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車系歷史] 8月21日,全新BMW M3在國內(nèi)正式上市,這是BMW M3系列自1986年問世以來的第五代車型;仡櫄v史,BMW M3最初是為了獲得Group A賽事的參賽資格而打造的,至今已生產(chǎn)了超過24萬輛。在第一代至第四代中,無論是雙門轎跑版、敞篷轎跑版還是四門轎車版,都以M3命名,但第五代中則因BMW對產(chǎn)品序列進行細分和調(diào)整而有所改變,目前僅剩下四門轎車版仍歸于M3車系。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重溫BMW M3的歷史。
BMW M GmbH成立于1972年,原名BMW Motorsport GmbH,是德國BMW集團旗下的子公司。該公司本是BMW特別設立用來參與賽車運動的特殊部門,最初僅由八個員工組成,但后來逐漸轉變?yōu)閷iT開發(fā)原廠高性能車款與原廠高性能改裝套件的單位。
● 第一代:E30 M3/E30 M3 Cabriolet(1986年-1991年)
M3的誕生主要是因為BMW計劃從1987年開始參加Group A賽事,Group A是一個基于量產(chǎn)車打造的賽事,主要包括WTCC(世界房車錦標賽)、DTM(德國房車大師賽)、ETCC(歐洲房車錦標賽)、WRC(世界拉力錦標賽)等眾多比賽。Group A賽事要求參賽車輛必須與一款量產(chǎn)車共享核心機械部件,且該量產(chǎn)車必須年產(chǎn)量超過5000輛。
由于產(chǎn)量要求較高,E30 M3與普通3系一樣被安排在慕尼黑Milbertshofe工廠生產(chǎn),而不是在BMW M的Garching工廠。不同的是,E30 M3的動力傳動系統(tǒng)由一個特別的團隊進行組裝,之后再到常規(guī)裝配線上組裝底盤。
包括突出的前后翼子板,賽車味十足的包圍套件,帶傾斜角度的后窗,比E30 3系高出1.5英寸的后備廂蓋,延伸到C柱的后擾流板等,E30 M3的外飾板設計都源自M3賽車。這些外觀組件的應用使風阻系數(shù)從0.38降至0.33。此外,E30 M3的中網(wǎng)和后備廂蓋處都帶有M3徽章,車頂前部裝有天線,車窗周圍采用黑色裝飾條。
內(nèi)飾部分,E30 M3與E30 3系采用了相同的布局,全部為左舵版,但M3配備的是黑底紅色指針的M儀表盤、不帶安全氣囊的三輻式真皮M方向盤、真皮M換擋桿,連手剎拉桿都采用了真皮包裹。同時,M3還配備了手動調(diào)節(jié)的運動型座椅,且后排座椅為兩人座設計。
動力部分,普通的E30 M3先后搭載過四個版本的S14發(fā)動機,該發(fā)動機排量為2.3升,初期版本的最大功率為200馬力(不帶三元催化器)或195馬力(帶三元催化器),其中200馬力的版本共生產(chǎn)了4181輛;195馬力的版本共生產(chǎn)了4437輛。后期的2.3升發(fā)動機通過升級行車電腦,使最大功率提升至215馬力,搭載這款發(fā)動機的車型共計生產(chǎn)了921輛。此外,還生產(chǎn)了5300輛美版E30 M3,其S14 2.3升發(fā)動機的最大功率為192馬力。與發(fā)動機匹配的是5速手動變速箱,其中面向歐洲市場發(fā)售的車型采用的是“狗腿”變速箱,也就是2、3擋在一條線上。而面向北美及日本市場發(fā)售的車型則采用的是常見的“H”變速箱。
底盤部分,E30 M3承襲了E30 3系的承載式車體結構,前置后驅(qū)的驅(qū)動方式,麥弗遜式獨立前懸架+拖曳臂扭力梁式非獨立后懸架的設計,但相關組件都進行了強化,1988年之后的版本還配備了可調(diào)式電子減震控制系統(tǒng)。制動系統(tǒng)采用前280mm通風剎車盤+后282mm實心剎車盤,普通版的輪胎尺寸為205/55 R15。
