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汽的復興1(2002年-2004年):被房地產公司收購
直到2002年9月,當時的川汽其實已經名存實亡,而當時四川的另一家公司富臨集團的老總安治富經人推薦,看中了當時川汽的地皮,于是收購了川汽集團。川汽所屬的富臨集團主要靠房地產起家,并集房地產、運輸,工業(yè)、醫(yī)療和商貿五大產業(yè),總資產排名在全國500強的民企前列。被安治富收購的川汽主要有四塊地皮,其中兩塊已被政府征收,剩下高升橋120畝和紅牌樓30多畝在安治富看來是很好的地產開發(fā)用地。
隨后,經成都市政府相關部門批復后,由四川富臨實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對四川汽車工業(yè)集團公司實施整體兼并重組,并開始重新建設廠區(qū)和技術改造。被列為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政府“十一五”規(guī)劃重點發(fā)展的汽車制造企業(yè)。對于四川汽車它也正式由一家國營企業(yè)轉化成了民營造車廠。
2002年后,雖說是重組四川汽車,其實從上面我們也能看出富臨集團購買四川汽車起初造車的意愿并不強,而真正開始重視準備造車是在2006年后,安治富在一次重新視察川汽之后,才決定集富臨集團之全力大力發(fā)展汽車制造業(yè)。在此之前購得川汽之后,開始了長達5年的“閑置時期”。在這個期間,富臨集團房地產、運輸業(yè)飛速發(fā)展,安治富的個人財富飛速增長。
當然,說完全閑置也有些冤枉富臨集團,因為當時的川汽已經沒有了生產基地,也沒有車型和技術,更不用說人才,重啟川汽項目困難重重。而在當時,富臨集團還先后收購了2家與汽車相關的工業(yè)企業(yè)。一家是四川省山川汽車制造廠,另一家是生產汽車專用磨床的成都機械基礎件裝備開發(fā)中心(原成都機床廠),這也是一定程度上為川汽的重出江湖而做了準備。
到了2004年第七屆成都車展上,野馬汽車的樣車首次展出,其底盤由川汽自主研發(fā),動力系統(tǒng)采用了綿陽新晨引進豐田4Y技術的491Q發(fā)動機,在配置方面,倒車雷達、車載免提電話、助力轉向、電動后視鏡等設施齊全。當年計劃野馬新SUV將于2004年10月份正式亮相并公布售價,預計在7萬元左右,但后期卻沒有了音訊。
在新野馬SUV推出之后,銷售服務網絡的布點工作也將陸續(xù)展開。與此同時,川汽第二代SUV的研發(fā)工作也在同步進行,據(jù)當時川汽集團總經理汪楠透露第二代SUV定位為休閑多功能車,造型由意大利專家設計,其核心部件的知識產權也由川汽掌握,看著似川汽已經做好了重新打開市場的準備,但是這一切才剛剛開始。
說實話這款樣車的設計在當時來說絕對算得上時髦,不過,這款新野馬在車展上曇花一現(xiàn)之后,就沒有了更多消息,而當時的川汽除了樣車,其實連一條像樣的生產線都沒有。直到2004年底川汽才開始投資3億元,在龍泉建設新的生產基地,占地近300畝,而當時在高升橋的基地也全部遷向龍泉。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