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第一se情网站,se色综合视频,国产欧美在线视频免费,深夜福利免费视频,美女视频高清在线观看网站,杨幂被强吻视频,电影美女视频

當前位置:首頁 車聞中心 行業(yè)動態(tài) 正文

汽車行業(yè)動態(tài)周報 2024年第40-41周

收藏 (0條) 舉報/糾錯 向編輯提問

5. 國慶車市火熱:超8個品牌訂單量過萬臺,比亞迪突破16萬

  政府補貼+車企折扣優(yōu)惠,營造國慶車市熱潮

  從目前各大車企公布的訂單量來看,多家品牌周訂單量均創(chuàng)歷史紀錄。比亞迪7天訂單量超過16萬臺遙遙領先,理想、問界、零跑、深藍、小鵬、極氪、騰勢等品牌訂單/大定量均超萬臺。
汽車之家

比亞迪訂單16萬,遙遙領先

  有汽車博主爆料,國慶7天,比亞迪訂單超過16萬臺,遙遙領先,而且旗下騰勢汽車大定量突破1萬臺。

理想大定突破2萬臺,問界和零跑突破1.7萬臺

  據(jù)汽車博主孫少軍確認,理想國慶期間新增訂單突破2萬臺。在9月份,理想汽車交付量再創(chuàng)歷史新高達到53,709臺,位居新勢力榜首。隨著10月初訂單量的持續(xù)火爆,理想有望在10月再創(chuàng)佳績,預計其交付量將超55,000臺。

  鴻蒙智行7天假期累計大定突破了2.86萬臺,其中 智界R7大定突破9600臺,問界M9突破7800臺,問界M7突破9000臺。從大定量可以看到,智界R7大定量已經超過問界單一車型,隨著R7逐漸被消費者認可,預計智界將慢慢走出低谷。

  零跑汽車,憑借旗下零跑C16、C10等主力軍,國慶期間大定突破1.7萬臺,不僅與問界持平,而且逼近理想。自8月份以來,零跑交付量已經連續(xù)兩個月突破3萬臺,穩(wěn)居新勢力第一梯隊。基于國慶假期的大定表現(xiàn),零跑10月交付量有望再次突破3萬臺。

小鵬、深藍、極氪訂單量均突破萬臺

  除了理想、問界、零跑訂單量過萬臺外,小鵬、深藍和極氪訂單量均過萬臺。

  深藍汽車在國慶期間累計大定14,465輛,受歡迎程度凸顯。在剛剛過去的9月深藍汽車交付量達到22,709臺,同比增長30.74%,創(chuàng)歷史新高。深藍7天的表現(xiàn),幾乎快趕上一個月的交付量。
  小鵬汽車國慶期間新增訂單突破1.6萬,小鵬M03 和 G6 為主力車型。在M03的助力下,時隔9個月,小鵬9月銷量再次突破2萬臺,達21,352臺,創(chuàng)歷史新高。隨著M03產能的不斷釋放,預計10月小鵬銷量有望過3萬臺大關。

  極氪全系國慶期間新增大定破萬,9月上市的極氪7X至今累計大定已經突破了2萬臺,10月極氪7X交付預計將突破1萬臺。9月,極氪交付量為21,333臺,環(huán)比上漲18.4%。如果極氪7X交付超過1萬臺,那么其10月有望再次創(chuàng)銷量記錄。

小米鎖單6000臺,10月沖刺2萬臺

  除了以上品牌訂單/大定量均過萬臺外,小米、領克、極狐、阿維塔等品牌在國慶期間也取得了不錯的訂單成績。

  小米SU7國慶期間鎖單量超過6000臺。雷軍此前表示,小米汽車9月后每周新增鎖單都在4000輛以上,目前小米SU7的交付周期已經排到了明年2月以后,也就是說交付周期長達5個月以上。10月份,小米汽車將沖刺2萬臺的月交付目標。此前,小米汽車已經連續(xù)4個月交付突破1萬臺。

