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駛輔助型福祉車旨在幫助殘障人士獲得開車的便利,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殘疾人汽車。根據(jù)殘疾人身體情況的不同,殘疾人汽車也有很多不同的種類,如下肢殘疾、上肢殘疾等類型。
常見的殘疾人汽車是下肢殘疾輔助駕駛型,其中又分成單下肢殘疾和雙下肢殘疾。單下肢殘疾主要指右下肢殘疾,這時只要裝一個輔助踏板,讓左腳可以踩到油門;雙下肢殘疾則需要加裝輔助操縱桿,使用操縱桿來控制油門和剎車,由于右手不能離開方向盤的輔助輪,左手不能離開操縱桿,所以操縱桿上面一般都會集成如大燈、轉向燈等常用開關。
上肢殘疾人司機的情況多為單手殘疾,這時候的情況比較簡單,只需要在方向盤上裝一個輔助球,然后再把離主用手遠的撥桿加一個輔助連桿。當然,現(xiàn)實中也會有一些其他的情況,上面只是列出了比較常見的殘疾人汽車輔助駕駛方式。
除了輪椅直運型外,其他類型的福祉車不管是座椅旋轉的還是輔助駕駛的,都需要考慮如何將輪椅收納到車里。當然,最簡單的方法是直接折疊好裝進后備廂,不過如果力氣比較小或年紀比較大,把輪椅塞進后備廂也是比較吃力的。為此,有細心人開發(fā)了一種在后備廂里的“起重機”,用它將輪椅吊進車里就非常省力了。
后備廂“輪椅起重機”雖然省力,但還是得有人幫忙才行,如果是殘疾人自駕車出行,這種設備就沒法用了。目前殘疾人自駕車都要在上車后將輪椅折疊并拽進車里,然后放到副座或后排,過程非常吃力。
為解決這個問題,有人發(fā)明了輪椅自動收納頂箱,它看上去和一般的汽車頂箱沒什么區(qū)別,用法是這樣的:殘疾人從輪椅上挪到駕駛席上,然后通過遙控打開頂箱,這時頂箱中會伸出吊索,用吊索將輪椅折疊并吊起,然后收納到頂箱中,十分便利。
前面講了日本社會對福祉車的需求大,但我們必須承認的是,比起普通車,福祉車的銷量還僅僅是一小部分,而且便利性設備的加裝也推高了福祉車的成本,那么是什么讓日本的車企愿意研制,又讓消費者愿意購買福祉車的呢?這就不得不講一下政策方面的鼓勵了。
首先,政府對生產(chǎn)和銷售福祉車的企業(yè)進行稅費方面的減免,讓車企有動力對研發(fā)和銷售方面進行投入。其次對于消費者方面,則是各種補貼和優(yōu)惠。和歐美發(fā)達國家相比,日本車主的稅收負擔還是很重的(K-Car除外),稅費減免則能讓福祉車的車主省下不少錢。下面我們從取得和持有兩方面講:
取得階段,也就是你買車的時候,首先屬于國稅的消費稅就不用交了;然后是交給地方政府的購置稅和汽車稅,這部分會根據(jù)各地政策給予不同的減免;如果你的福祉車并不是原廠的,那么改造費用也會有補貼;此外,買車的貸款也會有一定的補助;最后還有對雇傭殘疾員工的雇主的補貼,用來給殘疾雇員購買福祉車或租賃停車位。
持有階段的成本才是汽車開銷的大頭,首先是汽車稅,它是每年都要繳的地稅,稅率還不低,和買車時一樣,福祉車持有階段的汽車稅也會根據(jù)各地政策給予減免;除了稅,地方政府還會對福祉車給予燃料費補貼;此外,福祉車使用者在用車時還能享受到多種多樣的優(yōu)惠,包括過路費、停車費、渡輪費、保險費等,而這些費用在日本都是非常高昂的。
這還沒完,殘疾人去駕校學車還能夠獲得政府補貼;加入JAF(日本汽車聯(lián)盟,道路救援組織,類似德國的ADAC)的入會費也會予以免除;此外,還可以向地方公安委員會申請“駐車禁止除外指定車”標識,也就是說在部分禁停路段停車也不會被貼罰單了。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優(yōu)惠政策都對車輛、車主和使用目的有嚴格的限制,并不是任何人買任何福祉車都能享受所有優(yōu)惠。話雖如此,我們也不難看到,日本政府和社會對福祉車及其使用者的照顧可謂無微不至,我認為這才是福祉車能夠在日本大行其道的根本所在。
總結:
日本從上世紀70年代起著力進行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如今已經(jīng)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近年實施的《老年人、殘疾人等無障礙通道促進法(無障礙化新法)》 則不僅著眼于硬件建設,更把對殘疾人和老年人的理解、關愛和幫助作為重點,提倡“心靈無障礙化”。
據(jù)統(tǒng)計,我國現(xiàn)有殘疾人超過8000萬,而老齡人口則已突破1.5億,即使經(jīng)過排重,兩者相加也已經(jīng)遠遠超過日本全國的人口,由此看來中國對福祉車的需求量應該比日本要大得多,然而福祉車的銷量則少到可以忽略不計。如何照顧好身體不便的人們,讓他們生活得更便利也更有尊嚴,這一點上日本經(jīng)驗非常值得我們借鑒。(文 汽車之家 王勐/部分圖片來自網(wǎng)絡/視頻來自豐田、本田日本官網(wǎng))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