應的反應。但何時上線?目前還不知道。
現(xiàn)代方面在那一屆的CES上也發(fā)布了未來新能源車型計劃、自動駕駛車和可穿戴式機器人等,展示了現(xiàn)代汽車對未來生活的展望。即到2020年,現(xiàn)代品牌新能源陣營將進一步擴展,其中包含5款非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4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4款純電動車型以及1款燃料電池車型。此外現(xiàn)代還展出了現(xiàn)代IONIQ自動駕駛汽車,該自動駕駛車以現(xiàn)代IONIQ車型為平臺,F(xiàn)代官方稱該車可實現(xiàn)完全自動駕駛。
不過事實上,現(xiàn)代汽車的這個flag已經有了階段性成果。在2018 CES上,現(xiàn)代氫燃料電池車Nexo發(fā)布,而在2018北京車展上,現(xiàn)代Nexo車型的自動駕駛版本也展現(xiàn)在中國消費者面前,新車采用氫燃料電池驅動,NEDC工況續(xù)航里程可達500英里(約合805公里)。其中Nexo自動駕駛版增加了自動駕駛所使用的雷達、傳感器等,另類的造型也較為突出,分體式的車燈設計,類似于倒紡錘形的格柵,都具備足夠的視覺沖擊力。
此外,現(xiàn)代旗下專注于汽車導航和制圖的子公司現(xiàn)代Mnsoft也與AI創(chuàng)業(yè)公司Netradyne合作,為下一代汽車開發(fā)高清地圖,助力現(xiàn)代汽車自動駕駛的推進。而三星電子、現(xiàn)代與韓國電信公司(KT)也在聯(lián)合推進5G網絡技術和自動駕駛技術,現(xiàn)代汽車對于自動駕駛的布局也是下了一盤大旗。
而在2017 CES上,大眾正式發(fā)布了全新的數字座艙概念產品,展示了3D技術、視覺追蹤以及增強現(xiàn)實(AR)技術在車內的應用。
這個全新的數字座艙中包含有兩塊較大尺寸的液晶顯示屏,兩個屏幕通過位置的前后創(chuàng)造出3D的效果,更利于駕駛員接受屏幕的信息。對于視覺追蹤技術,當駕駛者的眼光沒有聚焦在顯示屏上時,該系統(tǒng)會減少顯示的信息量,盡最大可能不影響駕駛者。不過相比落地計劃,這一概念產品的作用更在于對未來科技的探究和嘗試,突出汽車科技的趣味性和新鮮感。
除了以上盤點的車企之外,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也在2017年CES上發(fā)布了未來智能汽車規(guī)劃方案,宣布與百度在智能汽車領域展開戰(zhàn)略合作,隨后,北汽新能源旗下LITE自動駕駛汽車已通過北京市自動駕駛測試牌照能力評估項目,并于2018年4月26日正式獲得自動駕駛汽車上路測試牌照。
●2018 CES:中國勢力“承包”CES,車企立flag更加謹慎
2018年中國汽車勢力在CES上成為焦點,傳統(tǒng)代表奇瑞之外,新勢力拜騰、新特、小鵬接連出場,而在立flag上,車企們顯然不再像去年那邊張口就談“自動駕駛”,而是更愿意去分享一些規(guī)劃。美國時間2018年1月7日,BYTON拜騰在拉斯維加斯正式發(fā)布了旗下首款概念車BYTON Concept,該產品采用富于科技感的全新設計語言及創(chuàng)新的智能人車交互系統(tǒng),定位是為共享出行和自動駕駛時代而生的智能純電動SUV。
『BYTON M-Byte Concept』