特別版方面,E30 M3共有7個特別版,其中三款是為了滿足Group A賽事的參賽要求(Evo版每年至少生產(chǎn)500輛)而打造的:Evo I版, Evo II版和Sport Evo版。Evo I版總共生產(chǎn)了455輛,該車相比E30 M3的主要變化是使用了修改后的氣缸蓋,但最大功率保持不變?nèi)詾?00馬力。Evo II版總共生產(chǎn)了501輛,該車將2.3升發(fā)動機的最大功率進一步提升到220馬力,同時還配備了225/45 R16的大尺寸輪胎(之后推出的E30 M3特別版全部配備這款輪胎)。Sport Evo版共計生產(chǎn)了600輛,將2.3升發(fā)動機擴缸到2.5升,最大功率達到238馬力。
其余四款特別版中,Tour de Corse版是為紀念兩位法國車手獲得分站賽勝利而在法國市場推出的車型,該車基于Evo I版打造,外觀帶有Tour de Corse徽章,中控臺帶有兩位車手簽名的銘牌,該車總共生產(chǎn)了50輛。Europa Meister 88版共制造了148輛,該車基于195馬力的E30 M3打造,為了紀念1988年獲得的歐洲冠軍,車內(nèi)同樣帶有紀念版銘牌。為了慶祝BMW廠商車隊車手Johnny Cecotto駕駛M3賽車屢屢奪冠的榮譽,BMW M打造了480輛以其名字命名的特別版E30 M3。該車率先搭載了215馬力的M14型2.3升發(fā)動機(這款發(fā)動機在1989年9月才開始配備在普通版E30 M3上)。在英國市場推出的則是Roberto Ravaglia版,生產(chǎn)了25輛,該車與Johnny Cecotto版基本相同,只是兩款車內(nèi)的銘牌編號和簽名的BMW廠商車隊車手不同。此外,BMW還針對瑞士市場推出了80輛不帶編號的Johnny Cecotto版E30 M3,以及6輛195馬力的特殊訂單。
1988年,BMW M3車系中增加了一款敞篷版車型E30 M3 Cabriolet,該車最初亮相也是在1985年的法蘭克福車展,當時的原型車采用的是6缸發(fā)動機與四驅(qū)底盤。而到1988年6月推出量產(chǎn)版時,則換成了S14四缸發(fā)動機與后驅(qū)底盤。由于E30 M3 Cabriolet的產(chǎn)量很少,該車像E28 M5(第一代)和E34 M5(第二代)一樣,被安排在BMW M的Garching工廠進行手工組裝。該車車身來自普通E30的生產(chǎn)線,之后在Garching工廠安裝動力傳動系統(tǒng)、底盤和內(nèi)飾。
E30 M3 Cabriolet與E30 M3共享了大部分車身面板,但車頂和后備廂部分的設計則源自E30 3系敞篷版,折疊軟頂可電控收入后備廂內(nèi),同時后備廂蓋不帶后擾流板設計。E30 M3 Cabriolet與E30 M3一樣配備了運動座椅、M方向盤及M組合儀表,同時其還配備了M3 Evo版的迎賓踏板。此外,E30 M3 Cabriolet還可以選裝帶BMW M三色條紋的前后真皮座椅及帶斜紋褶皺的車門內(nèi)飾板。E30 M3 Cabriolet共有三個版本,全部為歐版、左舵車型。該車最初搭載的是2.3升發(fā)動機,最大功率為200馬力或195馬力。其中200馬力的版本共生產(chǎn)了136輛;195馬力的版本共生產(chǎn)了174輛。在暫時停產(chǎn)一段時間后,BMW M又組裝了476輛配備2.3升發(fā)動機,但最大功率提升至215馬力的E30 M3 Cabriolet。除采用了加固的折疊車頂外,E30 M3 Cabriolet與E30 M3在機械結構方面并無太多分別。折疊車頂使E30 M3 Cabriolet的車重相比E30 M3增加了近400磅,為了平衡這些重量,前者配備了強化的彈簧和減震器,而在懸架、轉向、剎車、輪圈、輪胎等其它方面則與E30 M3完全相同。
第一代M3在賽場和民用市場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1987年Roberto Ravaglia駕駛著E30 M3賽車首次奪冠之后,直至1991年第一代M3停產(chǎn),E30 M3賽車在世界各類錦標賽或耐力賽中共獲得25次冠軍。量產(chǎn)車型方面,第一代M3共計生產(chǎn)了17970輛。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