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倍耐力仍將為每場F1大獎賽提供約1800條輪胎,在條形碼的幫助下,輪胎被隨機分配后,會被準確無誤的送至每一支車隊,整個過程由FIA國際汽聯(lián)監(jiān)管執(zhí)行。
F1賽車輪胎在倍耐力最為先進的賽事專用輪胎工廠制造,該工廠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旁,亞歐大陸橋東端的伊茲米特。生產過程中,每條F1賽車輪胎都會被分配到一個由FIA國際汽聯(lián)提供的條形碼。這個條形碼相當于輪胎的“護照”,在硫化(一種輪胎制造工藝)過程中牢固地嵌入輪胎結構中。條形碼包含了每條輪胎的詳細信息,整個比賽周末期間,都可以通過倍耐力的F1賽車輪胎系統(tǒng)軟件(RTS)進行追蹤,并讀取、更新所有數(shù)據。
當F1大獎賽在歐洲舉行,輪胎會被直接從土耳其的工廠運送到倍耐力設在英國迪德科特的物流配送中心,這段路程長約3100公里,歷時3天。輪胎抵達迪德科特配送中心后,所有條形碼都會經掃描進入倍耐力系統(tǒng),一位FIA國際汽聯(lián)的官員會收到一份條形碼清單,上面是下一場F1大獎賽中將使用的輪胎。FIA國際汽聯(lián)按照這些條形碼,將輪胎隨機分配給每支車隊。此后,在英國迪德科特的團隊會把輪胎分類整理出來,裝載到7輛卡車上,并運往比賽舉辦地。
輪胎通常會在比賽開始前一周的周一抵達目的地。18位裝配工會在裝配區(qū)進行準備,F(xiàn)IA國際汽聯(lián)的工作人員將再次確認條形碼。而在這一過程中,輪胎供應商倍耐力自身完全不參與,也就意味著其無法左右哪些輪胎將被分配到哪支車隊。當然,在輪胎生產地土耳其伊茲米特會有嚴格的質量監(jiān)控程序,保證所有出廠的輪胎性能都是相同的。
通常F1各車隊會把他們賽車的輪圈提前帶到賽場,由倍耐力統(tǒng)一進行裝配。倍耐力的裝配人員再把輪胎逐一裝到這些輪圈上。經驗豐富的裝配工需要2分半就可以完成一條輪胎的裝配工作,一個周末比賽期間所有輪胎的裝配工作總共需要兩天時間。
輪胎上了賽道后,F(xiàn)IA國際汽聯(lián)就會嚴格根據事先準備好的清單把輪胎分配給車隊。有了條形碼,國際汽聯(lián)和輪胎供應商倍耐力都能確保每支F1車隊都能使用到按規(guī)定分配的輪胎。
每支F1車隊的工作人員團隊中都會包含有一位倍耐力派來的輪胎工程師,整個賽季只為他所屬的車隊服務。目的是將所有F1賽車的輪胎信息發(fā)回研究團隊,用來幫助設計下一代輪胎。每位輪胎工程師建立的數(shù)據庫只能看到其所工作的車隊在每個比賽周末期間的所有數(shù)據,所以每支車隊的任何輪胎使用策略,都不會通過倍耐力委派的輪胎工程師泄露給其他競爭對手。
每一站F1大獎賽結束后,所有車隊剩余的輪胎,不論是否使用過,都會從輪圈上取下來,并運送回英國的迪德科特。抵達之后,輪胎會被送到專門設立的工廠進行粉碎,然后在極高的溫度下焚燒,最終成為水泥廠的燃料。該過程中產生的物質可以用于鋪設道路表面和其他工業(yè)用途。
★ F1賽車輪胎和普通民用車輪胎的區(qū)別
雖然在技術上,賽車輪胎和民用輪胎有一些共通的地方,但從設計方向而言,賽車輪胎和普通民用車所使用的輪胎是完全不同的兩件產品。
