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自主品牌歷史] 如果你是對國內汽車行業(yè)有一定了解的“非初級”用戶,那么江淮的名字你一定爛熟于心,不過對大多數(shù)國人來說,“江淮”這個名字似乎還是有那么點兒陌生。在商用車領域默默耕耘了幾十年,江淮終于在近些年決心走向臺前,真正向乘用車領域進軍。或許“不溫不火”、“銷量平平”是目前江淮身上抹不掉的關鍵詞,然而江淮品牌的發(fā)展真像我們所看到的那樣中庸甚至平庸嗎?它又有著怎樣艱辛、坎坷的發(fā)展歷程?本篇文章我們將為您詳細講述江淮品牌歷史,敬請關注。
其實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江淮就已經在國內商用車市場站穩(wěn)了腳跟,只不過由于缺少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乘用車產品,江淮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只是徘徊在人們視線的邊緣。近幾年經過幾番“傷筋動骨”般的戰(zhàn)略轉型,江淮品牌已經開始正式向乘用車市場進軍,試圖在競爭激烈的國內乘用車市場開辟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有關江淮汽車的歷史,還是讓我們從頭說起。
1958-1970年
眾人拾柴火焰高 江淮抓住機遇應運而生
在大多數(shù)人印象中,似乎江淮頻繁出現(xiàn)在老百姓視線中也就是近幾年的事兒,其實這家企業(yè)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早在1958年,為了修建巢湖大閘安徽省成立了專門負責維修保養(yǎng)修閘機械的巢湖閘機械修理廠,順利完成修建巢湖閘的任務后,時任修理廠廠長王慶源提出將這間修理廠升級為汽車配件廠,不但主營業(yè)務要從機械維修改為汽車零配件生產,廠房也要更大、更實用。
此后王慶源便立即向上級匯報,表明了他們想要將巢湖閘機械修理廠升級為汽車配件廠的決心。有些出乎預料的是,在當時中央主抓“一汽二汽”的大背景下,安徽省高層領導卻非常支持巢湖人想造車的想法,很快將原水利廳倉庫批給了巢湖人當做廠房。經過精心的準備與籌劃后,王慶源一行人懷揣夢想從巢湖來到了合肥,來到了這片讓他們扎根、奮斗的地方。
就在王慶源他們來到合肥后不久,中國汽車工業(yè)公司于1962年在武漢舉辦了汽車產品訂貨會,這家剛剛準備要做汽車零配件業(yè)務的小公司也打算到訂貨會上去湊湊熱鬧,或許能在展會上找到商機。然而當時這家公司的狀況是沒有任何生產汽車零配件的工程機械,沒有專業(yè)的工程師,只有幾個懂得機械維修的技術工人,用今天的話說,當年的巢湖機械修理廠簡直就是在“空手套白狼”。
不僅是沒工人、沒技術,新公司甚至連正規(guī)名稱都沒有,公章更是無從談起。沒名稱沒公章就不可能有企業(yè)愿意在他們身上下訂單,危急之下修理廠兩位技術員臨時商議出了“巢湖汽車配件廠”的公司名稱,隨意刻了個“蘿卜章”便趕赴了訂單會的現(xiàn)場。出乎所有人預料的是,這次巢湖機械修理廠的無心之舉居然拿到了包括離合器、制動系統(tǒng)在內多達幾十個小產品的訂貨合同,這讓巢湖人在驚喜的同時又有些忐忑。
驚喜的是巢湖人發(fā)現(xiàn)原來國內對汽車配件竟有如此巨大的需求,這其中蘊含的商機自然不言而喻。忐忑的是當時巢湖人手中沒設備、沒技術,甚至連簽訂合同時的公章都是臨時刻出來的,這幾十份訂單他們能順利完成嗎?此時擺在巢湖人面前的只有一條路,就是無論如何也要在短時間內建起工廠,并順利完成這批訂單。
為了讓公司有個正式“身份”,以王慶源為首的領導班子先后多次向省計委上報,要求將原來的巢湖機械修理廠正式更名為巢湖汽車配件廠。沒幾天報告批下來了,但批下來的公司名稱卻是“巢湖汽車修理廠”,仍與之前合同上的名稱、公章不符。為此巢湖人又不斷向上級做報告、寫申請,終于在1964年拿到了正式身份,巢湖汽車配件廠也就此正式掛牌成立,而它便是江淮汽車的前身。
