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設計殿堂] 對于一名汽車設計師而言,他們對“遺傳”這門學科有著濃厚的興趣。不過,與科學家的工作性質不同,造型設計是一個相對感性的工作,一個被傳承下來的想法可能只是撲捉自意念的瞬間,從而組建了全新的染色體傳承至整個家族,通過不斷地沉淀最終成了不可磨滅的品牌設計思想的源泉。當然,這一切還是有機會被改寫甚至完全顛覆的,傳承與顛覆的不斷循環(huán)則書寫出了一套品牌設計演化史,就設計演化的話題,我們今天來聊聊奧迪。
● 家族設計
在汽車工業(yè)的發(fā)展初期,設計師的角色由工程師全權代理,以至于那個時代的汽車并不具備太多“美”的內涵,而當它們在滿足了基本的使用需求后,人們又開始對汽車的外觀動起了心思,經過不斷的演化,一些設計理念也開始被廣泛運用,使得每一款車型都具備了講故事的能力。
在這里,你還可以看到有關奧迪車標演變的歷程
1901年第一輛霍希汽車
第一輛霍希汽車是在霍希公司成立了兩年后面世的,這輛車擁有兩排座位,方向盤位于兩排座椅之間,一下讓我想起了游樂場里的轉杯子。它搭載了一臺臥式發(fā)動機,所謂的臥式發(fā)動機就是氣缸中心線平行于水平面的發(fā)動機,與我們所熟悉的水平對置發(fā)動機類似,這一類發(fā)動機的好處是重心低,但從當時的情況來看,這顯然不是工程師應該考慮的,他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如何布局上,受車身結構所致,一臺體積不大,更易安放的臥式發(fā)動機倒是個不二之選。這臺發(fā)動機的最大亮點在于對振動的抑制,特別設計的小活塞可以吸收來自曲軸的振動,奧古斯特•霍希稱之為“無沖擊”發(fā)動機。合金曲軸箱也是一個亮點,在汽車制造業(yè)中的這在當時是個創(chuàng)新成果。
1906年第一輛NSU汽車
1926年霍希8缸
1931年 首次批量生產前輪驅動轎車
奧迪50
20世紀70年代初期,能源危機席卷全球,為了能適應這一生存環(huán)境,奧迪推出了它們最小的一款車,這款名為“奧迪50”的車在沃爾夫斯堡的大眾工廠進行大批量生產,在奧迪50推出后的第六個月,基于這款車,大眾推出了一款名為“Polo”的車型。以此來看,奧迪50算得上是Polo的老祖宗了。
奧迪quattro
1980年,奧迪研發(fā)出了名為“quattro”的四輪驅動系統(tǒng),一輛基于奧迪80車型底盤的雙門轎車成了第一輛裝配這項技術的車型,并取名為“quattro”。而為征戰(zhàn)世界拉力賽而打造的奧迪quattro S1在當年的世界拉力賽B組中憑借這套四驅系統(tǒng)的穩(wěn)健發(fā)揮為車隊一舉奪得了1982年到1984年三屆冠軍,這樣的成績讓世人見識到了quattro的威力,正因如此,quattro這項技術得以名揚天下。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