  極狐,在國慶期間取得了5,252臺的訂單成績,其中阿爾法T5占2,172臺,阿爾法S5占1,873臺。

  領克07 EM-P和08 EM-P兩款車型在國慶假期期間的大定訂單數(shù)量突破了8000臺,這一成績標志著領克品牌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強勁表現(xiàn)。

短評:

  9月以來,四川、山東、上海、安徽等多地都在出臺或更新支持汽車置換更新的政策措施,不斷加碼購車補貼力度,對國慶購車熱潮有很大刺激。

  除了政府補貼,零跑、問界、蔚來、小鵬、嵐圖、領克、上汽大眾等車企均推出限時優(yōu)惠活動。比如:問界目前可享受2萬元補貼,1.2萬元的內外飾優(yōu)惠等措施。此外,從2024年9月24日至10月8日,在此期間訂購鴻蒙智行家族車型的消費者,在車輛交付后將享受價值1800元的充放電套裝。

  總體來看,政府的購車補貼和車企的促銷權益共同作用,將為“銀十”汽車市場的成色提供有力支撐。

6. Stellantis和大眾汽車下調全年業(yè)績預期,原因均包含中國車企競爭壓力

  歐洲2大頭部車企均下調業(yè)績,大眾已經是年內第二次下調
  中國車企海外擴張,已經對跨國車企產生沖擊
  比亞迪取代MG,成為歐洲銷量最好的中國電動車企業(yè)

  9月30日,Stellantis集團發(fā)布信息,Stellantis集團下調2024年業(yè)績預期,其中營業(yè)利潤率從原來的兩位數(shù)下調至5.5%到7%之間,自由現(xiàn)金流也將由正轉負,缺口為50億至100億歐元。

汽車之家汽車之家

拓展閱讀:
Stellantis汽車集團

  由法國標致雪鐵龍和菲亞特克萊斯勒合并而成,旗下有10余個汽車品牌。2023年,Stellantis集團全球共銷售汽車617萬輛,營業(yè)收入達1895億歐元,凈利潤為186億歐元,營業(yè)利潤率為12.5%。

業(yè)績預期下調主要是受到美國業(yè)務調整影響

  Stellantis集團稱,Stellantis正在逐步降低北美經銷商庫存,按照原計劃,至2025年一季度時,經銷商庫存總量降至33萬輛以下。

  Stellantis將該目標時間表提前到了2024年底,為此,Stellantis將減產20萬輛汽車,同時對現(xiàn)有車型提供激勵措施促進銷售。

來自中國車企的壓力,也是盈利下調的原因之一

  Stellantis還稱,公司在全球其他地區(qū)的業(yè)務也不及預期,中國企業(yè)的加入加劇了競爭態(tài)勢。這些也是Stellantis下調業(yè)績預期的原因。

大眾汽車同樣下調了業(yè)績預期,已是年內第二次

  9月27日,2024年汽車銷量目標下調至900萬輛。2023年大眾汽車集團銷售924萬輛,此前計劃2024年的銷量要同比增長3%。

  大眾汽車集團同時將銷售收入下調至3200億歐元,2023年這一數(shù)字為3223億歐元;將營業(yè)利潤率下調至5.6%,此前預計為6.5%至7%。

  這已是大眾汽車集團年內第二次下調業(yè)績預期,7月9日,大眾汽車集團曾下調營業(yè)利潤率預期,從最初的7.5%下調至6.5%到7%。


市場預計2024年利潤率將顯著下滑
汽車之家

受中國車企壓力,大眾開啟裁員,展開節(jié)約成本計劃
  9月2日,大眾汽車宣布,可能不得不關閉德國工廠。9月10日,大眾汽車集團宣布,計劃取消幾項就業(yè)保障協(xié)議。該集團原本承諾到2029年之前不會在德國裁員。
  9月25日,大眾汽車集團和工會進行首輪談判,拒絕了工會提出的加薪、不裁員等要求。大眾汽車首席談判代表Arne Meiswinkel稱,大眾汽車集團要維持生存和競爭力必須要降低成本。
  大眾汽車集團的制造成本高昂,電動化轉型步伐緩慢,來自中國的競爭日益激烈,大眾汽車集團必須采取行動。
  中國車企海外擴張,對跨國車企產生沖擊
  中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數(shù)據(jù)顯示,2021年至2023年,中國分別出口汽車201.5萬、311.1萬和491萬輛。2023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2024年前八個月,中國出口汽車377.3萬輛,同比增長28.3%。