公司成立后的主要業(yè)務是生產各大廠商需要的汽車零配件,這樣一來巢湖人便逐漸與中汽公司熟絡起來。同樣是在1964年,巢湖人在中汽公司身上找到了機遇。由于當時南京汽車制造廠單一品種產品的制造批量不斷擴大,他們想將1噸越野車及部分汽車發(fā)動機業(yè)務向外轉移,中汽公司了解到這個情況后很快便想到了正在生產汽車零配件的巢湖汽車配件廠,在中汽方面的幫助下,南汽很快便與巢湖人達成了合作意向,決定無償轉讓1噸越野車整車制造及發(fā)動機項目。
項目有了,可前期啟動資金、生產設備及相關技術工人依然是巢湖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當時剛剛建立的巢湖汽車配件廠資金極度短缺,想抓住這個機會繼續(xù)發(fā)展下去,巢湖人就必須解決資金的問題。隨后巢湖市政府親自出面賣掉了幾家原本隸屬于公安廳系統(tǒng)的中小企業(yè),并自籌資金開始了新廠房的建設。除此之外,他們還向全國范圍內的相關企業(yè)“求援”,希望他們能夠提供一部分生產整車以及零配件所需的設備。求援消息發(fā)出后居然出人意料的得到了全國眾多機械制造企業(yè)的支持,許多企業(yè)甚至愿意自掏腰包,免費將設備提供給巢湖。
至于生產汽車的技術人員,巢湖人吃的也是“百家飯”,南汽除了無償將整條生產線轉讓給安徽,還向安徽委派了一個工程師專家組,就是為了幫助巢湖人造車。除此之外,巢湖人還在省委省政府的幫助下向一汽求援,并順利得到了一個近20人的汽車工程師隊伍。得到各方幫助的巢湖人自己也在想方設法挖掘人才,充實擴大公司的技術隊伍,他們將公安系統(tǒng)中關押的20萬名勞改犯摸了一遍底,挑選出了1200名有相關經驗且案情并不重大的犯人,將他們抽調到工廠工作,表現(xiàn)好的還可以申請減刑。這批勞改犯中有搞設計的、有懂技術的,還有的在制造方面非常精通,巢湖汽車配件廠將他們組織起來,形成了一支造車的強大力量并順利完成了訂貨會上的所有零部件生產。
很快,巢湖汽車配件廠便擁有了自主制造整車的能力,并被國家劃歸為軍工企業(yè),主要為軍隊提供車輛方面的后勤保障工作。雖說解決了生產力的問題,但是安徽巢湖汽車修理廠卻并未生產出任何一臺1噸越野車,他們的主要工作仍是生產汽車零配件。
每次寫自主品牌歷史總避不開10年文化大革命的影響,江淮也同樣如此,由于當時廠長王慶源曾在文革期間被批斗、降職,因此安巢湖汽車配件廠也一度陷入混亂。不過一心想要自己造車的巢湖人很快便將局面穩(wěn)定下來,決定以當年南汽“躍進卡車”也就是嘎斯51為模板進行修改,生產一款2.5噸級別的平頭卡車。
1968年4月,靠著東拼西湊的設備和各方支援的技術人員、工人,第一臺2.5噸載貨汽車誕生,雖說這臺完全由工人手工打造的汽車有著不少缺陷與漏洞,但安徽人還是滿懷信心的將這個喜訊上報給了中汽公司,中汽相關領導得知后非常高興,要求他們盡快將這臺車帶到北京,讓中央的領導們參觀、評判一番。除此之外,安徽還向中央正式提出了上馬汽車項目的計劃,想借此機會得到中央的認可。
進京接受檢驗的結果可想而知,這臺載貨汽車受到了國務院農業(yè)部部長余秋里的高度贊賞,在鼓勵巢湖人繼續(xù)堅持生產汽車的同時也表示將大力支持安徽上馬汽車項目。就這樣,安徽巢湖汽車制造廠正式走上了整車制造的道路。正式確定整車制造業(yè)務后的頭等大事就是生產汽車向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獻禮。在當時那種情況下,這個任務無疑就落在了剛剛具備整車生產能力的巢湖汽車制造廠身上。很長一段時間里,“生產汽車向九大獻禮”成了全廠職工生產汽車的巨大動力,憑著滿腔熱情與艱苦奮斗的精神,巢湖人在1969年九大召開前生產出了20臺汽車,順利完成了任務。
第一批汽車出產后,工廠領導班子研究決定將這批車定名為“江淮牌”,并提出將巢湖汽車制造廠的名字變更為“江淮汽車制造廠”。工廠將這兩個命名方案上報當時所屬部隊領導后不久便得到了回復,部隊完全同意工廠的報告意見,并很快批復將這臺車命名為“江淮牌”,工廠更名為“江淮汽車制造廠”,至此,巢湖人實現(xiàn)了他們想要造車的夢想,但造車的道路卻并非是一帆風順。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