民用輪胎設計時更多考慮的是耐用性,通常一套輪胎可以達到幾萬公里以上的壽命。然而一套F1的賽車輪胎最長也只能使用幾百公里,同時與F1賽車其他部件的開發(fā)原則相同,輪胎材質得要更輕和更堅固。在F1比賽中,賽車輪胎要承受通?梢赃_到1噸以上的下壓力,4g的橫向加速度和5g的縱向加速度。
賽車輪胎的設計通常采用柔軟的橡膠配方以確保最大的抓地力,不過使用偏軟的配方也會使輪胎磨損得很快。只要觀察一下賽道上的主賽車線,就可以發(fā)現(xiàn)大量殘留下來的橡膠碎屑。所有的輪胎在高溫下可以維持不錯的工作狀態(tài)。F1使用的賽車輪胎,最佳工作溫度通常在90℃~110℃之間。為了維持胎溫,輪胎內填充的不是普通的空氣而是含氮的特殊惰性氣體混合物,這樣可以在同等溫度下使胎壓盡量更低,這樣輪胎溫度發(fā)生變化時,胎壓變化幅度也相對降低。
★ F1賽車輪胎的工藝特點
每條賽車輪胎,要經過多道復雜的工藝才可以制作而成。F1輪胎與民用輪胎一樣,也主要由三種物料組成:橡膠、鋼鐵和編織物。如果算上橡膠配方包含的材料,恐怕就要超過150種。設計輪胎的工程師如同廚師,除了要選擇適當?shù)摹安牧稀蓖,還需要掌握“火候”和“調味”!盎鸷颉奔摧喬ピ谥圃鞎r需經300℃的高熱處理,“調味”是指利用不同添加劑的成分比例改變橡膠的特性,適應賽道的實際需要。例如在比賽期間,干地胎的溫度可上升至90℃~110℃,故設計時必須考慮它在溫度變化時仍需維持的正常彈性和摩擦系數(shù)。一般來說每套4條完整的F1賽車輪胎造價需要大約3430歐元,一條約合人民幣7300元左右。
輪胎的柔軟度會根據選用的化合物配方不同而發(fā)生變化,最主要的三種成分包括碳、硫磺和油。相對于干地胎,濕地胎和雨胎的花紋格式有所不同,這些輪胎表面的花紋格式有利于排除濕滑賽道上的積水。對于車手而言,沒有什么情況比輪胎失去抓地力更糟了,這時賽車幾乎處于完全漂浮的狀態(tài),顯然這時賽車的輪胎已經喪失了大部分抓地力。現(xiàn)代F1輪胎的花紋格式設計可以在短時間內排出大量的水,從而確保輪胎表面同賽道擁有一定的接觸面積。
一般來說,干地胎在極速情況下只能行駛80至200km。為了確保輪胎處于最佳狀態(tài),車隊會在它們性能下降之前更換,也就是說,它們在和地面接觸不到半個小時的時候,就被“下課”了。
★ F1輪胎最佳溫度的保持
F1賽車輪胎的最佳工作溫度高達90℃~110℃。如果輪胎達不到這樣的溫度,它就會無法發(fā)揮出應有的抓地力,變得容易打滑。所以,在把輪胎裝上F1賽車之前,車隊工作人員會先把輪胎放到一個叫做“暖胎寶”的特殊電熱毯里,盡量使輪胎保持工作溫度。
總結:倍耐力賽事運動總監(jiān)Paul Hembery曾經表示:“我們的目標是繼續(xù)為車手們設置更多挑戰(zhàn)”,當然,這句話可能看上去會有些斷章取義,但是這幾年6色輪胎的引入確實讓過去沉悶的F1比賽精彩了很多,也讓更多關注賽車的人,開始關注能讓賽車的能力真正發(fā)揮出來的“芭蕾舞鞋”——F1賽車輪胎。也許2013賽季還是會有很多車手對新輪胎的性能需要適應,甚至有些人會抱怨輪胎沒能讓自己正常發(fā)揮,我覺得這些都是正常的,我們就把這些“插曲”當做比賽的調味香料。(文/汽車之家 孫迪)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