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技術] 在榮威750、550等車型推向市場,打下一片“江山”后,整個品牌角色開始變?yōu)椤笆亟健。彌補舊有車型不足,滿足消費者更苛刻的需求成了新目標。這個上汽一手打造的中國品牌在無數(shù)年輕人的努力下,變得羽翼漸豐。新時代下,做好基本功已經(jīng)無法贏得市場。由及格到優(yōu)秀,是榮威人對未來發(fā)展方向的抉擇。
■ “吹毛求疵”的那些人(下)
在上一期的故事結尾,我們看到了高光海與他的同事們對一顆不為人注意的螺栓顏色較勁的故事,這并不是一個特殊的個案。因此,這次的故事就從另一些“吹毛求疵”的人講起吧。
盡管有著英國范兒的榮威750上市后,憑借著新鮮感得到了肯定。不過,從長遠角度講,上世紀90年代開發(fā)的車型絕對無法滿足未來的市場。此時的市場也顯現(xiàn)出對緊湊型車的旺盛需求。因此,這些因素都促使著榮威推陳出新。
誠然,設計工作給人的一貫印象便是不羈的藝術家、從天而降的靈感、常人無法理解的玄妙。不過,對于可歸到工業(yè)設計范疇的汽車設計而言,其終極目的乃是幫助觀者快速分辨品牌所屬。因此,車輛的設計絕非個人情感宣泄的途徑。
很快,上汽找到了邵景峰,得知來意后他心中充滿矛盾。盡管在“老東家”大眾這里取得的成績以及周圍成熟的設計團隊令其心生不舍。而白手起家,利用自己的力量幫助一個新興品牌建立起成熟設計思路的挑戰(zhàn)又讓年輕的他心生憧憬。
剛剛到任的邵景峰沒有時間適應新環(huán)境了,留給他和團隊創(chuàng)作適合榮威設計語言的時間屈指可數(shù)。在外人看來距離提交作品的時間可以用天來計算的時候,這個新來的設計總監(jiān)和他的人卻沒有泡在設計中心,反而天天往外跑,著實令人有些費解。
這樣的情況同樣引起了領導們的好奇,但他們對這個新來的年輕人保持了絕對的信任,并沒有直接過問邵景峰去做什么。當然,這些小伙子也沒辜負大家的期望,每天的外出并非是漫無目的的消磨時間,他們制定了嚴謹?shù)淖鲬?zhàn)計劃。發(fā)動一切力量,前往最基層的4S店。在那里,他們與銷售溝通、與顧客攀談,目的就是了解真實的情況,跟確切的說是了解中國消費者到底喜歡什么。
今日我們總在探討設計的成功法門,不妨借鑒下同樣受潮流影響明顯的時裝領域。Vivienne Westwood與Burberry成功理由完全不同,不過其根本原因在于能夠滿足不同人群的消費需求。時代會變,人們的審美喜好、需求也會改變。同理,汽車設計也需根據(jù)時代不同、人們喜好的演變不斷推陳出新。當然,這一切都依賴于充分了解消費者喜好做基礎。
這就是邵景峰帶領團隊“下基層”——去全國各大4S店采集信息的原因,這無疑可以聽到消費者對設計、對產(chǎn)品最真實的心聲與反饋。很快,他們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回報”。起初,設計團隊認為國人一定會對中國元素感興趣,因此拿出了多種方案,結果反饋意見不佳。被調(diào)研人不是認為太老氣,就是認為這些設計不能代表他們心中的中國元素。
明白上面道理的設計團隊發(fā)現(xiàn)了自己“走進死胡同”,那些曾經(jīng)認為的中國元素永遠是特定、具象的符號,無法與時俱進。換言之,這些設計容易過時。另一方面,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又深刻植根于每個中國人心中。大部分的新新人類結婚時崇尚西式婚禮,但在敬酒時仍會換上一身紅色的服裝而非白色婚紗;也仍有人會相信風水,因此對房屋格局、家具擺放提出要求。就都是存在于中國人骨子里的習慣,是古老文明留下的深刻印記,不隨時間改變而消失。所以,設計團隊開始逐漸形成“產(chǎn)品應該是包容新、舊,符合不同地區(qū)人們審美,而不是自身喜好”的共識。
正是因為有了新目標,因此在新一階段的調(diào)研中,他們開始更有針對性的采集不同地區(qū)人們的具體需求與購車結果。由此分析、總結此前設計的經(jīng)驗,為全新車型的設計采集成功樣本。
此前在工作室里設計師們從網(wǎng)絡上看到很多討厭原木質(zhì)感內(nèi)飾的意見,因此他們認為年輕人購車時更傾向于金屬質(zhì)感、碳纖維質(zhì)感,所以提交了大量類似設計?赡媒o4S店銷售后,他們表示從經(jīng)驗以及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上看,銷量最高的恰是原木質(zhì)感內(nèi)飾,這是為何呢?
從特立獨行雪茄式車身的榮威750到滿足普羅大眾口味的榮威350,設計的指導思想從借鑒變?yōu)樵瓌?chuàng)。這之中有對產(chǎn)品定位的準確把握,也有對目標人群需求深入調(diào)研的功勞。在有限的成本內(nèi),降低廉價感,提升質(zhì)感的路才剛剛開始。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