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tài)測試
前文我們簡單對固特異御乘Ⅱ的靜態(tài)做了介紹,那它的實際水平是否與本身定位相符呢?即使在滿足定位的條件下,它在干地、滾阻方面的表現又如何呢?下面就讓我們通過實際測試一一給出答案。
測試場介紹
測試場我們選擇了位于山東招遠的伊狄達輪胎測試場,這是一座仍在建的輪胎&整車測試場,各測試道的種類、長度、專業(yè)度在國內數一數二。本次測試將用到NVH測試道、ISO噪聲測試道、干/濕地測試道,而在干濕地操控項目上還將由伊狄達輪胎測試場的車手參與。
車外音測試
各位一定認為車外通過噪音這方面是固特異御乘Ⅱ的強項,但從測試數據來看,其50km/h、80km/h車外通過噪音的平均值并未大幅度領先于其它我們測試過的輪胎。尷尬不?其實同屬性的輪胎在車外音,甚至是車內音這塊相差不大,瞬時幾分貝的差距人耳真得很難捕捉。那固特異御乘Ⅱ包括其它品牌輪胎所強調的靜音性又從何體現呢?
不知各位留意沒有,我提到一個詞叫瞬時噪音。如果單從某一時刻來看,分貝差距不明顯。但如果路面相同,車輛長時間保持勻速行駛時,這個幾分貝的差距或疊加,或將以固有頻率出現,如果你聽到的某一個雜音以周期性持續(xù)出現,那就能很容易感知到。舉個例子,好比抖腿,如果當我無規(guī)律的抖動,你是一種感受,但如果我的抖動在同一頻率上,那感覺各位腦補一下吧。
還原到用車場景下,當你高速巡航行駛時,幾分貝差距的胎噪會非常容易捕捉。而固特異御乘Ⅱ在噪音上的優(yōu)化更多體現在這種使用場景上。在ISO噪音測試道上,以50km/h與80km/h勻速行駛可以感知其噪音并不明顯,并沒有那種持續(xù)性嗡嗡的聲音。
干濕地剎車
從固特異御乘Ⅱ的干濕地剎車測試數據來看,100-0km/h干地剎車平均成績?yōu)?0.5米,這類表現在干地剎車項目中并不突出,只能算是一般水平。而100-0km/h的濕地剎車平均成績?yōu)?3.4米,只能算是中等偏上的水平。其實從前文提到的主排水溝寬與深以及橫向溝槽的設計就不難看出,直線排水能力并不是御乘Ⅱ拿手好戲,濕地剎車成績未拔頭籌也在所難免。
滾動阻力測試
固特異御乘Ⅱ的滾阻為8.949N/KN,這么個數字比較抽象,給大家舉個例子。以普利司通最新發(fā)布的EP300節(jié)能型輪胎為例,其滾阻值控制在了7N/KN之內,彼時還公布一款競品輪胎,滾阻值在9N/KN上下。除了數據差異,其它還能體現在哪呢?如果以相同時速在同一點讓安裝了上述滾阻值輪胎的車輛空擋滑行,滑行距離的差距可達約2倍之多(滾阻越低滑得越遠),所以各位腦補一下固特異御乘Ⅱ的滾阻水平吧。
主觀評價
除了剎車、噪音這類客觀數據外,輪胎測試還引入了主觀評價,為的就是避免前面聊噪音時出現的尷尬——瞬時數據差異不大,特定行駛條件下卻出現明顯差別。主觀評價常用于NVH測試、干濕地操控測試,基本上各大輪胎測試場都會有幾名試車手,專門提供這些主觀測試的測試報告,而我們本次涉及的主觀評價,部分也由伊狄達的車手提供。
NVH主觀評價
NVH主觀評價主要是駕駛車輛行駛于不同路面來對輪胎的舒適性做出判斷。我們在IDIADA測試場選用了普通柏油路、正負U型路、波紋路、粗細瀝青路、正負斷層路、粗細比利時路、搓板路、井蓋路及減速帶路共計13種路面,針對不同路面分別以30km/h與50km/h對固特異御乘Ⅱ的舒適性進行主觀體驗。
在測試噪音的波紋路段以勻速行駛,固特異御乘Ⅱ整體對噪音的控制較好,當然橫紋路段的高頻噪音還是比較明顯,但與我們測試的其它品牌相比要好一些。這也正是我前文提到的,在特定的行駛環(huán)境下,噪音的主觀感受差異要遠遠大于數值。
顛簸路段下固特異御乘Ⅱ的表現就比較有意思了,得益于減震胎體的設計,輪胎對大型顛簸的緩沖效果很明顯,尤其是在正U型路與正斷層路時的表現,這種緩沖表現更甚。然而當面對一些細碎的凸起時,固特異御乘Ⅱ還是會有一些跳動,感覺就像是胎面與路面凸起“硬碰硬”,此時噪音也會較為明顯。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