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馬自達CX-7于2014年7月30日正式上市,目前該車包含兩種動力配備共五款車型,其中搭載2.5L發(fā)動機的車型驅動形式均為前置前驅,而搭載2.3T發(fā)動機的車型驅動形式全部為前置四驅。此次我們測試的馬自達CX-7車型,為2014款馬自達CX-7 2.3T 智能四驅至尊型,這款車配備的四驅系統(tǒng)為適時四驅系統(tǒng)。
馬自達CX-7 2.3T 智能四驅至尊型配備的是一套適時四驅系統(tǒng),中央差速機構采用多片離合器式限滑差速器,后橋為開放式差速器。在日常駕駛情況中,這款車默認為前輪驅動,當遇有打滑情況時,最多可向后輪傳遞50%的動力來幫助脫困,同軸輪間帶有電子限滑功能。
前后軸動力分配測試:
第一步,我們進行的是馬自達CX-7的軸間動力分配測試,我們通過安置滑輪組分別模擬兩個前輪或兩個后輪失去附著力的兩種情況。測試結果是,馬自達CX-7可以順利通過。新車兩個前輪或兩個后輪失去附著力時,動力會較快的傳遞到具有附著力的車輪上,表現(xiàn)不錯。
交叉軸動力分配測試:
接下來第二步是交叉軸動力分配測試,馬自達CX-7較為輕松的通過測試,新車右前輪和左后輪同時出現(xiàn)打滑時,四驅系統(tǒng)需要一定時間進行反應,并對打滑車輪進行電子制動。除此之外,其中央差速機構會進行動力分配,電子限滑系統(tǒng)介入后,制動力較為充足,最終幫助CX-7成功脫困。
單輪著地輪間動力分配測試:
最終測試環(huán)節(jié),由于馬自達CX-7配備的是基于前驅平臺的四驅系統(tǒng),因此在單輪著地輪間動力分配測試中,我們首先將馬自達CX-7的右前輪、右后輪以及左后輪放置于三個滑輪組之上,左前輪著地具有一定附著力,最終在電子輔助系統(tǒng)的幫助下,CX-7成功脫困。
接下來,我們將CX-7的左前輪、右前輪以及左后輪放置于三個滑輪組之上,開始均勻踩下油門踏板,我們可以看到CX-7的后軸單一輪著地時動力分配十分有限。持續(xù)加大油門,車輪開始瘋狂空轉,并未有任何脫出傾向,最終單后輪著地測試脫出失敗。
優(yōu)點:動力配備是亮點,適合日常駕駛使用,電腦會根據(jù)路況自動分配前后軸動力,擁有電子制動系統(tǒng)。
缺點:動力雖強但爆發(fā)力不足,輪間電子限滑還是不夠干脆,這套適時四驅系統(tǒng)在挑戰(zhàn)三個開放式滑輪組時勉強可以應對。
總結:
通過測試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長安馬自達CX-5與一汽馬自達CX-7雖然配備的都是中央差速器為多片離合式限滑差速器的四驅系統(tǒng),但兩款車在四驅性能的表現(xiàn)上還是略有差異。兩款車在前后軸動力分配測試與交叉軸動力分配測試中,均順利通過,但長安馬自達CX-5由于電子限滑功能剎車力度不足,且動力并沒有CX-7強勁,因此在通過交叉軸時相比一汽馬自達CX-7費勁不少,最終也導致CX-5并未通過任何一項單輪著地輪間動力分配測試,而CX-7則通過了單前輪著地輪間動力分配測試?傮w來說,這樣的表現(xiàn)對于馬自達兩款SUV來說,已經令人滿意,兩款均定位于城市SUV的車型,在四驅性能上有如此的表現(xiàn),還是非常不錯的。(圖:汽車之家 苑璐;視頻剪輯:姬振嘉;文/汽車之家 周宇軒)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