根據拜騰方面最新計劃,拜騰首款電動SUV目標將于2019年底正式量產。目前,拜騰正在南京建設符合工業(yè)4.0標準的智能制造基地,工廠主體已經基本完成封頂,正在陸續(xù)進駐設備。整車測試工作也已經全面開展,已試制完成的近百臺樣車正陸續(xù)投入一系列測試項目當中。據悉,拜騰將于2019年1月再度亮相CES,并公布關于首款量產車型BYTON M-Byte的最新信息,包括全新的前排設計和更多智能交互技術。
而另一家造車新勢力新特汽車全球戰(zhàn)略布局以及品牌也在2018年CES期間正式發(fā)布。雖然知名度、影響力尚不能與一些高調的造車新勢力相比。但是新特背后有地方政府的支持和中國一汽的代工,實力也不可小覷。2018年8月30日成都車展期間,新特旗下首款車型新特SITECH DEV 1上市,而在2018年12月27日,第4000臺新特SITECH DEV 1量產車正式在長春一汽工廠2號廠總裝車間下線,這也意味著新特汽車2018年度的4000臺量產目標已經達成。
此外,中國造車新勢力代表之一小鵬汽車也在2018年CES上發(fā)布了2.0版量產車型,并為新車命名為G3。新車定位一款純電動緊湊型SUV,相比1.0版本來看,該車采用了更為激進的設計風格,前后燈組造型也更前衛(wèi)。2018年12月12日,小鵬汽車G3正式上市,補貼前售價區(qū)間為22.78-25.78萬元,而補貼后統(tǒng)一售價為13.58-16.58萬元。據小鵬汽車官方介紹,2018年底其已在北上廣深杭等十多個城市簽約布局了超過100座超級充電站,并計劃于2019年春節(jié)前夕投入使用30座。小鵬汽車董事長兼CEO何小鵬去年年底也對媒體公開表示,小鵬汽車G3的訂單情況較好,整體訂單已經超過10000輛。同時,小鵬汽車位于北京、廣州、深圳、東莞、武漢、杭州六城的體驗中心也在2018年12月27日正式對外營業(yè)。
除了這幾家中國造車新勢力,在2018年的CES上,奇瑞發(fā)布了基于艾瑞澤5打造的自動駕駛汽車。該車型搭載百度Apollo 2.0系統(tǒng),覆蓋了自主巡航、車道保持、自主變道以及自動駕駛人機交互系統(tǒng)等首期功能,并計劃在2020年達到L3級別自動駕駛技術的量產狀態(tài)。全車裝配有9個攝像頭,4個毫米波雷達和12個超聲波雷達,共同組成360度傳感器系統(tǒng)。百度表示將與奇瑞在2020年實現(xiàn)量產L3級別自動駕駛汽車的能力。目前距離奇瑞2020年落地這一flag仍有時間,反而是奇瑞股改的消息,現(xiàn)在更加受到業(yè)內的關注。
而在國外車企方面,豐田官方在2018年CES上展示了e-Palette Concept概念車型,并提出“移動盒子”的全新概念。豐田希望未來在自動駕駛技術的加持下,該車能夠成為公共出行工具,其會搭載各種設備來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各種需求,例如配送快遞/外賣以及移動辦公室等。當時官方表示該車將于2020年在東京奧運會上開始試運營。
而據最新外媒報道,豐田e-Palette自動駕駛電動車的確將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期間運送運動員,豐田的這個flag目前來看是要實現(xiàn)了。
在2018 CES上,起亞極睿EV概念車(Niro EV)也正式亮相,并立下了截止2025年將推出16款新能源車型的flag。隨后在2018年6月,起亞在韓國釜山車展上亮相了極睿EV,并公布了更多動力參數。新車提供兩種不同電池容量的車型,分別為39.2kWh和64kWh,最大續(xù)航里程分別為240km和380km。64kWh的車型使用100kW快速充電器可以在54分鐘將電池電量充到80%,不過具體何時推出,起亞方面并未明確時間表。
