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O Mark III(1994-2002)
第三代POLO及三廂版、旅行版、GTI車型誕生,家族臉譜開始植入
POLO Mark III
在1994年8月的巴黎車展上,大眾公司終于在14年后推出了第三代POLO。第三代POLO也宣告了一個發(fā)展趨勢——小型轎車將越來越舒適、越來越安全、內(nèi)部空間也將越來越寬敞。POLO Ⅲ的車身強度和碰撞安全性能比上代車型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而此時前排安全氣囊也作為標準配置了。
從三代POLO開始大眾車在外形上統(tǒng)一轉(zhuǎn)變,POLO三代與同時期的Passat擁有同樣一幅微笑的前臉。全新平臺的使用,讓其看起來煥然一新,車身線條開始變得圓潤流暢,各部分比例更加勻稱。工程師在設(shè)計車身外觀時也更多的使用了流體力學的原理,從而將新POLO的風阻系數(shù)降低到0.32。這一代POLO最大的變化就是首次加入了四門版車型,這也將POLO的實用性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在1995年秋,POLO三代車系又增添了新成員——三廂POLO,僅僅是出于實用目的增加了行李箱空間。而作為第三個車身形式,POLO Variant旅行車在1997年7月首次亮相,這款車也是在小型轎車級別里第一輛5門旅行轎車車型。
動力部分,第三代POLO在上市之初除了沿用上一代車型成熟的動力系統(tǒng),還首次配備了一臺1.6L汽油發(fā)動機(55kw),在隨后的1996年,老款的1.3L發(fā)動機則被一臺同樣是60匹馬力的1.4L發(fā)動機所取代,隨后,1.0L多點電噴發(fā)動機和使用四氣門設(shè)計的1.4L發(fā)動機也開始加入到POLO的產(chǎn)品序列中。
1998年,用于取代上一代性能旗艦POLO GT40的POLO GTI終于首次路面,GTI三個字母最早用于大眾Golf運動車型,這一代號是在1998年8月才用到了POLO身上。作為最小的GTI車型剛剛上市就銷售一空。該車搭載的是1.6升輕金屬發(fā)動機,采用了4氣門技術(shù),最大功率可達120馬力。裝備了更堅固、更低的底盤的POLO GTI能在9秒內(nèi)即可完成0-100km/h加速,這對于小POLO來講已經(jīng)非常出色了。此時的POLO已經(jīng)裝備了15寸BBS輪轂,全身空氣動力學套件,自動空調(diào)和帶大燈清洗功能的氙氣大燈。此外,ABS、EBS、EDS等電子裝備更增加了POLO的舒適性和安全性。由于POLO車型演變得日益繁雜,因此在1998年各種POLO的總產(chǎn)量就達到了600萬臺?萍嫉倪M步使車型的更新?lián)Q代時間越來越短。第一批的POLO GTI限量生產(chǎn)3000臺,而且只在歐洲大陸進行試水銷售。
在這一代車型中,另一款使用了4氣門發(fā)動機的POLO 16V車型也很受歡迎:1.4L 16V發(fā)動機最大功率達到了74kw,盡管運動化傾向沒有POLO GTI那么純粹,但是10.6秒百加成績和190km/h的極速,在當時已經(jīng)是不錯的成績了。不過,考慮到當時同平臺的Ibiza運動版使用的是一臺排量更大2.0L 16V發(fā)動機,POLO GTI在性能表現(xiàn)方面顯得有點暗淡無光,而且在性價比方面,POLO GTI也不如它的西班牙表親出色。
在新千年到來之際,大眾又推出了第三代POLO的改款車型,在外觀方面做了些改動,而在動力方面,汽油發(fā)動機并沒有太大變化,柴油發(fā)動機方面的則首次加入缸內(nèi)直噴技術(shù),全新的1.4TDI發(fā)動機兼具動力性和低油耗與一身。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