汽車之家

 比亞迪取代上汽旗下MG,成為歐洲銷量最好的中國電動車企業(yè)

汽車之家

短評:

  近幾年,中國汽車行業(yè)的電動化進程迅猛,Stellantis和大眾汽車集團等跨國車企在華合資業(yè)務都受到沖擊。中國車企還在積極開拓海外市場,與它們在全球展開競爭。但是,中國汽車企業(yè)擴張引起諸多貿易爭端,歐盟委員會對中國電動汽車發(fā)起的反補貼調查影響最大。出海前期遇到貿易摩擦在所難免。

7. 歐盟表決通過中國電動車額外關稅,遏制才剛開始

  反補貼稅下中國車企依然盈利,這只是歐委會展現(xiàn)強硬的首要手段

  歐盟對中國電動車的遏制絕不止于此次關稅,后續(xù)或有針對中國技術、政策或法規(guī)等限制

  10月4日,在歐盟成員國就中國電動汽車進口反補貼稅的最后一場決定性投票中,沒有出現(xiàn)絕大多數(shù)反對票的情況,歐盟委員會發(fā)布聲明稱,該提議獲得通過。

  歐委會聲明沒有披露具體投票結果。多家媒體報道稱,歐盟成員國中,10個國家投票支持加征關稅,5個國家投票反對,12個國家棄權。

  投票結果看,歐盟在電動汽車戰(zhàn)略技術利益上存在巨大的分歧,尤其是兩大經濟體法國和德國,前者傾向于保護主義,后者倚重自由貿易。

拓展閱讀:

中國還在努力磋商,是否存在替代方案

  歐委會在聲明中稱,正在和中國繼續(xù)努力磋商尋找替代加征關稅的解決方案,該方案必須完全符合世貿組織要求,且足以解決歐委會調查指出的補貼問題。替代方案還應可執(zhí)行、可監(jiān)測。

關稅公布后,中國電動車在歐洲銷量連續(xù)下滑

  Dataforce 研究公司數(shù)據(jù)顯示,8月份中國車企對歐洲電動汽車出口遭遇阻力,注冊量同比下降48%,為18個月以來最低點。這部分歸因于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臨時關稅帶來的不確定性,以及德國等國取消電動汽車補貼的影響。

汽車之家

寶馬極力反對額外關稅
  10月6日,寶馬發(fā)布聲明,歐盟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征收額外關稅的做法完全行不通。這么做不僅無法提升歐洲汽車制造商的競爭力,還可能會損害那些在全球范圍內積極開展業(yè)務的企業(yè)。

  自2020年11月起,寶馬集團以中國為生產基地,向歐洲市場出口電動汽車,首款車型為純電動車ix3。寶馬集團旗下子品牌MINI也計劃在華生產,產品出口至海外市場。

大眾和梅賽德斯-奔馳由于存在中國利益,也明確表態(tài)反對
  大眾汽車近日公開稱,“我們堅持認為加征反補貼關稅是錯誤的做法,這并不能提升歐洲汽車工業(yè)的競爭力。我們呼吁歐盟委員會和中國政府繼續(xù)以建設性的態(tài)度推進當前談判,尋求政治解決方案。共同目標是防止任何形式反補貼稅的實施,并避免貿易沖突”。

  奔馳集團也在華生產電動車型并出口至海外市場。2019年底,奔馳集團與吉利汽車組建合資公司智馬達,雙方持股各半,主攻電動smart車型。2022年9月,首輛國產電動smart在中國市場交付,2023年3月起,這款產品開始交付歐洲市場。2023年全年,中國產smart合計銷量接近7萬輛,海外市場消化接近四成,暫不明確其歐洲市場銷量占比。