在2018消費電子展(CES)上,梅賽德斯-奔馳發(fā)布了其全新的多媒體交互系統(tǒng)。據悉,全新的交互系統(tǒng)將增加觸摸屏操作、智能語音助手等功能,同時,該系統(tǒng)還將增加更多3D顯示效果,F(xiàn)場展示的車型是現(xiàn)款S級Coupe,未來該系統(tǒng)有望率先使用在奔馳新一代A級上,并推廣到更多產品上。
梅賽德斯-奔馳還為新的交互系統(tǒng)升級了全新的語音助手。通過語音識別,系統(tǒng)可以為用戶提供例如生活類、交通類等一系列服務。新系統(tǒng)還可以記錄用戶使用習慣,以達到更為精準的用戶服務體驗。事實上,車企布局語音交互已經不是新鮮事,而奔馳的這一語音助手是否能給用戶帶來全新的體驗才更加重要。
在2018消費電子展(CES)上,F(xiàn)isker旗下電動跑車EMotion車型正式發(fā)布,該車最早于2016年就發(fā)布過官方圖片,不過實車與此前的官圖對比仍有變化,例如為增加前部傳感器,前進氣格柵位置的造型進一步增大。除此之外,新車令人最印象深刻的是它的開門方式,新車采用了剪刀門+鷗翼門的設計,全部打開后視覺效果較為驚艷。
而去年8月,F(xiàn)isker宣稱其自主研發(fā)的固態(tài)鋰離子電池將于未來數月內開始量產,據悉這款電池有可能搭載在電動跑車Fisker EMotion上,使該車實現(xiàn)充電9分鐘便可以增加125英里(約201公里)續(xù)航里程的能力。不過Fisker這一flag立的還是遙遙無期,未來數月也是且等了。
在2018年CES上,豐田也正式發(fā)布了最新版本的自動駕駛車。該車是搭載豐田3.0版本自動駕駛平臺的雷克薩斯LS 600hL,裝備有激光雷達,雷達和攝像頭陣列。豐田表示該車型搭載的3.0版本自動駕駛平臺與之前版本相比能夠更好地感應到黑暗中的物體以及較小的物體,比如兒童和道路碎片。搭載該系統(tǒng)的測試車可以對四周半徑為200米范圍內的物體可以進行識別,并且能對行人進行360度識別。據悉這輛雷克薩斯LS 600hL將傳感器和攝像頭都融入了車體內,而不是簡單的外掛附件。但該車具體應用落地尚未有進一步消息。
而在2018 CES上,日產汽車則妥妥展示了一項黑科技:“腦控車(Brain-to-Vehicle,簡稱B2V)”技術,該技術可使車輛具有解讀駕駛員大腦所發(fā)出信號的能力,重新定義人與車輛之間的互動。
據悉,日產汽車研發(fā)的這項“腦控車”技術,是全球首個該技術領域內的研究成果。該技術只需駕駛員佩戴一個可以監(jiān)測大腦電波活動并自動進行系統(tǒng)分析的設備,它能夠利用大腦解碼技術來預測駕駛員行為,并將駕駛員的反應更加快速地傳達給車輛,使車輛根據駕駛情況的變化不斷做出相應的調整。例如,以比人工操作提前0.2至0.5秒的速度轉動方向盤,或者減慢車速,而駕駛員幾乎覺察不到整個過程。此外,通過檢測和評估駕駛員的不適感,該人工智能技術還可以在自動駕駛模式下調整駕駛配置和駕駛方式。作為一項新技術,日產的腦控車技術還有待完善其功能,但至少對于未來的自動駕駛出行方案,他們給出了一個與眾不同的聲音。
●全文總結:與國內以新車上市和品牌宣傳為目的的車展不同,美國CES展更側重對未來科技的預測和嘗試,這對傳統(tǒng)意義上以制造為主的汽車實業(yè)也是一種有效互補。不過flag雖然吸睛,也不要輕易立,畢竟都是要還滴。不過一個趨勢是,汽車正在擺脫傳統(tǒng)制造,擁抱前沿科技、人工智能及大數據等等,汽車行業(yè)正在經歷空前的巨大轉折,而我們正身處其中。(文/汽車之家 才麗媛)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