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450采用AIRMATIC主動空氣懸掛,可以進行3級調節(jié),當面對通過性較差的路面時,建議直接將懸掛調至最高狀態(tài),以防止拖底。奔馳GL450將車身調至最高后,行駛速度有了最高30km/h的限制,該信息在完成了車身升高動作后儀表盤上會有提示。懸掛的高低調節(jié)只需要通過中控臺上的旋鈕完成,上手非常容易,但懸掛的動作非常慢。
上圖為GIF動畫,大小為187K,下載需要一些時間,如果網速過慢請耐心等待
『如果您無法看到上面的GIF動畫,請開啟‘Internet選項-高級-播放網頁動畫’』
抬高了車身心里踏實了不少,第一關挑戰(zhàn)的是通過一組10cm左右的彈坑。GL450前后車輪都可以安然通過,不過這個深度的坑也基本上是GL450接近角度和離去角度的極限了。
在通過彈坑的過程中,GL450出現車輪離地的情況,我們很清晰的看到懸掛在升到最高后已經幾乎沒有再拉伸的空間了,所以車輪才會離地。在有車輪離地的情況下,GL450的承載式車架受到拉伸,有可能會出現車門打不開的情況,慶幸的是這種情況在這款車上沒有出現,只是后備箱門打開后無法完全密閉,這是由于車身變形后后備箱門頂部的合頁受力不均所致,這樣的情況在非承載式車身上就不會出現。
全時四驅的傳動系統配有中央差速器,將前后車輪的動力輸出恒定在50:50。離地的車輪在發(fā)動機有動力輸出的時候并沒有完全鎖止,只是轉動的比較慢而已,看來“當車輪失去抓地力時該車輪的驅動力會瞬間減到0”這個說話只是廠家的一句宣傳口號。
在本次越野測試中,難度最高的就是眼前的這個坡和它后面緊挨著的1.5米左右的深槽。
GL450的強大扭矩讓它在沖上陡坡時不費什么力氣,而且其3075mm的軸距在坡峰上安全通過也化解了我們開始時的擔心。剩下的事情就是GL450的車頭會不會扎進深槽底部的土里了……事實證明只要控制好車速,GL450的車頭和深槽底部還會有一拳左右的通過余地,這也正好夠車尾后保險杠也能全身而退。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