德國擔心遭到中國報復,現(xiàn)在的報復清單還只有豬肉

  它們在歐洲的車廠向中國出口汽車,在中國的車廠向歐盟出口汽車,中國市場是利潤的重要來源,電動車的轉型將會更加依靠在中國的投資。

  如果中國針鋒相對地采取報復措施,德國害怕對其汽車行業(yè)將是一次沉重打擊,進一步惡化低迷的經濟。

  目前在中國準備好的報復清單上,還只是白蘭地、乳制品和豬肉制品。

汽車之家


 德國在歐盟的影響力變弱

   德國的“孤立”也說明了這個歐盟最大經濟體在話語權上的式微,以及德國汽車業(yè)在話語權上的式微。投反對票恐怕也是姿態(tài)大于結果的舉動。

對中國電動汽車進口加征關稅本身,是姿態(tài)大于結果

  歐委會借此表達了一種強姿態(tài),但能不能達到效果則是另一回事。

  除非關稅達到45%以上,否則比亞迪依然有利潤

  榮鼎咨詢今年4月的研究分析,理論上來看,要想阻擋比亞迪,加征的關稅必須提高到45%到50%。而歐委會針對比亞迪的關稅方案為17%,加上已有的關稅則共計27%,比亞迪依然有盈利空間。

汽車之家

  即使高進口關稅完全擠壓了盈利空間,鑒于國內需求的放緩和國內競爭的壓力,比亞迪仍會選擇出口到歐盟這個全球第二大電動市場,甚至會以虧損換取市場份額,更何況該品牌在在應對關稅上有很大的價格調整空間。換句話說,比亞迪進軍歐洲,已然勢不可擋。

相反,關稅沖擊更大的是德國等歐洲車企

  若將加征的關稅設定在15%,首當其沖的則是在華生產的寶馬和特斯拉等西方汽車品牌的商業(yè)模式,而中國電動汽車車型仍有很大的盈利空間,出口到歐洲仍有很大的吸引力。

  其實,從中國出口電動汽車到歐盟最多的是歐美制造商,而非中國品牌。而除了特斯拉獲得的關稅最低,歐洲本土大眾、奔馳和寶馬等卻收獲了平均值21.3%,遠高于針對特斯拉的9%。

汽車之家

歐盟對中國電動車的遏制絕不止于此次關稅,技術、政策或法規(guī)等限制

  鑒于反補貼稅在遏制中國電動汽車的效果一般,反補貼稅只是歐委會展現(xiàn)強硬的首要手段。若馮德萊恩針對中國企業(yè)的行動能保持連續(xù)性,反補貼稅就不會是歐盟阻擋中國電動汽車的最后手段。

  盟友美國,將關稅從 25% 提高到 100%,遠高于歐盟關稅,而且美國覆蓋范圍遠遠超出電動汽車。相比,歐盟舉動已經是輕量版。

短評:

  歐盟的盟友美國已經發(fā)動除了關稅之外,新的遏制中國電動車的手段,美國商務部以國家安全為由提議,禁止美國道路上的聯(lián)網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使用中國開發(fā)的軟件和硬件。市場有很多人擔心,歐盟會不會追隨其后?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即使歐盟在領域上有所行動,也不大可能百分百復制美國做法。如同加征關稅的幅度,也是遠低美國。不一定源自某一方的政治意愿,而是歐盟是不同利益的集合體,它的決策方式決定了行事方式。(文 汽車之家 吳沛哲)
向編輯吳沛哲提問
共5頁<>
文章導航
展開全部目錄收起全部目錄
收藏
+1
+1
推薦閱讀
發(fā)表我的評論
您認為文章寫的好么:
評價內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個網友評價,其中100.00%好評,0%差評。
評價理由:語句不通/文章閱讀困難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