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為什么要造車?”
今年是雷軍年度演講的第5次,從小米十周年的2020年開始,每年不斷。今年的主題是勇氣。雷軍也回顧了造車三年的故事。
2021年1月15日,一場意外危機讓小米正式考慮造車。“雷總,你們被美國制裁了!边@個消息猶如晴天霹靂。董事會上大家討論:如果手機不能造了,公司三四萬人怎么辦?于是小米團隊開始了一場特種兵式調研,造車就這樣被第一次提上了議程。
決定親自帶隊造車前,雷軍反復思考了一周:創(chuàng)業(yè)這么苦,還要從頭再干一次嗎?萬一輸了,這輩子就要灰溜溜的收場嗎?這個年紀,還有足夠的體力和精力,殺入一個全新的行業(yè)嗎?
很多人勸雷軍,盡快發(fā)車最重要,不要什么都自己干,找家代工就行。因為過去吃過大虧,這次創(chuàng)業(yè),不走捷徑,不收購,不代工,小米鐵了心,一定要從核心技術做起,十倍投入,認認真真造一輛好車。電機、大壓鑄集群、智能駕駛、電池包等各個核心賽道…… 小米全部重點投入。
2021年3月30日,小米官宣造車。那個不眠之夜,無數人給雷軍發(fā)消息。從那天起,小米汽車3年多一共收到38萬份簡歷。作為新來者,小米如何造車,要造一輛什么樣的車?小米決定,先造一輛小米工程師會買的車。經歷300多位工程師面談,甚至停車場一輛一輛數車后,發(fā)現SUV和轎車各占一半。小米決定不走尋常路,從純電轎車做起。
一支來自五湖四海的“草臺班子”,如何融合凝聚成一支鐵軍?從一場長達21天的會議開始。小米SU7(參數|詢價)第一次正式項目評審會卻有巨大分歧,產品幾乎要推翻重干。2022年春節(jié)后,在項目進度最緊張時,雷軍卻拉著整個汽車團隊管理層,放下所有工作,連開21天會。有時候大家能從早上9點吵到了晚上9點。長時間討論后,終于達成了一個關鍵共識。
造車的第一步,從自己開車開始。為了開足夠多的車,雷軍借朋友的車,去4S店試駕,后來找到一個好辦法:到公司停車場貼條借車。3年來,雷軍試駕了170多輛車,記了20多萬字的試駕筆記。
為了加深對汽車的理解,雷軍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成為國內車企老板中開車最好的之一。他下定決心開始學賽車,不光自己學,還帶著小米管理團隊一起學,最終,他如愿拿到了賽車牌照。
在小米技術發(fā)布會后,小米也面臨著非常大的輿論壓力,無論多少人不看好,但雷軍依然堅信這款車能夠大賣。
小米SU7上市前,面臨大量質疑與詆毀,幾乎所有人都認為賣不動。定產能、定價格,每一個決策都是巨大的煎熬。雷軍內心非常矛盾,一邊擔心賣不動,一邊擔心不夠賣。大多數人認為只能訂3萬臺,他卻定下瘋狂的目標:7.6萬臺。定價更是煎熬,銷售團隊信心不足,雷軍卻認為巨虧賣車是飲鴆止渴,發(fā)布會前夜,最終價格決策會依然爭論激烈。
2024年3月28日,小米SU7正式發(fā)布,火爆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一位米粉的故事打動了雷軍:3年前官宣造車后,四川大學數學教授申力立專門買了車位,一直等到了創(chuàng)始版小米SU7的到來。5月,小米SU7全年銷量目標更新:保底10萬輛,沖擊12萬輛,這是一個刷新行業(yè)紀錄的奇跡。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