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的“國民車”:600/700
德國經濟持續(xù)發(fā)展,只有兩個座位的Isetta漸漸無法適應德國民眾的出行需求,寶馬意識到自己應該生產一臺正常的家用汽車,至少要有4個座位,然而現(xiàn)實卻異常骨感:寶馬并沒有足夠資金去開發(fā)全新車型。最終寶馬選擇將Isetta改造成一部4座車型:包括前開式車門在內的整個前半部分被保留下來,但是采用了更長的梯形車架和更長的四座車身。
新車被命名為寶馬600,因為寶馬為它更換了一臺600cc的水平對置雙缸摩托車發(fā)動機。寶馬600在1957年推出,但根本無法與更大更有力的大眾甲殼蟲競爭,到1959年停產時僅僅生產了3.5萬臺。
寶馬600的繼任者是700,這臺車采用了與大眾甲殼蟲一樣的后置后驅結構,位于車尾發(fā)動機艙中的是一部697cc的風冷水平對置雙缸摩托車發(fā)動機,因此它的前臉也和甲殼蟲一樣沒有進氣格柵,這讓寶馬700成為了303推出之后為數不多的沒有雙腎進氣格柵的寶馬汽車。此外,寶馬在700車型上首次采用了承載式車身結構,作為一臺經濟性家用汽車,它比大眾甲殼蟲更輕更快,但售價方面卻不占優(yōu)勢。
德國消費者較為注重駕駛感受,因此寶馬700在本土取得了不小的成功,1959年在法蘭克福車展亮相之后便收到了25000張訂單,截至1965年停產,寶馬一共售出了超過18萬臺700車型。盡管它在海外市場的表現(xiàn)遠遠不及大眾甲殼蟲,但本土的銷售利潤就已經是寶馬的救命錢了。為什么這么說呢?您接著往下看。
第三次危機:待價而沽
自從美國人解除了機動車的生產禁令,寶馬終于獲得了自己數十年來夢寐以求的獨立,從此再沒有人可以對自己的經營指手畫腳了。然而經過十多年的發(fā)展,1959年的寶馬發(fā)現(xiàn)自己戰(zhàn)后推出的汽車竟然幾乎沒有能賺錢的:寶馬501動力技術老舊,502、503、507豪華車銷量太低難以盈利,Isetta雖然熱銷但利潤太低,而基于Isetta打造的寶馬600猶如市場的棄兒。
如果足夠細心,您就會發(fā)現(xiàn),到目前為止寶馬生產的汽車全部集中在兩個極端,他們有最豪華和最低端的車型,但對于50年代后日益增長的中產階級購車需求,寶馬卻毫無準備。和兩次世界大戰(zhàn)中的德國一樣,寶馬陷入了兩線作戰(zhàn)的境地,它生產豪華車來與奔馳競爭,經濟車型則直接對標大眾?上У氖菍汃R輸掉了這場“戰(zhàn)爭”,而且是雙線潰敗。奔馳和大眾在戰(zhàn)后全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而寶馬卻不得不面對巨額虧損。
1954年寶馬將自己的Allach工廠出售給了MAN公司,而后美國的AMC和Rootes汽車也都表示希望可以收購寶馬公司,同時巴伐利亞州政府也出臺了寶馬拯救計劃——直接將其并入奔馳汽車公司。一切并購計劃都是寶馬的股東不愿見到的,因為這樣寶馬又將失去來之不易的獨立,“藍天白云”很有可能永遠從汽車的車身和方向盤上消失,到那時保留寶馬名稱的就只有摩托車一種產品了。
力挽狂瀾的神秘家族
無論股東們多么不情愿,但寶馬依舊陷入了破產的邊緣,1959年底,公司召開股東大會,監(jiān)事會主席Hans Feith博士正式提出了并入奔馳公司的計劃。經銷商和小股東們起來反對這次并購,但對于寶馬如何度過難關他們也是束手無策。關鍵時刻,由Herbert Quandt(赫伯特·匡特)及其兄弟Harald(哈拉爾德)領導的Quandt家族出手了,他們對寶馬注入巨資,并掌握了這間公司的控股權。
Quandt家族是德國最富有的家族之一,他們掌握著德國大量的工業(yè)企業(yè),但幾乎從來不在公開場合露面,低調是這個家族成員的共同特征。Herbert Quandt的家族此前擁有奔馳10%的股份和寶馬大概30%的股份,當寶馬陷入危機的時候,Herbert本來無意干預兩家公司的合并,但在最后時刻他決定投入資金保持寶馬的獨立。
Herbert的財務顧問反對他的做法,Quandt家族同樣不予支持,所有人都認為這家瀕死的公司已經毫無希望。但最終Herbert仍舊力排眾議,為寶馬注入了大量的資金,因為他相信多年來在品質和性能方面的口碑都值得讓這個品牌繼續(xù)存在下去。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