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試駕體驗] 大家好,我是光頭祥,又到了我的時間了。今天我們帶來一篇由臺北特派員所提供的文章。本篇的主角是已經(jīng)從大陸市場消失許久的鈴木速翼特(參數(shù)|詢價)Sport(Swift Sport,以下稱為速翼特)。話說臺北特派員一直很想買一輛手動擋車型,好不容易,盼到了手動擋的速翼特上市,五門、后排可坐人、手動擋,價格實惠。
事實上,特派員只是想回味年輕時所開過的五代思域。他曾經(jīng)考慮過許多手動擋轎車,但總是有一些原因讓他放棄,例如過于冷門(菲亞特Stilo),要不然就是價格過高(翼豹WRX)、或者是不實用的車型(208 GTi,后排上下不便)。在日本進口的手動擋速翼特上市之后,原本以為等幾個月就可以拿到車,不過在“車下個月就到”的美麗愿景下,特派員等了14個月才得償所望,把車提回家。順帶一提,鈴木在臺灣省市場中,最火熱的產(chǎn)品當屬吉姆尼,不但要等車,轉(zhuǎn)手賣掉還能小賺一萬多人民幣。
特派員在漲價前訂車,車價為80萬新臺幣(目前為82萬元新臺幣),另外優(yōu)惠1.5萬元,加上當年的牌照稅、燃料稅、上牌費、保險費用,總共是820456元新臺幣(大約為18.2萬人民幣)?赡芸垂賯儠X得這小車怎么那么貴?事實上臺灣省的車價大多偏高,但是也不存在4S店加價賣車的情況(車主轉(zhuǎn)手賺錢的情況另當別論)。
在2018年時,我們也曾親赴臺灣省測試過小改款前的速翼特。那時候臺灣省只引進自動擋車型,配置和現(xiàn)在也略有差異,且沒有48V輕混系統(tǒng)。有興趣可的話以回顧這篇文章。
☆★☆外觀回顧
中期改款車型的外觀和之前車型相比,除了車尾的“Hybrid”銘牌,其他部分沒有任何變化,不過我們還是來回顧一下這輛車的外形。它和普通版車型在前臉部分有很大的區(qū)別,辨識度挺高,另外,你可以看到前風擋后面的攝像頭,這輛車在駕駛輔助系統(tǒng)上做出了不小的提升,不過我想會買這輛車的人并不會在意這項配置(特派員買車到現(xiàn)在也沒有用過幾次)。
車身尺寸和中期該款前完全沒變化,不足4m的長度對于停車位緊張、巷弄狹小的臺北地區(qū)十分友善,特別是開著它進機械停車位時,你會發(fā)現(xiàn)這種小車的好處。另外,后門門把手隱藏在靠近C柱的位置,有些人剛接觸此車的時候一時之間會不太適應(yīng),不過,帥就好了。
或許原廠認為這輛車的車重不高(廠家公布重量為1020kg,中期改款前不到1000kg),所以輪胎寬度竟然只有195mm。195/45 R17這個規(guī)格的輪胎,能選擇的輪胎型號不多,很多熱熔胎都沒有這個尺寸。本車的剎車系統(tǒng)尺寸經(jīng)過加大,以提升激烈駕駛時的制動力和耐久性。
車尾的造型沒有任何變化,左右各單出的排氣管設(shè)計很有性能風格,這樣的設(shè)計在很多日系樂趣車上也能見到。事實上我個人覺得,速翼特的車尾造型很協(xié)調(diào),就算沒有大尾翼點綴,也能感受到“鋼炮”的運動氛圍。
燈具的配置符合主流的水平,自適應(yīng)LED大燈、鹵素轉(zhuǎn)向燈,是這個級別的車型常見到的設(shè)計,沒有什么特點。
總的來說,這輛車的外觀和中期改款前的車型相比,沒有什么區(qū)別,還是保留了比一般版本更為兇悍的前臉。事實上我個人認為,這代車型的外形十分成功,也不太需要在中期改款的時候針對外形進行大幅度進化,且外觀也不是這次中期改款的重點。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