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新鮮技術解讀] 隨著汽車智能駕駛時代的推進,負責處理車輛自動駕駛數據的算力芯片成了行業(yè)中的內卷點,英特爾、英偉達和高通三個芯片巨頭基于自身優(yōu)勢,紛紛入局形勢大好的智能駕駛領域。這三位芯片行業(yè)中的佼佼者,在智能駕駛領域各有什么優(yōu)勢呢?能夠確定的是在芯片的研發(fā)設計、生產制造上,放眼全球能與它們三家掰手腕的企業(yè)寥寥無幾,這也是它們敢于入局汽車智能駕駛領域的底氣之一。
●英特爾:攝像頭>激光雷達?
其實處理自動駕駛數據可不單單只靠芯片,在保證算力性能足夠強的前提下,優(yōu)秀的算法也是必不可少的。通俗點說像是兩個人拿著武器決斗,武器的種類、威力保持相似,想要在戰(zhàn)斗中能夠取勝,那就要看誰的招式更勝一籌了。
1、153億美元收購Mobileye
技術不夠怎么辦?最簡單粗暴的辦法當然是花錢買了,找到合適的目標果斷下手,不能讓別家搶了先,對于財大氣粗的英特爾來說,花幾百個億那還不是小意思。
Mobileye創(chuàng)立于1999年,在此之前其首席技術工程師曾經發(fā)表使用一顆攝像頭,就可以對三維空間中物體進行探測和識別的大膽理論,獲得過豐田、通用的項目研究資金。
隨著時間的推移,Mobileye又相繼發(fā)布量產了EyeQ2、EyeQ3、EyeQ4、EyeQ5等系列芯片,合作車企的名單擴充至奧迪、福特、現代、捷豹、路虎、本田、雷諾等合資品牌,還有威馬、吉利、蔚來等國產自主品牌。
使用攝像頭+視覺算法就能實現前方碰撞預警(FCW)、車道偏離報警(LDW)、行人前碰撞預警(PCW)、車道保持輔助(LKA)、主動緊急制動(AEB)、自適應巡航(ACC)等功能,在成本控制上更受主機廠們的青睞。
構建一套以攝像頭為主的子系統(tǒng),再構建一套以激光雷達為主的子系統(tǒng),將兩者融合入自動駕駛平臺中,即便是其中的一套子系統(tǒng)出現“罷工”的情況,另一套也能夠繼續(xù)為車輛提供智能駕駛服務,相當于是給安全上了一份雙保險。
2、Mobileye和特斯拉的那些往事
其實有心的朋友已經發(fā)現了,Mobileye曾經主用攝像頭實現智能駕駛功能的做法,是不是聽著有些耳熟?沒錯,這和馬斯克曾經說過看好攝像頭的言論非常相似。
按照正常劇情發(fā)展,三觀相同應該能走的更遠才對,可這段“感情”因為2016年特斯拉Autopilot系統(tǒng)故障致死事件的發(fā)生,讓兩者來到了瀕于“分手”的邊緣,直到當年的7月末雙方發(fā)布聲明宣告合作關系正式決裂。
也正是和特斯拉分道揚鑣的第二年,Mobileye轉身投入到英特爾的懷抱中。英特爾在招攬了這名大將后,入局智能駕駛領域的底氣愈發(fā)充足,“巧婦”倒是找到了,現在就缺少那把做飯用的“米”了。
英特爾看中的是它收集交通大數據能力,這是為后續(xù)推出無人智能駕駛網約車在打基礎,畢竟做生意就是為了賺錢嘛,英特爾多次大手筆買買買,自然是為了在未來能夠獲得利益回報。
3、2022 CES亮相新技術
智能駕駛等級提升的需求呼聲越來越高,車輛使用的傳感器硬件類型、數量也會隨之增加,更多的數據信息需要去處理,因此汽車市場中高算力芯片的需求也就愈發(fā)急迫了。
這樣做法似乎和百度、高德派出地圖采集車采集道路信息的方式有些相似,只不過Mobileye是將私人車輛當做地圖采集車,官方預計在2022年可以收集100億公里的道路數據,大眾、福特已經表示旗下部分車型將會使用這項技術。其實剖析原理來看,就是把車輛、道路數據和云端服務器連接起來,從而實現更加精準的智能駕駛服務,其本質上應該還是屬于V2X(車聯萬物)的范疇。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